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958

教培“变形记”:无论如何“转向”,最后都难逃监管的重拳

10000100002021-08-20 17:46:360

{video=1}

{image=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木子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如今,转型是行业唯一的关键词,近期在和不少校外教育行业机构的人员沟通中,可以看到很多机构都在纷纷研讨“转型”的可能性。其中,有从善如流者,但是也不乏掩耳盗铃之辈。

那么,在这一轮市场重大调整中,校外教培业者都琢磨出了哪些“转型”的思路?

重回老“套路”?

对于转型的话题,汕头一家校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李沐透露,公司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研究“午托园”的可行性了。

所谓“转型”的目标,原本是在当地已经日渐式微的“寄膳园”(或“午托园”)。李沐解释,大概在十年以前当地大部分中、小学普遍不设食堂,正因如此,有“双职户”家长便在寄膳园给自家的孩子办理午托服务,这门生意也曾一度火爆过。

“所谓午托,便是给学生提供午饭、午后休息的时间,有的还提供晚托呢。”寄膳园正如“托儿所”一般,暂时不受相关政策限制,可以找到监管的空挡,“但大家都明白,寄膳园也好、托儿所也罢,通通只是幌子。”

李沐表示,所谓转型做寄膳园,也就是在原来课辅教学园区的基础上,增加增设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小食堂。除了提供目前已不再流行的寄膳、午托服务之外,核心业务大概率仍是要做课业的辅导。

经过几轮的研究、探讨,她和其他管理层均认为“转型”开寄膳园、午托园,理论上可行。

但是,在学生食堂已经成为中、小学校标配的一、二线城市,拿寄膳、午托当作校外培训机构规避监管的幌子,真的能逃避监管,在其他业内人士看来这显然不太现实。

“我们也考虑过,公司打算将旗下的辅导班改造成为自习室,租给有需要的学生。”深圳一家校外辅导机构的教学总监涂海(化名)表示,目前管理层已达成共识,开始着手变更机构主体的经营性质。

{image=2}

对于机构“转型”的灵感,他坦言是源自一则网络段子:附近一家辅导班转型经营起了书店,奇怪的是,书店里清一色都是教辅书籍,而且只租不出售。如果要租店里的书,就需要花几千元办理一张季度卡,当有人问及为何租书价格如此高时,书店经营者回答道——贵有贵的道理,书店出租书籍,同时配有专人辅导看书,甚至负责答疑解惑。

这或许是段子,也可能是个例子。

“当段子听听是挺好笑的,不过我们的自习室租金也可以很高,同时配有专人,负责课业的指导、解答。”涂海透露,目前机构已经将新的“模式”发送到各学生家长群当中,也得到了一部分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甚至有家长建议他们,将之前辅导班的课时费用转为自习室的租金即可。

显然,一部分教培机构在经过一番思考、计划之后,开始进入了“挂羊头卖狗肉”般的转型,这种举措旨在逃脱政策监管,继续教培业务的经营。同时,也是变相满足一部分家长对于学生课业辅导的需求。

不敢想象,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市场是否会出现大量的寄膳园、自习室、教辅书店.......

素质教育是个机会?

近期,仍有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暂时不想离场。于是乎,部分管理层开始钻到政策的缝隙里——既然不允许营利性机构从事学科校外培训,那就主攻素质教育。

“我们作为民营教育机构,不可能不盈利的,要盈利就必须规避目前的风险。”广州天河一家K12教育机构的的负责人李坤(化名)透露,经过探讨,机构管理层决定将业务重心由学科教育转向艺术类、信息技术类素质教育领域。

机构所属的招聘页面,已经挂出音乐、美术、少儿编程教师的招聘公告,市场营销部门也着手设计新的培训业务海报,至于原有在K12学科领域的课程,也在联系家长退费,或转为素质教育培训的学费。

“家长肯定是不高兴的,但作为机构实在是没招了,家长也能理解吧。”李坤表示,最近几天,机构的教学顾问都在不断地和家长沟通,以期获得家长体谅,但情况并不顺利。甚至有个别家长找到他们,建议机构“悄悄”开设培训课,以确保学生有辅导班可上。

{image=3}

但是再三考虑了相关风险因素之后,机构全部回绝了家长的“好心”建议。至于劝说家长将学生原有的课时费用转报音乐、美术、编程等课程,进展也都不甚理想。

“可以理解,毕竟在这些家长心目当中,学生应以学科教育为重,成绩为王嘛。”让李坤更担心的是,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课外辅导机构转做素质教育,致使这条赛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教育机构中,K12占比25.8%。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占比23.3%。也就是说,倘若大量K12教育机构转战素质教育领域,或将对原有的素质教育机构造成一定冲击,加速行业“内卷”。

“更何况,学科教育机构转型其实也不容易。”李坤无奈地表示,他所在的课辅机构,目前拥有K12学科教师、助教将近三百人,而转型素质教育后,相关人员势必大幅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拥有各规模K12教育机构70万家,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则高达千万。因此,随着监管落地,部分K12机构的学科教员也在担心自己的前途,或许仍有用武之地的只有英语学科教师,可以在机构后续开办的语言教育课程中继续发光发热。

的确,K12学科教育机构转型素质教育甚至语言教育,的确可以规避一定风险。但是目前无论素质教育或是语言教育,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K12机构“转型”未必能新的领域中获得生存发展。

对此,也有一部分K12机构开始了另类“自救”模式。

错过最佳“窗口期”

有部分教培机构在看到相关媒体报道时,都注意到了这一段文字: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他们看来,这一段平平无奇的文字里,却有着让部分K12机构“自救”的机会。

中山一家K12课辅机构的负责人杨菁菁(化名)在交流时表示,只要仔细留意,会发现相关规定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指的是面向义务教育的机构。

“也就是说,不做义务教育的学科培训,只能为机构争取转型的短暂窗口期。”尽管不知道这条路通不通,她还是与机构的股东、高层决定,删除业务项目中的初中、小学学科课外辅导班。与此同时,机构只保留了高中阶段的学科教育内容。

在她看来,通常说的义务教育阶段,指的只是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除了极个别地区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并不在列,“起码在我们中山,大部分乡镇都是九年(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K12教育机构决定,暂时关闭一、二线城市分支机构,只保留三、四线城市的(高中部)培训班,目的是避免在相关政策落地时遭遇风险,而短期内“逃往”低线城市开展业务,可以暂避风头获得喘息机会。

{image=4}

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行业乱象,有相关教育行业人士指出,无论K12教育机构再怎么钻政策空子,最终都避免不了监管的重拳,仅审批、重新登记等要求,就足以让行业推倒重来。

事实上,K12教育机构曾有一次自救的机会。早在今年3月份,教育部回应“双减”问题的同时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预示着监管重拳即将到来。

“如果当时能见好就收,及时止损,现在也不至于刹不住车盲目转型。”广州一家K12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无奈地说道,今年三、四月份之所以没有决定退出行业,是认为课辅教育、在线教育尽管有诸多问题,但学科教育一直以来拥有广泛市场需求,很多从业者侥幸地认为,做教育能出什么大事,监管的力度能有多强?

如今监管政策逐渐落地,而且力度之大,决心之强,几乎让所有的心存侥幸者都傻了眼。

有教育行业人士表示,自从相关政策落地之后,深圳、上海、广州陆续有K12教育培训机构发布公告,转租、分租原有的培训场地,这说明部分机构即将离场,或从此退出学科教培领域。

即便如此,现存的K12教育机构多数已经错过了转型的窗口期。无论如何“转向”,最后都难逃监管的重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