登陆注册
268107

窦荣兴: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新价值核心(全文)

新浪财经2020-09-23 15:02:502

9月23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出席活动并致辞。

{image=1}

窦荣兴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依靠利差赚取利润的传统银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的试水成效,让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营销等方面均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突破与希望,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的新价值核心,而平台模式、生态化发展、去中介化、跨界竞争等数字商业特征也为商业银行勾勒第二曲线提供了方向指引,商业模式重塑成为大概率事件。

以下为嘉宾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论坛,有机会和大家共同 探讨新形势下中小银行破解突围之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受全 球疫情的巨大冲击,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出现了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银行,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打破原有发展方式束缚,加速业务转型发展,在 危机中培育新机从而突出重围,成为摆在中小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天借此机会,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各位嘉宾分享我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提升服务客户能力,建设友好型银行

“以客户为中心”是银行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的金标准。银行是客户依存度极高的行业,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的爆发增长,客户行为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客户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复合化,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受到了明显挑战,如何更高效地了解、把握和满足客户需求, 并有效建立与客户的情感联系,成为银行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支撑,而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中小银行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是数据洞察有利于深度了解客户。借助大数据发掘技术,银行可以有效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丰富完善客户画像,掌握和预测客户需求,实现与客户的高频互动,进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促进银行业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实现质的提升。二是“拟人化”技术极大改善客户体验。银行业的服务效率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和客户吐槽的焦点,也是中小银行在控制成本收入比的同时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银行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终端设备提供接近真实语境的金融服务,比如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进步,对话机器人可以在多元场景中完成拟人度较高的对话与服务指引,协助客户实现交易、投资等金融服务,还可以营造自然开放的对话场景, 与客户亲切寒暄、闲聊,实现友好互动,让客户获得情感溢价, 提升银行的美誉度和客户的好感度。

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中原银行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运营,着力推进“批量化、场景化、线上化”获客,突出客群经营,取得了良好的客户经营成果。截至2020 年 8 月末,一是客户线上化程度不断提升,零售线上客户占比由 2019 年末 38%提升至 49%,线上月活客户贡献 AUM 达到56%。二是线上交易量持续攀升,客户线上交易量占比由 2018 年末 55%提升至 69%。三是产品线上销售力度不断加强,产品纯

线上销售占比达到 31%。四是客户满意度有效提升,手机银行NPS(净推荐值)保持在 65%以上,客户体验感良好。

二、聚焦提升效率,打造敏捷银行

随着 5G 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消费互联网加 速下沉,产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全社会的数字化程度将会大幅 提高。中小银行在前期数字化的基础上,借助金融科技的硬件 供给和数字文化的软性因素,可以全面提高服务效率,成为“科技+金融”属性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一是整合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敏捷。以客户价值链为指引,梳理整合业务流程、管理流 程、支持服务流程和内部监督评价流程,并将业务流程置于核 心位置,配备最充足的资源,夯实服务客户的基础,同时有效 减少中间节点,删除不必要的业务流程,极大地提高业务响应 速度。如高质量运用影像技术、OCR 技术、工作流技术等,将以往大量聚集在网点办理的非现金业务,引导至电子渠道办理, 业务处理则采取集中授权方式转移至后台处理。二是基于业务 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组织敏捷。银行传统的竖井式组织结构导 致了人力资源的固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 求,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开放组织边界,使组织内部富余的人 力资源按照业务进行自主流动,真正地提高组织效率,营造出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发挥出组织的创新文化 和敏捷基因。

中原银行在打造敏捷组织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如调整组织结构,促进组织扁平化,围绕特定客群与产品,建立业务与科技融合的跨职能实体组织,搭建员工发挥潜能的载体, 推动端到端的产品创新与业务经营管理,目前已在零售条线设置 10 大部落,部落内根据业务需要组建 43 个敏捷小组,持续探索业务发展新方向。普及敏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实施“信任+ 授权”的管理方式,看板、敏捷四会等敏捷的工作方法已经得到固化,在全行进行推广应用。加强绩效引导,打造与敏捷相匹配的“KPI+OKR”的激励约束机制、绩效对话机制,引导建立敏捷文化,有效保证了组织的高效运行。

三、控制风险成本,构建智能风控银行

银行的核心价值是管理风险。当前,科技的进步与数据的 爆炸式增长,促使银行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如何有效利用大 数据等新技术进行风险管理,实现风险由“人控”迈向人机交 互的“智能风控”变得意义重大。一方面,数字技术实现市场 及个人的海量信息搜集、整合,为银行评估计算风险提供技术 依托,推动银行在风控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提升效率、降低用 于风控的人力投入。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水平取决 于基于信息对称的风险认知能力,而数字技术可以提高银行 KYC 能力和市场投研水平,提升资产和负债的精准匹配度,从而降 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助力银行风控管理。具体而言,银行要从 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通过加强大数据分 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打造涵盖前端营销到授 信落地,再到临期、预警、催收、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 系,为智能风控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完善新业务风险管理 模式。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如围绕小微企业

线上闭环、供应链金融生态平台、消费信贷等出现的一系列新 模式,银行都要建立相应的数字化、线上化风控系统,助推新 业务健康发展。三是对数字化带来的新风险类型要加强管理, 如重视模型风险、网络风险等等。

中原银行在数字化风控方面,以数字化模型代替传统专家 评分方法,风控模型覆盖客户的全风险生命周期,包括客户准 入模型、贷中管理模型和灵犀分层模型等等。在贷前、贷中实 现自动化授信审批,贷后使用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通过自动 化模型实现精准贷后管理。截至目前,我行已建设推出了数十 款线上化信贷产品的风险模型,包括面向零售客群的永续贷、 原e 花、ETC 信用卡、聚商快贷等明星产品,以及面向小微客群的税单贷、政采贷等产品。其中,永续贷续贷模型通过率达到90%,信用卡自动化审批率达 80%以上;零售临期、预警、催收等贷后模型上线以来,预警触发率不到 3%,精准度达97%。

四、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未来银行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依靠利差赚取利润的传统银 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的试 水成效,让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营销等方面均感受到新技术 带来的突破与希望,数字资产有望成为银行的新价值核心,而 平台模式、生态化发展、去中介化、跨界竞争等数字商业特征 也为商业银行勾勒第二曲线提供了方向指引,商业模式重塑成 为大概率事件。

展望未来银行发展方向:一是打造场景生态银行。主动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使银行的产品、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增强用户粘性,提升银行生态获客能力。 同时,还要强化平台合作,提高对生态圈各参与方的价值赋能水平,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如,中原银行通过“金融+用户+场景”的跨界合作,推出吃货地图、智慧社区、智慧校园、中原聚商四大场景;上线授信类、负债类、财富类等数字产品共计 273 款,其中“永续贷”“原 e 花”“裕农贷”等授信类产品深受市场青睐。二是打造开放银行。商业银行要通过提供开放的基础设施,开放的基础工具,让能够为银行客户提供服务、功能的创业者在银行的平台上进行开发、创业,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既能够促进场景融合,构造场景之间价值提升的循环,又能够推动各相关方在平台上相互赋能,形成开放、共生、共享、共赢的商业生态。目前,中原银行金融开放平台已支持包括缴费、贷款、支付等 8 类 46 个 API 产品输出, 平台日均访问量 500 万。三是打造普惠银行。数字移动技术降低了银行获客、风险甄别、经营管理等金融服务成本,为银行提供高效率、强效果、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基础。未来银行要更加深化新技术应用,解决服务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上的结构性不对称,把服务触角延伸至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长尾客群,真正做到金融普惠。截至 2020 年 8 月末,中原银行已发放普惠金融贷款 2788.6 亿元,服务客户 52 万户。

时代的发展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中小银行唯有在挑战中急流勇进方可最终破局。面对经济社会的加速变革,中小银行应发挥灵活性强的优势,积极拥抱时代变化,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重塑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潘翘楚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