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忙投放 一边忙储备 银行信贷年末“双线战事”正酣
◎记者 黄坤
距2022年收官,只剩9天。此时,银行从业者正同时忙于“双线作战”:一边是收官战,一边是“开门红”战事。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获悉,多家银行已要求下级分支行向上级报备近阶段投放进展,以及明年项目储备的情况,以备战2023年信贷投放“开门红”。在银行储备的项目中,记者注意到,部分优质房地产项目成银行竞相争夺对象。
“各家银行信贷储备好于去年同期。”广发证券在研报中称,2023年“开门红”力度依然较强,预计2023年行业信贷增量约为23万亿元,高于2022年信贷增量。
一边忙投放 一边忙储备
与往年有些不同的是,今年末,银行的工作状态是投放、储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今年四季度比往年忙很多,最近一边全力冲投放,应放尽放;一边在储备基建、制造业、地产等领域项目,为明年初投放做好准备。”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人士表示。
对于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来说,抓紧投放完成全年目标,是当下重点的工作。该分行人士表示:“正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信贷投放,对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受困群体等的融资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查、限时办结。”
在打好全年“收官战”的同时,银行也忙着储备项目,备战2023年“开门红”。
上述某股份行人士说:“我们正根据自身客户储备情况,结合总行关注的方向及重点项目等,确定明年信贷业务发展进行上报。”
华北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向记者透露:“最近在走访重点机构,主要聚焦制造业客群等,通过牵头对口支行、重大项目预沟通等方式做实项目储备,确保尽早投放,信贷储备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在调研中,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该行拟将40%以上的信贷资源集中于一季度投入制造业、科创、大基建、消费、文旅和房地产等各类战略重点领域和疫情后亟待恢复的行业。
基建、房地产项目竞争激烈
从受访银行情况来看,项目储备相对充足,主要集中在基建、制造、绿色、科创等重点领域,基本跟着宏观政策导向走。
其中,基建类项目,仍是多家银行“心头好”。例如,南京银行储备项目主要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目前,该行对公储备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最近,我们对全行明年基建类项目贷款投放进行了摸底排查,并针对不同区域举办了信贷审批专场,保证审批进度和专项投放资源。”南京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盛京银行上海分行也将目光瞄向了基建项目。在项目储备中,该行将交通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等作为主要合作领域。“针对基建项目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我们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制定服务方案。”盛京银行上海分行信贷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在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背景下,房地产项目成为多家银行储备争夺对象,与去年相比,形势完全反转。“竞争十分激烈。”建设银行华东某支行行长向记者表示。
前述股份制银行也“看上”了房地产项目。“当前正在抢抓一、二手按揭及‘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按揭资源的投放和储备,好项目要拼效率。”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该行优先选择国有企业房地产优质项目,侧重对项目的区域、业态、成本等维度遴选。
从近期房地产企业和银行披露的情况来看,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得到各家银行“哄抢”,基本上1家房企得到多家银行信贷支持。例如,万科、绿城中国、美的置业分别获得至少10家银行授信支持。其中,绿城中国获得授信超过4000亿元。
全方位助力实体经济
除了忙于“双线作战”,银行拟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方位助力实体经济。
在贷款利率上,多家银行表示继续落实减费让利。“今年以来,我们新投放各类贷款对客利率已较去年降低30个基点,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33个基点,个人贷款下降15个基点。”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该行将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
在内部管理上,银行偏重优化精细化管理,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进一步提高内部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差异化、科学化设置,对重点领域平均额外让利20个基点,促进贷款资源更迅速地投入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重点领域;同时对重点领域进行投放进度管理。”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也有中小银行通过积极整合资源,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支持实体企业。比如,南京银行打造了“商行 投行 交易银行 私人银行”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并购重组、股权再融资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防范金融风险也是明年银行经营工作的核心要求,尤其是房地产领域信用风险值得重点关注。平安银行上海分行人士告诉记者,要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控,坚持贷管并重,升级资金封闭管理要求,升级线上化贷后管理工具,实现对客户经营、项目进度、资产状态、资金流的全方位监控。
责任编辑:吕成飞
韩文秀:我国三年有效应对全球五波疫情冲击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今天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三年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中国用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现在正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0000女子讲述入境韩国遭遇:挂黄牌、军人跟随、做天价核酸
澎湃新闻编辑罗雪莹自1月2日起,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要求,自华入境旅客在抵韩后接受核酸检测;5日起,要求旅客在登机前提交行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随着韩国针对来自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不断加码,有旅客反映过海关时被要求走特殊通道挂上黄牌以代表其14天内去过中国大陆,并须做“高价”核酸检测。1月11日,赴韩访友的中国旅客Tina接受澎湃新闻专访,讲述了她从韩国仁川机场入境的经历。澎湃新闻2023-01-12 23:01:150000热榜!消费不够400元不给房卡?导游:游客们应该心知肚明,桂林文旅局回应
每经编辑杜宇2月6日,一网友称参加广西一旅行团时被强制购物。2月7日,#导游回应未达购物标准不给游客房卡#的话题登上每经热榜。每日经济新闻2023-02-07 13:30:100000出海归来!江浙经贸团收获的不仅是订单
◎记者仲茜12月18日下午,苏州包机赴欧经贸团降落上海。走出机场,收获的喜悦已写在经贸团成员们的脸上——经贸团赴欧共计现场签约项目37个,举办(参加)招商交流会29场,达成意向投资总额59.54亿美元。0000科技部、人社部:多地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
科技部网站1月6日消息,科技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通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支持进一步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试行2年。责任编辑:吴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