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417

国家医保局婉拒委员提案,力推中药“只砍价、不带量”集采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02 12:47:091

国家医保局婉拒委员提案,力推中药“只砍价、不带量”集采

虽然中成药带量采购还未形成正式方案,但国家医保局应该已经胸有成竹了。

来源:健识局 木木

11月30日,一份提案答复引发行业关注。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林凡儒的提案时指出,通过“指导地方开展中成药集采探索”,已经在青海省、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针对部分需求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进行了集采的试点,取得了显著降价成效。

国家医保局同时明确,下一步还将继续指导地方开展药品集采,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完善采购方式,合理确定集采范围。

对于林凡儒提出的“加大二级以上医院的医保目录中成药使用比例”的提议,国家医保局实质上给出了否定的答复。

林凡儒任董事长的翔宇集团业务重心在中成药领域,在两会上,他也多次提出中医药相关的提案。今年两会他提出的《关于落实中成药扶持政策的提案》,其中提出了“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中成药使用比例不低于40%”。

国家医保局答复称,目前国家基本药物、医保目录等均包括了一定比例的中成药,医疗机构可以“结合自身诊疗需要,选择适宜的药品应用于临床”,“不宜对中成药在医疗机构的配备使用政策进行强制性约束”。

结合青海试点中对肾康、喜炎平、痰热清、血栓通等中药注射剂采取的“不带量限价挂网”方案,业界分析,中成药带量采购方案将有别于化药,不但产品价格将大幅降低,而且市场未必会扩大。

这也意味着,不能证明自身安全有效性的中成药市场将急剧萎缩,直至消亡。

模式逐渐清晰,中成药集采大概率“不带量”

尽管业界仍然存有疑虑,但是中成药带量采购已是板上钉钉。

12月31日,《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即将执行,作为《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的配套文件,国家药监局对中成药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类,并提出了技术要求。在对标化药、生物药的基础上,确定了同名同方、独家品种等分类,实际上是给带量采购划出了赛道。

而从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的试点情况看,中成药集采与化药会有很大区别。

首先是不限于有“仿制药”的产品,大批独家品种也将纳入。青海的试点中,喜炎平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生血宝颗粒、复方海蛇胶囊等,都是独家品种。其中喜炎平注射液还是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

其次,不一定“带量”。7月底开标的青海带量采购,已经呈现出了这一特点。虽然中选中成药并未公布具体价格,但是青海明确提出“不带量限价”,由医疗机构与企业议价确定最终中选价。

国家医保局对林凡儒委员的回复也提到,对于医疗机构使用中成药情况,医保部门也不会做出硬性的要求。这意味着,价格必须降,但是“量”却不保证,是否使用的选择权交到了医院手里。采多少、用多少,得看医院“自身诊疗需要”。

近年来,以药养医模式已经破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地,临床用药的“指挥棒”变了。部分中成药安全有效性缺少循证医学支持,不良反应、禁忌“尚不明确”,医院第一个会将其踢出局。此前已有多家医院动手了。(详情请见>>中成药“死亡倒计时”:遭医院大规模停用,带量采购正在路上)

青海的试点是在国家医保局宣布对中成药带量采购之后开展的,且国家医保局也明确曾对其“进行指导”,“青海模式”对接下来的地方试点、乃至中成药国采都有指导意义。中成药千亿市场已经进入生死时速。

告别高毛利,千亿市场野蛮生长已成过去

中医药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2017年中国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442亿元,约占整个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202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在这广阔的市场中,此前有大批高毛利产品掘金。

2015年时,天士力肝病治疗、抗肿瘤、心脑血管药品的毛利率都在72%以上。另据济川药业财报,其清热解毒类产品,主要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2016年达到毛利率87.38%的高点。

上述公司列出的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中,益佰制药、红日药业、步长制药的工业毛利率也都在80%以上;华润三九、云南白药、以岭药业、东阿阿胶的工业毛利率都在60%以上。其中,步长制药的心脑血管产品,包括脑心通、稳心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的毛利率峰值也超过了8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往往不足5%,销售费用占比却往往高达超过30%,甚至在50%以上。这样的格局必然造成商业贿赂的风险。

前不久曝光的一起受贿案件中,步长脑心通就“上榜”。根据公开信息,2016至2019年间,涉案医生共开出了35962盒的步长脑心通处方,拿到12.5万元回扣。每盒的回扣约为3.47元。

在硬币的另一面,70%的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开出,客观上增加了中成药使用风险。而产品临床研究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也很突出,如:80%以上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也令中成药的有效性广受质疑。

从2018年开始,政策导向对中药行业的冲击力已经显现,2020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这次提交提案的林凡儒委员实际控股的翔宇药业,2019年中成药主打产品的毛利率就呈现下滑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70%以上的中成药企业营收负增长,有的企业净利润降幅甚至超过了1000%。这样的颓势一直延续到了第三季度。重点监控、医院踢出、限制西医开中药等都是重要原因。

预计随着带量采购的推开,相关企业的处境还将进一步恶化。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