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361

寻找区块链力量第7集:区块链如何推动产融结合新格局(全文)

新浪财经2020-10-15 15:32:570

寻找区块链力量第七期:行进中的数字金融

把脉区块链发展,坐看数字经济云起,由蚂蚁链、罗汉堂、新浪财经联合出品的《寻找区块链力量》系列节目自8月6日起,每周四下午2点在新浪财经独家首播!本期主题为“行进中的数字金融”—区块链让已有的商业和金融协同更高效。所有的商业活动和金融服务都是在现存的信任体系基础上发生的,区块链实现的分布式算法信任机制,让行业实践者构建更高效、可信并富有想象力的协同应用,从而创造更大的增量价值。

《寻找区块链力量》第7集-区块链如何推动产融结合新格局

王海民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

李玉彬 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首席数字官

袁蕊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王海云 中信银行 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助理

吴闻新 英特尔(中国)行业解决方案集团 首席技术官

主持人 林逸飞 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副总裁

{image=1}

以下为对话全文:

林逸飞:大家下午好,我是蚂蚁集团林逸飞,就像我们谈区块链一样,今天嘉宾本身就在做跨行业的链接。我们有两位来自于产业的,中远海、招商局港口的嘉宾。两位来自于金融行业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嘉宾。当然还有科技界的代表,来自英特尔的嘉宾。所以这是我们今天话题的主题,我们跨界去讨论,区块链能不能带来新的产业和金融之间的融合。这是我们今天第一个话题,也想提给各位嘉宾,在这一块我们在现在的实验上,或者实践上有什么可以拿来跟大家分享的。

王海民:首先非常感谢蚂蚁集团给我们中远海运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向先进的数字化公司学习。讲到我们航运业跟金融业的融合,这里首先有几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我们全球的跨境商品贸易总额大概在18万亿美元左右,这是什么概念,比美国的GDP略高一点,中国的GDP是14万亿美元左右。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跨境贸易总额会有所下降。海运业是承担了全球,如果按重量算,90%的跨境贸易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按价值算,75%左右的全球跨境贸易货物总值,是通过海运业来完成的。所以,海运业跟金融业是有巨大密切联系的。

中远海运集团按综合运力来算,我们现在有1350多条船,总的载重吨超过1亿载重吨,全球综合运力排第一位。去年,我们承运货物的总量13亿吨,这13亿吨所带来的价值总量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也是我们中远海运跟中国的联系。作为航运供应链企业,我们当然最感兴趣的,是做我们最熟悉的货物物理的移动,从一个国家运到另外一个国家。物流的背后,很明显是我们单证和信息流。信息流的背后,是全球跨境贸易的支付体系,这18万亿美元是通过金融资金的流动来构成的。所以,物流、信息流跟资金流,构成了我们完整的全球贸易体系的供应链。

在这里,今年跟我们蚂蚁集团共同探讨,怎么样把中间的信息流区块链化,如果把信息流区块链化,对于航运企业,对于我们产业来讲,将更好地实现货物的可视化追踪和运输的可靠性。对于全球贸易的支付体系,会产生新的、深远的巨大的影响。当然,这里面我想我们中远海运跟蚂蚁集团合作,我们很早认识到这一点,2018年我们成立了全球的航运区块链联盟,因为联盟的规模很大,现在得要得到美国、欧盟等反垄断机构的批准,现在还有几个国家在批准当中。但这个联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能够践行,把我们航运的一个痛点通过区块链化进行解决,更好地把我们供应链物理货物的移动、信息的移动和最后的金融的资金流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更真实、更可靠、更及时、更安全。

林逸飞:谢谢海民总,我们把货物的跨越重洋也转换成金融的跨越重洋,感谢您的发言。下面请招商港的玉彬总。

李玉彬:谢谢我们逸飞总,首先特别感谢蚂蚁集团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圆桌论坛。我首先澄清一下,我也是因为和蚂蚁集团的合作成了红人了,上链要上蚂蚁链。澄清一下,不是托。我们招商港口和蚂蚁集团确实在探讨很多深层次的合作,针对逸飞总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港口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谈创新,我觉得任何的创新其实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需求,解决产业里面的痛点。因为我觉得产业和金融如何结合,我们探讨应该还在路上。我更多的是想借这个机会抛出几个问题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个是现在我们整个的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发展大的趋势。从港口这个角度来看,我相信我们王总应该也有同感。港口业我们是服务业,我们服务的就是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这里面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过去这几年来,特别是数字经济,电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实贸易在快速的碎片化。我觉得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那我们港口航运业作为服务业,应该如何服务好这些碎片化的需求,这个极其关键。过去可能十几万的商品是一个订单,但是现在都是十件商品一个订单。这些碎片化的需求,你如何提供更有时效性、更灵活性的解决方案,这是摆在我们这些行业参与方眼前的一个重大的命题。这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是两个痛点,以招商港口深圳母港为例,在港口这个平台上,有着成千上万的参与方,这些参与方大多是中小型的企业,这些企业你要了解他的痛点:一个是垫付资金的问题。我们每年处理的600万份提单,800万集卡车次的运输,这些中小型的,很多都是非常中小型的,一个企业几辆车,报关行、船代、货代,他们每年要垫付的资金量达到150个亿,每次垫付就是1、2万元,但是积在一块儿,对他们两个月到六个月的账期,这是很大的痛点。第二个是融资难的问题。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因为在座的有很多银行的大佬,包括保险业的大佬。中小型企业在没有资产状况、业务状况得到精准分析,或者有一个非常好的结论,融资是非常难的事情。刚才听了很多专家的分享,我认为区块链就是一个非常底层的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能够构建未来的这套体系,能够解决我刚才说的碎片化的需求问题,融资难的问题,还有垫付资金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愿意和蚂蚁集团这样的头部企业一块儿共同去探讨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还在路上。

林逸飞:谢谢玉彬总,碎片化电商的需求这几年尤其明显,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在碎片化的需求背后,众多的中小企业跟港口企业到远洋运输企业,大家之间的信任如何被传递。当信任被建立的时候,我想刚才谈到的产融结合的这样一个模式会应运而生。下面也请浦发银行的袁蕊总,也回答我们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新的区块链技术出现的情况下,或者在我们今天去考虑金融业跟产业之间的结合,浦发银行有什么样的实践?

袁蕊:金融服务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刚才两个来自产业的企业家听他们的发言,也是感受到其实产业对金融的服务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实际上现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产业互联网也是一个大的趋势,那么我认为金融跟产业的有效结合,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要实践:

第一个方面,银行的服务内容要向场景化授信转变。从对企业的主体信用的评估到结合场景交易数据的穿透,交易信用的建立,甚至要在场景中做到在线的隔离,这也是银行服务能力要提升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跟产业结合在流程方面要嵌入式的服务,银行通过API跟场景做互动,银行要成为产业互联网或者是供应链整个链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产业当中,企业业务的触点去触发金融的需求,通过金融的赋能,提升产业服务的模式效率。

第三个方面,金融的服务模式上要做一些改变,因为产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改革,数字化的转型。金融的服务,也要建立跟产业互动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一些业务流程的设计,数字风控的设计,以及数字金融产品的设计,只有这样,金融才能跟产业做更好的互动。

林逸飞:刚才我有听到说,从金融行业看产业,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进入场景。我们能够去增强自己的服务模式,我们通过场景识别中的关键点来驱动我们金融这方面的服务,反过来赋能产业。我想这可能也是对刚才所说的产业互动的一个挺好的回应,下面请中信银行的王总。

王海云:简单讲一点,刚才袁总讲了浦发的一些实践,讲得很好。招商的李总也抛出一个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该说,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进行产融结合的问题。中信银行做产融的结合,产业金融的服务,应该是国内银行最早的,大概在20年前就开始探索产业金融的服务和产业融资,当时因为还没有区块链技术,基本上采用线下的一些服务。当时我们叫老四大产业,汽车、钢铁、能源、家电。融资量最高的时候,全行加起来有7000亿左右。这两年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又研发了探索了新的四大产业(医药、快消品、食品饮料、大宗商品和物流,这叫新四大产业,我们现在主要做八大产业。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更进一步的拓展这些产业。讲到产融结合的创新,这两年从中信银行来看,产融结合的创新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面的创新。刚才袁总也讲到了,以往是单一客户为主体而向产业整体的服务,尤其是做场景化和平台化的这样一种转型的服务,这个非常重要。场景化不去说了,刚才已经说了很多了,如何切入一个场景,比如说产业中的采购、销售、物流、配送,每一个场景的切入,更加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这些融资的难题。第二个更重要的是平台化。为什么我们今天讲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对我们平台化的金融是更有价值的。最近我们和蚂蚁上线了双链通,基于供应链的应收款链+区块链,核心企业在双链通平台上签发确认电子化的应收账款,在确定时间对确定金额进行付款。上游供应商拿到这些电子化应收账款之后,可以拆分流转给再上游的供应商,因为有的时候第一级供应商也是大企业,也不需要融资,二三级供应商才是小企业,才需要融资,所以他可以到N级、无限多少级都可以,任何一级供应商拿到区块链的凭证到我们平台都可以在线上融资。而且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通过这个技术化的程度,银行不需要再给供应链上的小企业一一授信。以往批一个小企业授信非常复杂,因为链上应收账款凭证已经是一个区块链的确切凭证,随时可以进行融资,线上秒级融资,我们最近已经放了两笔款。这是平台化的探索。所谓平台化不是做一个产业,而是把多种产业的核心企业,加上它所有的上游下游企业,切入到一个平台,银行提供的是平台整个集群产业链的价值服务。我觉得这是一种服务对象上的变化。

第二个是服务手段上也在变化。以前的线下服务,现在主要向线上化和自动化转变。说起来很简单,以往大家做一个线上化服务,个人可能用手机银行。但是企业金融服务做到线上服务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以往我们做企业网银,用过我们企业网银的都知道,企业网银做查询、转账,但是这两年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搬到线上,比如说我们企业的融资,企业的开票,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国际结算,这些比较复杂的金融服务也上线了。而且不光是线上化,关键还是自动化,这个也很重要。前两年我们是线上,但是他们提交了提款申请,到银行内部还是线下做,所以当天是到不了账的,可能需要两三天,银行内部还要审单,还要去查征信,去查工商,去查法院,然后查合同、发票、贸易、背景等等这些真实性的审查,都需要人工的。现在这个不需要了,可以自动化了。今年我们也专门推出了纯线上的流动贷款产品我们叫信e融,基本上动动鼠标,几秒钟之后这个钱就到账了。为什么早两年做不到?那是因为这两年我们大数据、互联网的技术有所发展。客户通过提款申请提到我们银行以后,我银行是实时的连接法院、连接工商、连接人行征信系统,包括对发票、合同进行自动化机器处理的验证,这样可以实时对申请人进行放款。

第三个最关键的是风险控制逻辑和理念的转变。因为对银行来说,本质上讲,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机构,为什么融资这么难?是因为如何控制风险的理念很重要。但是随着技术的变化,银行控制风险的理念我们也在探索,以往我们叫财务逻辑,只看财务报表,有财务报表就可以融资。但是小企业没有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也不一定全。所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财务逻辑+场景逻辑+数字逻辑,通过三种逻辑来进行判断,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财务逻辑可以弱化。在场景+数字的情况下甚至都不用看报表,刚才讲的双链通,双链通对小企业融资我们不看报表,因为场景下我们的回款是封闭的锁定,通过场景+数字就可以来融资。我想主要说这几点。

林逸飞:特别好,刚才你谈到三点,我们对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和对风险刻画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通过对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的线上化,某种意义上也把我们的风险刻画的能力前置了,并且深化了,从场景里面更多的去定义金融赋能的手段。最后我也想听听英特尔吴总,来自科技界的巨擘,您对产融结合有什么看法。

吴闻新:感谢林总,感谢蚂蚁集团。对一个企业来说,金融和科技是两个很重要的支撑,我们可以说金融和科技是双轮驱动,推动这个企业的发展。从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来讲,其实他也可以去产生很多创新的一些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来讲,更多的是希望我们企业的用户,能够很好地去使用我们的一些科技产品。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客户来讲,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会是使用电脑来去做他们日常运维的工作,数字化的工作。但是恰恰是这些电脑给他们带来了还有很多不便的方面,从运维方面,包括采购方面,电脑是固定资产的投入,从整个成本的考虑,对他来讲也有很多的困难点。我们恰恰看到这一点,作为英特尔来讲,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用户去使用电脑。在这个环节当中,怎么样能够去帮助他们解决这样一些难题,其实我们看到国家信息中心有这样一个数字,从目前来看,电脑的租赁现在渗透率大概只有5%的样子,可是欧美国家大概有50%左右的渗透率。当然,国家信息中心也有一个预测,大概到2027年左右,电脑租赁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大概能到37%。

针对电脑的租赁,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可是租赁公司会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先投入,需要先获取一些电脑,然后再去租赁。租赁公司在获取电脑的时候,需要有融资进来。其实这一些租赁公司,可能恰恰都是一些中小企业。那么他们怎么样能够有个好的手段去获得这些融资。同时,这些电脑租赁出去以后,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手段去跟踪,去获取这些电脑现在的一些状况。如果有些企业倒闭了,那么这些电脑拿不回来了,对租赁企业来讲也是资产流失。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面,我们跟蚂蚁链、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是一个很好的产业跟金融、跟科技的结合点,我们在这方面也是有这样的尝试。

林逸飞:特别好,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们通过技术解决了一些中小型经营性平台重资产的问题,我们给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谈到科技,我切入到第二个问题,想探讨一下当科技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出现了区块链,IoT,5G这样的技术,这个话题是说我们会认为技术会增强,或者是改善,甚至是重塑人和人,人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如果答案是“是”的话,那科技会创造出来新的资产,无论是企业侧、金融侧还是科技侧,请问袁蕊总您的建议。

袁蕊:随着区块链技术以及各金融科技子行业的联动融合发展,人与企业间的交易信用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从银行如何来看待一个企业来说,过去我们评估一个企业通过财务报表,其实银行是非常不放心,这个企业报告未必真实。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一切跟企业相关的,比如说生产、销售、加工、制造、库存,甚至是安全生产,这些数据都可以成为银行对企业信用评估的重要的参考依据。

区块链技术又是这些数据在产生的时候就做了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记载。区块链让多方参与主体,很容易达成信任,而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结合了5G,结合了IoT这些金融科技技术以后,会使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具有不可篡改,可交易,可确权,可溯源这些特征,所以我相信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催生新的数据资产,谢谢。

林逸飞:谢谢,其实从您的描述里面也可以看到,通过新的科技手段可以对资产的描摹变的数字化,因为被数字化了我们有机会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风险,当风险被刻画的时候就是金融资产,整体袁总的逻辑是比较清楚的,接下来想听听中信银行这一块您的看法是什么?

王海云:应该说把区块链往上移一层就是金融科技的结合,就是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这是一个主流,浦发银行也是在做数字化转型,中信去年底也是确立了数字化转型作为中信银行全行的战略,我们专门搭建了中信大脑,也是从美国硅谷也引进了一些人才,加强科技金融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回到今天的主题解决信任问题,我们讲3个在这方面科技的应用。

1)NLP技术,自然语言识别技术,让机器读懂人类的语言,前面我们讲所有的金融服务按照银监会监管部门的要求,必须要做贸易背景征信的审核,审核发票和合同,以往大家审核都是人工去看,现在有了NLP可以机器自动看,去年就对发票自动识别,今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基本可以实现对各类合同的识别,因为大家知道合同比发票难很多,发票是格式化的,每个行业的合同非常复杂,内容多,种类繁杂,机器学习时间非常长,现在基本上对发票合同都可以进行识别。现在金融服务为什么这么快?双链通刚刚讲的提款,客户来提款秒放款就是采用了NLP技术,哪怕是影像的合同马上就可以识别出来。

2)我们也用了图计算的技术,这也是一个在人工智能里比较常用的技术,主要是用于描述多种主体,特别是像产业集群关联客户之间关系,通过数据结构进行直观图形展示,这个是主要是于风控的,我们也做过比较,有很多的关联企业,要进行风险识别,通过图计算就可以很快发现,所有的100多个上下游的客户和关联的客户,如果某一些企业出现一定风险的时候可以识别出来这个客户是不是有风险,这个时候可以减少社会损失和银行的损失,是不是可以退出,或者是采用贷后的处理方式,增强风险属性,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这个都是比较好的事情。

今天我们的讨论主题,区块链技术,因为区块链技术现在非常热,也是发展了很多年了,我想说几点,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不仅仅运用了区块链的核心的技术,比如说链式储存时间戳等等的技术,通过共识算法解决信任的问题,还有就是加密技术,第三个就是智能合约,因为狭义的区块链技术就是数据储存技术,光有数据不行,所有的要跑起来,业务流程和业务功能需要有一套程序和脚本,是智能合约的技术,所以在这一块技术应用方面我们比较多。

刚才讲了双链通的例子,去年底和今年初做的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的监管,大家知道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从财政拨款到住建部门到一级总包商到承包工程队农民工工资,每一层都是清晰,可溯源不可篡改,资金不能被挪用。这样我们就给雄安新区政府提供了一套区块链管理资金的划拨清算的系统,这个系统我是经过多轮银行PK,中信胜出解决了这些问题。

林逸飞:非常好,第一个NLP,第二个图计算,第三个全面引入区块链技术,中信在产业和金融融通这一块做了很多的储备。

您代表科技企业,您觉得科技能不能创造出来新的资产?

吴闻新:答案肯定是Yes,其实现在科技越来越多的被我们的企业采纳,其实刚刚我们举的例子就是电脑的问题,原来电脑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但是随着电脑的使用逐渐变成资产,这个资产其实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了解它现在的使用状况,这些慢慢都会变成数字化的资产,企业当中除了电脑以外还有大量其他的工具使用产生数字化信息,这些信息都会变成资产。

第二,其实这些资产,数字化资产都可以变成可交易的资产,那这个资产就接下来面临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可信机制的问题,可不可以交易?怎么样追溯?区块链技术在这个层面上是迈了很大的一步,解决了可信交易的问题。

但是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企业互通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克服,比如说我们针对什么样的用户群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这个时候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用户画像,了解这些客户群体,在链上操作是什么行为和特征,我们定向的对他们进行服务。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风险的管控,在整个交易过程当中高风险的行为,也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捕捉高风险的行为,高风险的一些问题。我们在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的时候都会做控制。

除了区块链技术,肯定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数据的技术,包括物联网的技术,我们整合在一起,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能力,然后来创造整个企业的虚拟的资产的环节,同时能够把这些资产流转,交易。

林逸飞:从您的角度来说科技不仅赋能也创造,衔接了金融跟产业之间,所以我接下来两个问题都是给两位产业的嘉宾。

因为产业这一块是刚才他们已经下了定论了,说我们认为新的技术、新的方式一定能够在产业里创造出新的内容,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从您所在的行业看,科技在您所在的行业里面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二,两位的公司里面都有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中远海有一句话“We deliver value价值应运而生”。

招商局港口的使命是 “We connect the world天涯若比邻”,从我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远隔重洋和跨越山海,这两家公司都在传递信任。在您所在的远洋运输行业和港口行业,如果您说一个区块链给这个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变化,您做一个展望是什么样的?先请王海民总。

王海民:首先是“We Deliver Value”的价值理念,作为海运业,供应链和区块链是天生的一对,我们有很多的问题和痛点,如果我们为客户交付货物,首先是为客户承诺一个价值,赢得客户的信任首先要建立一个信任的体系,现在供应链很多的痛点,首先单证不太统一,海运的单证,海关的单证,港口的单证,银行的单证,整个体系源头不一,各有各的要求,跨境的时候各国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刚刚讲的全球贸易18万亿美元大蛋糕里面,绝大多数是通过信用证的体系支付,为什么用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呢?因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互的不信任,买方和卖方不那么信任,中间需要航运公司船务公司出一个盖章纸质的文书证明卖方把多少数量的产品交到船上,凭借这个纸质的证明我们今天叫提单bill of lading。整个供应链体系当中像这样互不信任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希望构筑一个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不仅是买方卖方,海关、银行、保险以及整个的金融体系还有买方卖方港口等等,能够相互信任的体系,所以区块链技术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让国际贸易的供应链体系更加可信,更加准确,更加流畅。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以及贸易领域、支付领域广泛的应用,必将给我们全球的贸易支付体系单证体系以及相关的流程,甚至立法体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用了很多海运的规则是汉堡规则、鹿特丹规则、海牙规则等等,我们中国是海运大国,但是没有一个规则是中国产生的,如果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有很好的立法基础,我们会产生我们的规则,在全球带来巨大的影响。

大家讲到全球贸易,跨境贸易的时候,脑子里面想的都是很复杂的流程,如果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让我们全球的跨境贸易变的更加简单,今天蚂蚁集团的所强调的价值观“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所以我想,在供应链领域,区块链是让全球贸易变得简单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当然我觉得区块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数字化的进展首先就要有数据,作为我们企业来讲,对于很多的企业讲,首先把自己企业的ERP系统做好,我们也是积累了20年的数据,有了数据以后,更多的数据上链,像区块链、IoT和5G的结合能够让整个供应链领域里面更加顺畅,更加可靠,更加信任的这么一个体系机制,让我们未来供应链更加简单,谢谢!

林逸飞:谢谢王海民总,通过区块链叠加出来的信任,也许将来我们有机会We deliver value together。下面请李玉彬总,从港口的角度来说。

李玉彬:特别认同王总说的,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个也是阿里系信奉的一句名言,我觉得科技以区块链为新技术代表的一批新的科技的应用,最主要的价值就是在构建一个新型的信任体系,这个信任体系我觉得对所有的2B的业务来说至关重要。这几个技术我认为在整个构建信任体系过程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说IoT技术我这么理解,物联网的技术是解决了数据的真实性问题,是让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反馈真实的数据,这个非常重要。

5G的技术是解决了数据传输的时效性的问题,在没有5G的情况下,很难解决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区块链技术是解决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不能抵赖,一旦上链,就是要永久的生效,但是在这个积累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AI人工智能技术我认为也不能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我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让数据创造价值的一个最核心的技术,所以我觉得未来这几大技术应该互相协同来共建信任体系,这是第一个问题。

当然了我是完全赞同的,一定会创造新的数据资产。

第二个问题,就我们的港口产业我是怎么来理解的,也简单地先说两句。招商局港口是全球领先的港口投资开发运营商,我们现在在全球六大洲26个国家,50个港口投资参与运营。刚才林逸飞总提到我们的使命是We connect the world,天涯若比邻,其实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connect,我觉得蚂蚁解决的就是连接的问题,我觉得连接创造价值,港口作为整个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体系核心的节点,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的重要设施,在这个里面其实是一个天然的流量的入口,因为这个上面汇集大量生态参与伙伴。在任何一个点上都是一个生态体系,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点,是一个生态体系构建。

港航货运又构成一个供应链条,通过港港的互联互通,众多港口的互联互通就解决了面的问题,通过数据实现港港的联通又解决一张网的问题,数据就解决了所有物流节点互联互通的连接,天然的构成一张数据为基础底座的一张网,点、线、面、网就是未来构建的一个新的体系。

招商局港口在这方面也是做了一些尝试,如何利用港口作为一个天然流量的入口?最终实现港口“流量经济”,货量经济向货值经济的转变,我们更多是叫物流服务业,但是实际上任何一个港口,比如说深圳港,经过港口的过继的贸易量都是上万亿级的,任何一个港口都是万亿级的,如何实现流量经济向货值经济的转变?这也是区块链可能能够赋予的,或者是能解决的重要的方式或者是手段。

林逸飞:所以点、线、面、网我们通过各种新的技术搭建一个新的信任网络,从货物到货值,从港口到整个的物流网络,这个是从招商局港口这边给到的一些认知,特别感谢李玉彬总。

其实产业方也给了相应的回应。今天听了这么多的描述,您说一个您认为在您的机构里面可能带来的,基于信任科技或者是区块链的最具有创新性的应用您觉得会是什么?

袁蕊:实际上金融服务产业,产业资产的形态其实就是资金流转的形式,资金流转的过程当中会形成各种资产,比如说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知识产权。这些资产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那基于区块链的创新我就从近期我们跟蚂蚁数字物流部合作的一个案例来阐述创新应用。

以公路货运为例所有的订单运单数据上链,在链上整个的资产形成的过程,资产的状态,资产的流转都能够有清晰的展示,那银行就可以对着这些资产做金融产品的设计,那最近就是我们跟蚂蚁物流数字物流在公路货运、航运、供应链等多个场景上基于这些数据资产金融产品的创新,这个也是解决了整个物流企业本身是一个没有固定资产,但是更多的是资金流转过程当中形成的这些应收账款多,数字资产多的问题。

我觉得从这一个案例来说,在商业银行今后的应用当中我觉得会有更多的数据上链,更多的数据形成资产当中做金融创新的应用。

林逸飞:从袁蕊总这边现在已经有一些实践,是围绕在数字物流的角度,包括公路包括航运,用基于信任的技术,其实是描摹或者是刻画了整个资产,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穿透到各种资产,这样便于我们设计金融产品应对产业的需求,请王海云总讲一下。

王海云:我们现在讲一个最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从中信来看肯定是刚刚说到的应收应付账款,现在已经转化为数字资产,我们跟双链通合作的就是把应付账款作为电子化数字化的资产进行流转和融资。

这样的一些应用我们服务的核心企业大概有200家左右,小微企业超过2000多家,融资量从去年到现在,笔均有100万以内,所以整个应收应付类的电子化资产初步有实践。

下一步在仓单上也可以称之为数字资产,我去了上海期货交易所,聊了标准仓单,因为期交所在11月份推出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产品,我们中信银行也是第一家,也会第一时间上线,但是今天开这个会以后,上次聊的时候聊少了,只做了标准仓单没有用区块链,下次聊的时候可以上链,也可以在蚂蚁链上,这样非标仓单和标准仓单整个应用场景会更好,谢谢。

林逸飞:非常感谢,从金融行业来讲,我们原来比较擅长做的标准产品,现在处理非标,如果把思想再跳跃一下,比如说基于版权,艺术品,甚至是景德镇的艺术品。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版权IP,艺术品,空间艺术等等有没有资产化的可能性?从您这边做个展望?

袁蕊:确实,因为现在在产业当中对艺术品都在进行数字化的可溯源的探索,但是从金融应用方面我觉得还有2个方面要完善。

1)数字资产权属关系,以及在流转过程当中确权法律合规政策层面上的依据还需要完善。

2)数字资产当中非标产品。其实定价也是没有制度上的可依据的规范,所以如果从金融实践的角度来说,未来如果在制度层面对数据资产权属关系,交易流转当中的确权,以及非标产品的定价,有在制度层面的依据和法律合规方面的完善,我觉得应该是能够成为银行的多样化的底层资产。

王海云:这个问题很前沿,目前可能个别银行做过版权,有一段时间我也做过现代服务业的融资,有银行试点过,但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趋势。

从技术上讲,可能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刚才李总说的非常好,IoT物联网解决数据的准确性采集的问题,5G解决数据传输问题,区块链解决了数据真实性的问题。

那这个资产价值是可以采集到的,但是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认可又是另外一回事儿,银行是不是认可这样资产的价值?这里面有2个。

第一个有公允的市场价值,有相应的交易市场这样才能采集到公允的市场价值,第二个可迅速变现,如果一个资产不能迅速的变现,价值无法实现做了融资也没有用,如果有了风险不能处置,需要有快速变现的平台,如果在相关的国家或者是相关的交易市场能够更进一步成熟的情况下,这个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方式。

林逸飞:特别好,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说虽然这样的艺术品IP在银行里面没有被流转,但是在众多的爱好者粉丝里面,天天在被传承,大家都在传递着对各种各样数字版权,或者是IP的喜好,所以在这一块蚂蚁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为什么抛出这样的话题?我们也想采集到真的面临资产化的时候还会做什么样科技的赋能?特别感谢5位,最后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畅想一下再过5年以后,科技已经做了很大的发展,您对5年后会有怎样的寄语呢?

王海民:作为航运企业,一个优秀的企业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之一,就是定义行业未来的能力,所以中远海运我们也有一个口号叫“We are ready”,我们已经准备好和供应链的所有参与方共同合作拥抱数字经济,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合作,独木不成林,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区块链跟各个行业的区块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联盟链,共同为我们数字经济,为我们各行各业服务,为我们供应链所有的参与方做好服务,谢谢!

李玉彬:今天的讨论非常有意义,站在招商局港口的角度,我觉得展望未来的5年,我相信一定是快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5年,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能够“科技赋能产业”,能够以大数据作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就像我们外滩大会的主题一样In clusion,开放,包容,智慧,共享,普惠的这么一套生态体系,让我们整个的参与方,包括我们港口,包括所有参与的企业都能够受惠。

林逸飞:谢谢李玉彬总。

袁蕊:我相信未来5年会有更多维度数据上链,数据在链上,风控在链上,融资在链上,这个是从金融行业我相信特别是在普惠金融领域未来的的发展趋势,如果用一句话说未来区块链的发展,我觉得今天就用蒋总(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 蒋国飞)在外滩大会演讲中的一句话“区块链解决信任难题”。

王海云:5年之后大胆的猜想,可以再大胆一点,最核心的应该是智慧银行赋能实体,为什么提智慧这个概念?我个人认为现在技术很多,有5G的技术,互联网,物联网IoT,大数据,区块链,但是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金融方式可能是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至少银行在未来几年,大规模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银行整个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手段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可能5年之后,引用一句话,曾经在汽车产业做智慧驾驶的时候有一位很著名的网络达人说过一句话“未来人驾驶汽车不合法,电脑驾驶汽车才合法,一听以为很可笑,但是仔细一想还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会疲劳驾驶,醉酒驾驶,机器来做可能更有效。

套用到银行,大胆猜测,5年以后机器审批才是合法合规的,人审批可能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人有感情有弱点,作为一个审批官可能会受到影响,一定放这个贷款,这个客户非常好,有可能通过一个智慧银行,或者是智慧金融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

林逸飞:我以为您说完车以后,会说未来的5年,银行由人来运营是违法的,还好只是说我们增加了自己的智慧。

吴闻新:我觉得未来的5年,其实要从今天开始做起,我欣慰的看到之前的科技公司帮助我们的企业做完了数字化的工作,很多的资产已经数字化了,但是在未来的5年,如果能够把这些资产交易,流转,发挥更大的价值,我相信科技公司应该能够在这里面做更多的工作,到那一天我觉得数字孪生应该是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万物都可以数字化,而且都可以通过交易,通过可信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林逸飞:我也一说句,我觉得我们阿里的那句话真的挺好,因为信任,所有的事情都会变的简单。

今天特别感谢5位来自于产业和金融以及科技的巨擘,各位跟我一样,大家从我们的描述里面看到,这么历史悠久的产业和金融行业因为科技我们走到一块,因为区块链我们在试图彼此建立信任,我们甚至都会相信基于信任科技,我们在产融结合的角度上开创未来的新格局,特别感谢大家,今天的圆桌就到这里,谢谢!

责任编辑:郭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