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8180

半月谈:教育帮扶,怎样快速改变受援校的面貌?

半月谈2021-06-15 11:25:300

原标题:教育帮扶,怎样快速改变受援校的面貌?

教育帮扶怎样快速改变受援校的面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下称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优质学校参与教育帮扶一定是价值赋能、价值共生的行动,而不是单向输出的行动;一定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行动,而不是照搬优质学校的行动。”

1

教育帮扶需要共生理念

拥有106年历史的清华附小在建校之初便播下了教育扶贫的种子,其前身是成立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为解决清华园附近的贫民子弟入学问题,特别创办了成府小学。

{image=1}

窦桂梅校长和学生一起共话秋天的故事

2016年,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正式成立,定期发布学习资源,受援校师生可免费使用。如今,清华附小让许多地方的学校面貌迅速改变,有的学校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名片。

实践中,清华附小教学研究团队发现,目前我国参与教育帮扶的主体来自于优质学校,资源内容更多地从自身出发,多以单向传输为主。窦桂梅认为:“当下,受援校师生对教育帮扶多是被动接受,虽然非常认同这些好的教育资源,但在教学应用转化中往往不知所措。优质学校与受援校师生互动不足,很难让受援校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image=2}

清华附小将课堂直播至全国900多个贫困县

怎么办?窦桂梅提出,优质教育资源在受援校的有效使用,需要调动受援对象深度参与,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援助者自身的成长。由此,清华附小开始探索将共生理念运用到教育帮扶中,让受援校师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全环节、全流程中。

2

互学互促、比学赶超

“课堂是怎样构思的?课前是如何备课的?如何考虑学生的情况……”自2009年起开始使用清华附小的教育帮扶资源,现在安徽太和县第一小学任教的赵建敏说,“直播课上不能直接明确解答的问题,都可与清华附小的教学团队在线互动。”

清华附小探索以单元整体备课、主题大概念落实等为专题的课程资源建设,围绕直播课堂开展了“课后划重点”“线上教师进修学校”等系列资源共生实践,让受援师生深度参与到资源的建设与迭代中。传统的支援者与受援者演变为共同在场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为满足受援校老师成长需求,清华附小老师与受援校老师进行匹配分组,组建了学校现代化治理、班级管理方略、学习方式变革、教材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策略等10多个线上学伴小组。每个学伴小组都有各自的公约,每周都有明确的研讨任务,各个小组之间也互学互促、比学赶超。

内蒙古喀喇沁旗南台子乡南台子小学教师吕瑞莲所指导的班级曾与清华附小一个班级“结对子”。她说:“清华附小格外注重将帮扶计划落实到家庭与家庭、孩子与孩子的点对点关系中。”

3

教育帮扶应根植教育现实的土壤

“清华附小在教育帮扶中,一直将方法根植于教育现实的土壤,最终让受援校的治理能力、教育质量获得全面提升,产生受援者与援助者共同促进的效应。” 窦桂梅告诉半月谈记者。

{image=3}

窦校长与学生们

2020年,清华附小尝试“同上一堂课”的新形式——“双师课堂”。

一种是“线上主教+线下助教”,清华附小老师线上与参与学校的班级学生和老师见面,展开真实的教学,布置学习活动,并由线下教师进行小组化学习指导、学生活动情况和成果收集反馈,线上教师再进行指导与深化;另一种是“线下主教+线上助教”,经过共同备课的双方线下老师可正常教学,线上教师参与教学,在卡点处、关键处或线下教师求助处介入。

窦桂梅认为,“同上一堂课”是双方共同对话、协同研究的大课堂,这个课堂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而是根植于教育现实的土壤,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责任编辑:王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