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887

上海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案发布 ,“一老一小”整体推进机制更加健全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2-18 22:24:39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致鸿、边万莉 北京报道2月18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根据《方案》,到2025年,深化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教养医相结合的托育服务体系;“一老一小”整体推进机制更加健全。

到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从15.9万张增加到17.8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不低于60%;各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均不低于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有条件的区力争达到常住人口每千人50平方米。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性托位占比不低于60%,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比重不低于50%。

加强金融支持

在保障措施上,《方案》明确,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养老托育特色信贷,提供优惠利率支持。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贷款作用,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大额长期优惠贷款支持。创新信贷支持方式,探索推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方式,落实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政策。发挥担保增信机构作用,为养老托育机构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通过上市、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托育相关责任险和运营险。

事实上,多地发布的关于养老托育服务的政策中,均提及提供金融支持。以托育服务领域为例,北京市于2月8日发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鼓励银行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金融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

2月9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编制的《云南省“十四五”托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24条提出,加强托育金融支持与保障。具体包括:加大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征信等政策支持,推动托育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运营经验、专业认证、硬件设施、员工资质、入托数量等作为授信的重要考虑因素,重点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托育服务机构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适当减免手续费、评估费、承诺费、资金管理费,提供办保便利等。探索保险行业数据与托育服务机构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备案托育机构统一投保试点,建立备案托育机构投保资金补贴制度,并给予投保经费补贴。

目前,在政策的引导下,已有保险公司试水托育保险产品创新。例如,2022年1月,安徽省宣城市计生协、中国人寿宣城分公司联合制定印发了《宣城市托育机构婴幼儿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保险方案规定,年龄在28天至3周岁的婴幼儿,均可作为被保险人参加本保险。保障内容包括意外身故/残疾、意外医疗费用(含门诊)、重大疾病及住院费用补偿。

2021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推出“托育无忧”综合保险方案。该保险方案针对托育机构、保育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分别推出“机构安心”、“员工关怀”、“宝贝成长计划”等三个产品方案。托育机构可根据自己保障的需要,自由选择保障内容及保障额度。其中,人身意外伤害在20万元-30万元不等,涵盖医疗责任,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可选保障2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深化医养康养结合

在重点任务中,《方案》提出,分类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推动日间照护服务机构分类发展,引入专业机构管理,为部分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辅助等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机构和服务纳入长护险覆盖范围。完善长者照护之家入住标准和退出机制,强化短期照护功能。优化老年助餐服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探索发展家庭照护床位。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现街镇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支持利用农村宅基地或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深化医养康养结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同址或邻近设置。深化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机制,探索以项目方式,为在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护人员支付劳务费。探索组建区域医养联合体,推动在医疗、养老、护理、康复等机构之间有序转诊、双向转介。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模式,为老年人常态化提供开药、问诊、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促进体养结合,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推动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

目前,众多市场机构在上述方面多有探索。例如,有的保险机构正在探索发展“居家安养”业务模式,优选城区内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设立嵌入式护理站,为需要辅助生活的中高龄长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康乐等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通过“站内护理+上门服务+医养服务”相结合的多样化养老形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将保险支付与服务结合是养老的重要环节。“医养康养一定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分开谈。”保险行业可以发挥在医养康养领域的布局优势,比如将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与保险产品结合。

此外,《方案》指出,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修订《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完善评估认定、服务内容、过程监管、质量评价、支付标准等政策。研究提高养老机构照护服务长护险支付标准。完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第三方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促进健康规范发展。推进长三角长护险养老机构延伸结算试点,支持老年人异地养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护险产品,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长护险经办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采访中,养老托育人才是颇受关注的话题。“整体而言,这方面从业人员可能存在年龄结构偏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能力不足和流动性高等问题。”某保险机构人士称。

为此,《方案》强调,加强养老托育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或课程。支持上海开放大学在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养老托育企业,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培育养老托育领域专业社会工作者。

其次,强化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施养老托育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工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面向从业人员开展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参加养老托育相关职业工种培训且技能等级认定合格的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

此外,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开展养老护理员市场工资价位监测。研究发布保育员等岗位市场工资指导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将养老产业纳入上海市人才引进重点支持范围。组织举办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保育队伍技能大赛,按照规定开展评比表彰。

前述保险机构人士表示,“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去推动更专业化的服务,包括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待遇,让从业人员获得社会尊重、认可,提升其社会价值等。”

责任编辑:李墨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