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445

管姻缘的早就不是月老了吗(月老是怎么分配每个人的姻缘)

兴仁信息网2023-04-01 18:32:440

封神中有8位掌管姻缘的神仙,除月老之外,你还知道几个?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只有月老管姻缘,其实在封神榜中,还有月合老人,符元仙翁等,他们每个人都各尽职责。

每个人都读过很多的神话故事,里面很多都会讲到关于姻缘的神仙。这样或许对神仙信仰的民间来说,更有普及意义。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封神里掌管世间姻缘的男性神仙。先说《封神演义》里的榜外之神,也就是指不在封神榜里,但在此书中出现的掌管姻缘的男性神仙。共有两位,一位是有出场的“月合老人”,一位是只闻其名的“符元仙翁”。

我们现在说到的就有两位比较出名,其中就有一位是可以从成就龙吉公主与洪锦结为姻眷的时候,由月合老人奉符元仙翁之命。及时阻止姜子牙斩洪锦,而后撮合二人成就俗世姻缘。月合老人,也就是民间称为“月下老人”的“月老”。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位月老就是手拿红绳牵姻缘的人。

从我们悠久的历史上来分析,月老的故事其实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后逐渐被民间神仙信仰吸收,在道教里的圣号为“合婚联姻天尊”;其神职为“执掌天下之婚牍,维系千里之姻缘”。而“符元仙翁”之名,目前只在《封神演义》里有提到,道教及其他神仙类还未有相关的说法。但从封神故事里来看,他应该是月老的上级,所掌控的应该不止的姻缘,从“符元”二字来看,大意就是“根本命数”。榜内之神呢?但细思之,所谓淫,必有淫合之事,淫者性之烈,性者人之本。以三界角度看,对于人类来说,婚姻也本就是性之结合。

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为什么被称作“月下老人”?

民间把掌管男女婚姻的神仙称作月下老人,这一段传奇故事在唐朝的《续玄怪录》中可以找到。

月下老人的故事:

杜陵人韦固希望早一点成家,他曾经多次托人说亲但都没有成功。元和二年,韦固经过宋城南店,一大早赶到龙兴寺,斜月还挂在天边。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庙前的台阶上,倚着一个布袋,对着月光正在翻看文书。韦固问老人在看什么书。

老人说,这是天下人的姻缘簿。韦固又问布袋中是什么。老人回答:是红绳。夫妻二人一出生,我就悄悄用红绳子把他们系在一起,就算他们世代是仇家,或者贫富悬殊,甚至相隔千里,最终两人都要结成婚姻。

你的脚上已经被我系上了红绳,又费心求什么呢?菜市场里卖菜的陈婆怀中的小女孩就是你的妻子。

韦固看到那个小女孩只有三岁,而且样貌丑陋,非常不满,便让奴仆出手行刺,杀掉小女孩。仆人一刀向女孩的心口刺过去,却只刺中了眉心,主仆二人趁乱逃走。

十四年后,韦固依然未婚,由于工作出色,当地刺史把自己十七岁的女儿许配给他。这个女子非常漂亮,只是眉心贴着一朵花,行住坐卧都不摘下来。韦固生疑,详细追问女子的身世,果然,女子不是刺史的亲生女儿,她就是当年菜市场里的那个三岁女童,经历了种种磨难辗转到这里。

韦固慨叹月老的红绳丝毫不差,便和女子完婚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出自月下老人的这段故事。

总结:

统社会中现实版的“月老”就是媒妁了。媒的意思是谋和,妁的意思则是斟酌;媒妁,就是斟酌谋和两个姓氏之间的婚姻。古人成婚都需要媒人在中间牵线介绍,所以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的说法,没有经过媒人介绍的婚姻被视为不正当,也不容易得到大家的祝福。因此媒婆在古代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有人说月老年龄大了退休了,姻缘现在交给财神管了?

有人说月老年龄大了,退休了,婚姻现在交给财神管了,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掌管姻缘的神仙有哪些?

月老,希腊神话宙斯的老婆赫拉 ,阿佛洛狄忒爱情女神,北欧神话奥丁的老婆弗丽嘉

“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和月老有什么区别呢?

红娘出自《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之间就是由红娘牵线搭桥,这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月老则是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人间的一切姻缘都是由月老注定的。

月老月下结绳定婚姻的传说是怎样的?

那是在我国唐代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唐代的宋城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

这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去找那老人算账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14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14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她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14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她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变,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件事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14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仙作主的。

结婚以后,韦固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这件事后来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唐人姻缘前定的观念,是唐人命定观的表现之一。唐人以为,人的命运,不是自己可以确定和改变的,所谓"天下之事皆前定","人遭遇皆系之命","人事固有前定"。

唐人的这种前定观念,当然也表现在婚恋方面,"结缡之亲,命固前定,不可苟求","伉俪之道,亦系宿缘"。

月老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命定观在婚恋中的艺术化、形象化。唐人小说中就有类似的形象,如唐肃宗时的进士戴孚在《广异记·阎庚》中,就曾经记载道:仁亶见其视瞻非凡,谓庚自外持壶酒至,仁亶以酒先属客,客不敢受,固属之,因与合欢。酒酣欢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问行礼,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绊男女脚。"仁亶开视其衣装,见袋中细绳,方信焉。

这里自言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样是通过以袋中之绳"绊男女脚"的方式,确定世间男女姻缘。可见,在唐代,婚姻前定、主于地府冥司是普遍流行的观念。世间男女之所以能成为夫妻,是由于地府冥吏以绳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不过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诗意,因而流传更广,遂成为故实,月下老人也因此成为民间家喻户晓的婚姻之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