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563

南马创最佳战绩的冷思考:我们究竟取得多大进步

新浪体育2020-12-04 09:47:280

{image=1}

周日举行的南京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上,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将近一年没有参加正式马拉松比赛的我国男子和女子专业运动员终于形成了难得一见的集体较大幅度进步画面。

{image=2}

从媒体到大众似乎都在为中国马拉松难得的进步欢呼雀跃,胜利固然可喜,但其实仔细分析乃至对比我们的邻国,同为亚洲人种,我们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所取得进步真的就很大?就超越日本人了吗?

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我们其实还更应该多一份冷静理性的思考,我们在进步,日本选手也在进步,如果别人进步比我们更大,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加倍努力呢?

胜不骄败不馁,任重道远仍然是送给中国马拉松最实用的话。

{image=3}

今年中国马拉松进步在什么地方?

通过南京马拉松一役,今年中国竞技马拉松带给我们的最大惊喜是年轻运动员的集体突破和所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以及体制内外运动员都在努力发力所呈现的良心竞争的局面。

首先在南马比赛中,总计有4名男子选手跑进210(我国男子国际健将标准为214),中国10个跑进210的最快成绩中,这次南马一下子就创造了4个,且8名跑进210成绩的运动员中,现役运动员占了足足5个,而女子选手中也有4人跑进230水平(我国女子国际健将标准为234),上述成绩属于国际高水平成绩,同时这些运动员普遍较为年轻,还有较大发展潜力,我们有理由对于他们的未来给予更大期望。

截止目前,中国马拉松有10个破210的成绩了,2020南京马拉松就贡献了4个:

任龙云:2小时08分15秒,2007北京马拉松

董国建:2小时08分28秒,2019柏林马拉松

彭建华:2小时08分50秒,2020南京马拉松

韩刚:2小时08分56秒,2007北京马拉松

杨绍辉:2小时08分56秒,2020南京马拉松

董国建:2小时09分00秒,2019广州马拉松

多布杰:2小时09分03秒,2020南京马拉松

胡刚军:2小时09分18秒,1997北京马拉松

陈天宇:2小时09分55秒,2020南京马拉松

彭建华:2小时09分57秒,2019广州马拉松

此外,除了这些体制内运动员依托良好训练和保障机制取得较好成绩以外,体制外的运动员也在努力提升自己,比如李子成、管油胜、贾俄仁加、杨定宏、丁常琴、焦安静、易居马拉松俱乐部成员等等一大批体制外运动员,他们或以体制内运动员为追赶目标,或积极训练,也保持了较高水平。

正是因为体制内外的良心竞争,互相激励,中国马拉松也许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

当然,不要忘记大众马拉松运动的持续火爆为中国马拉松事业所奠定的良好群众基础,这是托底的力量。

竞技提升、大众普及、文化传承三大要素融合发力,是今年特殊疫情下中国马拉松事业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最好注解,也是疫情下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体育部门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的硕果。

{image=4}

{image=5}

{image=6}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2020年马拉松最好成绩尚不及2019年

由于今年疫情下比赛大量减少,虽然女子半马记录也被打破,但今年国际马拉松整体水平显得比较低迷,最好成绩仅为东京马拉松赛上,埃塞俄比亚选手Legese创造的2:04:16,伦敦马拉松赛上基塔塔成绩为2:05:45,基普乔格由于身体原因今年也没有能创造优异成绩。

我国著名运动员,马拉松一哥董国建在2019柏林马拉松赛上,在众多国际高手的激励带动下,半程只用了1小时02分34秒,这比他保持的中国半马纪录还要快上17秒,最终以2小时08分28秒获得第7名,也创造了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二好成绩,并且无限逼近全国纪录2:08:15。

2019柏林马拉松董国建创造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二好成绩

{image=7}

而在2020年11月29日的南京马拉松赛场上,长期与董国建在一起训练的我国最优秀年轻运动员彭建华以2:08:50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创造了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三好成绩。

2020年南马彭建华创造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三好成绩

{image=8}

女子方面,一姐李芷萱2019年3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马拉松赛上实现个人PB2:26:15,创造了中国女子选手7年来的最好成绩,也成为首名达到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参赛标准的中国运动员,这也成为2019年我国女子马拉松最好成绩。

{image=9}

而在周日的上马比赛中,李芷萱以2:26:3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实现上马三连冠,也创造了目前2020年国内女子马拉松最好成绩,另外一名著名运动员李丹则以2:26:59获得南马女子冠军。李芷萱捍卫了她的国内一姐地位。

{image=10}

所以从上述2019和2020年最好成绩来看,至少2020年到目前的最好成绩尚不及2019年,集体提升显而易见,但成绩的绝对提升并不明显。

2、我国竞技马拉松整体实力与日本相比客观来说未见明显缩小

如果说2020南京马拉松代表了国内竞技马拉松的最高水平,2020年东京马拉松则代表了日本竞技马拉松的最高水平。

年头年尾两场比赛天气相似,赛道较为平坦,从某种意义上说,具备一定可比性。

2020南京马拉松,我国男子选手中有4人达到210大关并顺利达到男子奥运会参赛标准,女子选手中同样有4人达到230以内并达到女子奥运参赛标准,男子总计有49人进220,女子有24人进240,看上去数据还是很不错,但与2020东京马拉松日本选手成绩相比,就相形见绌。

{image=11}

首先,日本名将大迫杰以2:05:30的成绩刷新了个人PB、打破亚洲记录,拿下东京奥运会日本最后一个参赛名额。

{image=12}

而男子完赛名单,日本本土有19人跑进2小时10分,其中进2小时08分的就有10人。

除了大迫杰获得第四名,高久龙以2小时06分45秒获得第八,上门大祐以2小时06分54秒获得第九,定方俊树以2小时07分05秒获得第十,前十名里有四名日本运动员。在定方俊树后面,木村慎、小椋裕介、下田裕太、菊池贤人、一色恭志、设乐悠太都跑进了2小时08分大关。

2018年东京马拉松赛,以2小时06分11创造日本全国纪录的著名选手设乐悠太,两年后以2小时07分45秒仅获得第16名,其实设乐悠太的这个成绩并不差,只不过日本选手整体表现实在太出色了!

{image=13}

3、男子5000米成绩虽有进步但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除此以外,辽宁选手任广岳7月在2020年中国田协训练基地特许赛(辽宁站)上以13:51.87的成绩夺得5000米冠军,该成绩也是男子5000米近十一年国内最好成绩。

而根据我国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5000米国际健将标准为13:31.45,运动健将标准为14:10.00,任广岳13:51.87的成绩超过了运动健将标准,但距离国际健将尚有不小的差距。由此也可见我国中距离跑水平的整体低迷。

而同样在7月,在日本北海道千岁市青叶田径场举行的比赛上,在男子5000米比赛中,21岁的内藤正彦以13:18:99的成绩获得日本历史上第七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吉井大和以13:28:31的成绩创造了U20日本新纪录。

上述成绩远远领先于我国所谓近11年5000米最好成绩,这也体现了全运会取消5000米的指挥棒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image=14}

而今年高中三年级小将石田裕久则创造了13分36秒89的日本高中新纪录。也就是说日本小将从成绩上说已经完胜任广岳创造的13:51.87,日本中长跑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image=15}

在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导致体育赛事全面暗淡的情况下,日本中长跑选手反倒逆势取得一系列佳绩,令人惊叹。

这些成绩包括:

● 在日本香川丸龟半马比赛中,有两人同时打破了设乐悠太保持的1:00:17的日本半马国家记录,小椋裕介成绩为1:00:00,半只脚跨进1小时大关;

● 前田穗南以1:38:35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日本女子30km新纪录,打破了由前雅典奥运会金牌得主野口保持的女子30公里1:39:06前纪录;

● 名古屋女子马拉松上一山麻绪跑出了2:20:29的优异成绩,创造日本女子马拉松历史第四快成绩;

● 20岁日本新秀田中希实在一场3000米比赛中跑出8分41秒35的成绩,一举打破尘封18年之久的日本纪录;

{image=16}

4、全国田径锦标赛成绩平平,运动员斗志不足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国田径运动员蛰伏训练半年,9月参加浙江绍兴全国田径锦标赛,90%以上的项目成绩平平,完全看不到运动员渴望比赛,犹如猛虎下山的狠劲儿,而今年疫情下,国际场地比赛成绩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对比同期举行的日本大学生锦标赛,我国运动员的成绩只能说太一般。

2020我国田径锦标赛与2020日本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长跑成绩对比

{image=17}

央视主持人在解说全国田径锦标赛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运动员在场上表现过于保守,直指中国中长跑缺乏亮剑精神!

具体表现为:大家的目标似乎都是功利地取得好名次,至于成绩能否有所突破,无人关心,甚至无人敢尝试,看不出这是国家级水平的较量,这是比赛成绩平平的重要原因。

{image=18}

这里要特别提到在男子10000米决赛当天,董国建比赛中突然加速,并经过反复多次提速,确立了领先位置,董国建的一骑绝尘让其他选手措手不及,最终他以明显优势顺利获得万米冠军。

现场主持人对于董国建这位34岁老将也给予了极高评价和肯定。

{image=19}

赛后慧跑对于董国建进行了专访,详细询问了董国建在跑到15圈脱颖而出,是赛前的策略还是根据比赛进展所做的灵活决策?

董国建的回答是:“这不是赛前的策略,而是根据比赛情况我临时做出的决定,起跑后我发现大家今天状态都比较一般,我就决定冲出去,毕竟自己年纪大了,能参加的比赛已经不是太多了,能拼一场就拼一场,搏一把” !

董国建为什么能成为一哥?除了刻苦训练,他的拼搏精神同样令人敬佩!年轻运动员还要好好向他学习。

{image=20}

中日中长跑为何差距较大?

如果说中长跑放在十年前还无人问津的话,那么在路跑和马拉松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大众对于这项运动显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和期待。

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大众通过跑步强身健体这没有错,但大众同样也希望我国运动健儿能在这个项目上不断突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如果几千万甚至上亿人都在跑步,就挑不出几个跑得快的?

话虽这样说,但中日中长跑的差距,至少在竞技水平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说差距拉大,差距缩小似乎也并不明显,如何更有诚恳地学习邻国的某些做法和经验,奋起直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image=21}

谈及中日中长跑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多人会说两个字——体制。

体制二字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没有大错,但如果你仔细分析,体制问题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也不能将所有问题都用体制来背锅,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在中长跑这个领域恐怕不可能完全照搬,也无法照搬日本体制。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日本的某些做法和理念,但其实不用也毫无必要完全照搬日本体制,学习,创新,走自己的道路,照样可以进步。

{image=22}

举个例子,日本中长跑很强,但距离东非中长跑强国比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尚有一定差距,如果日本人想要追上肯尼亚,他们分析日本和肯尼亚的差距时,日本人会说是肯尼亚的体制比他们好吗?

富裕的日本恐怕体制比贫穷的肯尼亚更好吧,有些东西压根不是体制的问题,东非儿童每天上学往返步行十几公里,基普乔格等世界名将的成长轨迹就是这样,从小无形中发展基础耐力,中日儿童能与之相比吗?这些就是非体制问题。

{image=23}

中日中长跑的差距至少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日本马拉松历史积淀更悠久和由此带来的文化传承

长跑运动在日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00-1868年的日本封建时期。当时的邮差传递邮件主要依靠脚力,穿州过府,跑遍全国。

在1896年现代马拉松比赛拉开序幕之前,日本便已举办许多长跑比赛,比赛的获胜者多为送信的邮差,可以说日本拥有优秀长跑运动员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

在1911年11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奥运选拔赛上,有“日本马拉松之父”之称的金栗四三在此次比赛中创造了2小时32分45秒的世界最好成绩,遗憾的是,金栗四三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在16公里处因中暑退出比赛,虽然比赛失败了,但金栗四三的勇敢精神极大鼓舞了日本国民,并且吹响了日本大众广泛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号角,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日本马拉松之父”。

{image=24}

金栗四三非常富有创造性,他深感马拉松42.195公里的路程太长,这从某种意义上导致比赛刺激性不够,所以他提出以长跑接力、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竞赛,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箱根接力赛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

如今箱根驿传接力赛已经成为全日本举国最瞩目的长跑赛事,在世界范围内也享受盛誉,可以说金栗四三也是箱根驿传之父。

{image=25}

而透过参加国际大赛,日本政府看到了体育运动对国家树立国际地位的重要价值。

日本把田径运动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突破口。在综合分析国内传统文化和民众身体素质优势的基础上,马拉松作为源于西方的体育项目,迅速成为日本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日本定期培养出世界上最快的马拉松运动员;

在 60 年代、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日本男子运动员占据世界马拉松之巅,成为世界马拉松王者;

70 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开展女子竞技马拉松,是世界上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成为了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世界女子马拉松成绩最好的国家之一。

而日本男女选手均有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获取前三名的记录。后随着非洲的崛起,才让位于黑人选手。

日本选手野口水木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image=26}

正是因为日本厚重的长跑文化积淀,使得“坚持不懈、不放弃、超越自我”等等马拉松符号成为日本国民的精神图腾,并且与大和民族内敛、不张扬的民族性格一脉相承,使得日本大众形成了马拉松运动的价值认同,并深刻嵌入到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其最终表现是日本大众普遍对于马拉松运动充满热情,并且积极参与。

而在我国,除了跑者,相当比例的大众对于路跑和马拉松运动缺乏文化认同,甚至偏见不少。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image=27}

举个例子,在日本的书店,跑步书籍往往都是整整好几个专柜,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基础跑步、业余训练到伤痛康复、马拉松运动文化等方方面面,虽然我国跑步书籍近几年伴随马拉松热有所增加,相比日本跑步书籍的数量和质量,还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跑步书籍绝大部分作品来自国外译作,中国人自己写的有质量的跑步书籍屈指可数。

日本书店跑步书籍琳琅满目

{image=28}

2、日本路跑赛事数量大,大众参与路跑和马拉松运动的比例高

中国路跑运动正在高速发展,如果要比赛事的绝对数量和大众跑者绝对人数,日本估计是比不过我们的,但如果算单位国土面积的赛事数量,以及跑步人口比例,日本领先我们也是肯定的。

以2019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为基准进行估算:我国参加各式各样所有比赛的跑者人数规模在475-500万人左右,参加全马和半马的跑者人数规模在200万人左右,相比我国14亿人口其实跑马人口还是很少,每1000个人中有1.4个人在跑马,这是我们对于跑马人口以及人群占比的基本面分析。

{image=29}

而我国经常跑步人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大约为3700-4500万,也就是说我国14亿成年人,只有4-5%的人是跑步锻炼者,换句话说,每100个成年人中,选择跑步健身的大约为4-5人。

{image=30}

根据日本总务省201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民众经常开展的运动第1名就是跑步,超过2000万人。

日本人口是1亿2000万,也就是说至少16%的日本人经常跑步,远远高于我国4-5%这个比例。

日本跑步网站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日本,月跑量在100公里的人数最多,占到跑步总人数的24%。其次是150公里,占比也高达22%左右。排在第三的是200km的跑量,这部分占比也接近15%。日本皇太子月跑量都能达到100公里,更涌现出村上春树这样的热爱跑步的著名作家。

{image=31}

2012年,日本国家田径协会认定的马拉松完赛人数是27.3万,2015年日本马拉松完赛人数首次超过美国,尽管我国马拉松完赛人数可能已经多于日本,但要考虑到我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还多。

从赛事数量看,根据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所有赛事(包含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及非认证赛事,包括马拉松、越野跑、10公里跑、健康跑、超马、团队赛、垂直马拉松、定向赛等等)数量为1828场。

而根据几年前的资料,日本每年举办 1400 余场路跑和马拉松赛事,最多时候达到 1600余场,弹丸之国的日本在小小的国土面积上举办的赛事的密度仍然相当高。

{image=32}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路跑和马拉松运动的实际参与比例,日本要领先于我国,普及度决定了基础,一项运动没有普及,没有参与人数,就难谈提升,当然我国有这样一个优势,那就是专业体制,市队-省队-国家队这样一个封闭的体系可以把一小部分好苗子选出来,进行长期系统打磨和训练,精益求精,从这意义上说,似乎不需要普及也能取得好成绩,这一点在我国跳水、举重等项目上屡试不爽。

所以不能完全说我国体制相比日本一无是处,我们也有日本不具备的某些体制优势,就看我们能不能利用好。

{image=33}

3、从娃娃和学生抓起

当我们的孩子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我们还在争论耐力训练是否适合儿童少年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和引导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的跑步热情上。

长跑是日本学校最普及的运动,日本所有幼儿园的孩子都必须参加100~1000m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仪式。

许多幼儿园还会推行“裸保育”,也即在冬天对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其中“冬季耐力跑大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即使室外的气温低到了几度,老师们也会领着学生在绕操场跑步。

因此,长跑的种子很小就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并且影响终身。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日本的跑步文化。

{image=34}

而箱根驿传为日本马拉松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其人气甚至超过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电视收视率高达20%,与中国春晚相当。

这项本不过是大学校际间比赛,上升为国民关注的赛事,足见马拉松文化对于日本社会影响之深,以及日本马拉松文化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度融合。

{image=35}

高校培养是日本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输送模式。高校田径队教练员到高中选拔具备培养潜力的运动员,进入大学后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终极目标是通过参加知名选拔赛,如“箱根驿传”,跻身优秀运动员之列。

因为获胜的队伍或个人不仅为学校赢得至高无上的荣誉,还可以进入大企业马拉松队,为毕业后系统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这种“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作为“校园明星”的他们也对学校和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

{image=36}

而在我国,大学生喜欢跑步的比例还很低,进行业余训练的更是屈指可数,与日本高校成为日本马拉松人才的摇篮不同的是,我国高校在短时间内难以肩负起为马拉松运动输送人才的使命。

4、企业等社会力量助力马拉松运动发展

日本马拉松水平之高与日本企业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箱根驿传涌现出来的选手在大学毕业后纷纷进入企业长跑队,成为企业员工,他们从企业拿工资,却并不需要坐办公室,他们仍然从事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上班也即训练,企业提供全部训练条件、支持和保障。

日本的马拉松文化让大企业办长跑队成为彰显企业实力和文化的方式,这一方面带动员工积极投身运动,一方面这些优秀选手在比赛中露脸,取得好成绩,也使得企业获得极大的曝光,其效果不输于广告投放,这也是日本企业不惜血本培养马拉松选手,从而推动日本马拉松水平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

{image=37}

而在我国,企业支持马拉松运动还主要以赞助比赛为主,企业自己养一支马拉松队伍的体制在我国基本还没有形成,虽然近两年颇受关注的易居马拉松俱乐部有些日本企业马拉松队的雏形,但相比日本企业马拉松队的特征,还是有不少区别。

易居集团与运动员之间的联系还较为松散,且国内基本只有易居一家吃螃蟹,后续并没有其他大企业跟进也说明这仅仅只是个案,易居搞马拉松俱乐部很大程度与该企业老板本身深度热爱跑步,他本人也是大众精英跑者有关,而非日本那样普遍存在的企业马拉松文化。

这也说明日本的体制不一定适合中国,照搬日本企业办运动队的体制,得先问问中国企业图什么?

{image=38}

5、日本马拉松人的拼搏和创新精神

日本马拉松教练、运动员的拼搏和创新精神是很多媒体在对比中日马拉松时忽视的方面。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好地向邻邦学习。

{image=39}

在2019年低温雨战的东京马拉松赛上,尽管日本选手没有登上冠军领奖台,但从第五名到第五十名,日本选手占据了90%以上席位,且成绩均在220以内,让人叹为观止。

而在比赛终点处,大量日本选手在拼尽全力冲过终点处,纷纷倒地,获得第5名的日本大学生选手Horio达到终点踉踉跄跄倒地不起,被工作人员抬到赛道边,其拼到刺刀见红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image=40}

而日本人对于跑步的着迷和琢磨精神,也令人敬佩。日本也是对于高原训练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日本田协每年都要选派选手到国外高原进行训练,这也是学习东非运动员的体现之一。

1997年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日本田协安排运动员到美国科罗拉多进行了72天高原训练,结果铃木博美一举获得女子马拉松冠军。日本还大量收集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知识、科研成果,为我所用。

而我国马拉松项目相对落后,连潜优势项目都谈不上,所以在训科医一体化资源投入和支持方面与我国那些优势项目比也有一定差距。

研究马拉松的科研人员少,教练对专业训练的反思和创新不够,运动员从小缺乏良好基础耐力训练,专业队训练水平和科技监控水平不够,整个专业训练领域大家一起研究琢磨训练的氛围不够浓厚等等原因,也造成我国马拉松项目竞技成绩与火爆程度不相匹配。

{image=41}

而日本跑步领域研究活跃,专家众多,铃木清和就是其中代表,年轻时他曾经是“箱根驿传”名校驹泽大学接力队的一员猛将。

铃木清和虽然水平很高,但却饱受跑步伤痛困扰,这使得他退役后,不断琢磨跑步给身体带来疼痛的原因,认真地研究科学、避免伤痛的跑步方法,至今他仍经营着一家主打解决跑步伤痛的运动医学理疗中心。

{image=42}

经过潜心研究,铃木清和最终发明了适合亚洲人种的“细胞分裂法”和“骨骼训练法”。

为了有效加强基础有氧耐力训练,他一改人们习惯的口鼻并用呼吸,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只用鼻子,关闭嘴巴的呼吸方式,这样一种大道至简的思路,有效解决了控制跑步强度的问题,非常巧妙也十分简单。

此外,他还创造性的提出了根据身材决定跑姿的“骨骼跑法”,这种热爱一项事业并持续深入探索的精神,让奉行拿来主义,急功近利、缺乏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我们”汗颜。

所以时至今日,国内能够提出或系统的、或富有特色的、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跑步训练体系、方法的机构及个人都屈指可数,沉下心专研跑步的精神不够,一说就是跑步那么简单,还有什么可研究的,不是说一定要搞出一个标新立异的什么跑步训练方法,而是大家是不是认真思考和研究中国大众科学跑步。

{image=43}

{image=44}

结语

日本马拉松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至少我国专业选手整体水平跟日本比还不是一个量级。

中国田协发布的2020年中国田径协会运动员注册审核通过名单,专项为马拉松的仅有88人,这也许就是全中国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家底了!

好在我们的大众马拉松运动如火如荼,相信这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基础。

我国著名运动员丁常琴在谈及中日差距时就认为,相比日本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马拉松发展历史,我国仅仅5-8年的马拉松快速成长史,还是显得短了些,我们在持续进步,但很多东西急不来,需要慢慢积累。

日本有的做法我们是学不来的,但日本大力宣传马拉松精神,重视青少年体教融合和田径运动普及,全社会参与马拉松的融合度高等做法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马拉松,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也需要有耐心、探索和创新精神,中国人不缺智慧,拼搏精神同样在赛场上经常闪现。

南马终点名将杨乐在在双腿严重抽筋情况下,奋力越过终点的画面让我们深深感动。

{image=45}

物质投入、大众参与、群众参与、文化传承、良心竞争,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马拉松一定会取得显著成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