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留给运输从业者的考卷
居民对安全的担心、社会对抗大流行病的方式,已改变了许多公共空间的使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Dr。 Marty Makary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户外比户内更安全,这些对能够使用户外的餐馆以及其他企业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虽然还不能评估出影响会持续多久,但对道路公共空间却产生了实质影响。而且,从城市弹性来讲,迎合这种改变,将会有助于增加城市对抗灾难的能力。
COVID-19对运输网络的破坏是全面的:供应链断裂、航空业停摆、通勤中断。唯一的好处,是运输污染大幅减少。公共运输短期难以恢复。长期看,运输系统是会恢复到以往状态,还是进入新的趋势?这些是疫情留给运输从业者的考卷。这里梳理出一些现象,以细化这张考卷中的问题。
这样的改变,从道路空间看,主要在人行道、商业区或居住区街道、广场和停车场上。这些场所需要有更灵活的布置空间,更多用途、功能的设定,还要避免将这些场所用途固化。不过,仍有一些问题冒出来,譬如行人、汽车与电动自行车争夺空间,各类交通和街边餐馆经营的冲突,等等。这些老问题也许并不能用老方法解决。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并妥协,才可以形成更为公平,更具弹性的治理方法。
自行车与电助力自行车兴起?
疫情后,经济复苏往往会首先在公共场所发生。经济复苏的迫切,已经给从业者出了道难题,要求他们想方设法提高道路公共空间的有效利用。
一些机构,如Technavio预测,到2024年前,欧洲电助力自行车销量将以每年12%的复利增长。当然,还有一些机构预测,将超过这个增长率,无论在欧洲还是其他国家。
{image=3}
城市建立多套独立的通勤网络,尤其建立完整独立的自行车通勤网络,将使城市更有弹性应对类似COVID-19疫情这样的大灾害。对城市或国家的交通政策而言,需要做出选择。毕竟手头资金有限,城市用于通勤的土地也有限,如何分配资源,将是交通政策需要回答的。
{image=4}
讨论运输安全时,一般只想到道路安全或人身安全问题,最多考虑大规模运输中可能发生的冲突和暴力。而COVID-19已引起人们对疾病传染风险的关注。这次,公共运输被认为与病毒的潜在传播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运输工具,如高铁车厢、飞机、地铁、公交车内,有封闭空间和大量人群的情况下。
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
不过,即便遭受史无前例的信心打击,公交仍应成为大城市对抗灾害的基础选项,尤其在COVID-19这样的大流行病之下,城市需要有许多基础岗位的人员工作,需要公共运输系统,支撑维护城市的基础服务和医疗、抢险工作。
有许多声音批评,国内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并未发挥应有作用,从这些批评中,可了解今后投资该有的方向。
一些人认为,在大流行病下,公交需要至少维持10%以上的运营能力,维护必要线路的畅通。即便最艰难的时候,公交也应运转,但可调整方式,如采用按需服务,为基础服务岗位的人员提供定制公交服务,为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医院、水厂、超市等提供途经或到达的公交线路。当然,疫情期间,乘坐者需要预约,并限制坐公交的人数。在一些城市,公交车或地铁车厢的搭载人数被限制在设计容量的五分之一以下。
国内以往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投资,过于迁就厂商的能力和销售意图,与居民的需求并无多大关联。譬如,厂商开发出人脸识别,就会不分青红皂白上人脸识别项目,并被描述为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项目的亮点。许多城市政府花了好多钱,只解决了管住小区大门,抓闯红灯行人的问题。而疫情期间,没人到访小区,也没人上街,这些鸡肋设备就变成摆设。
道路公共空间的功能改变
虽然,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明星应用,譬如健康码、视频测体温、社交距离视频检测、远程开会和教育等,但这些应用是疫情期间新冒出来的,之前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投资,并没有对应可以派上用场的应用。城市进行这么多投资,仍然缺失许多基本智慧应用,使社会蒙受了时间、金钱的双重损失。
原标题:交通设施︱新冠疫情留给运输从业者的考卷
譬如缺少对城市基础服务人员和技术力量的梳理,不能提供针对性的运输服务,让许多医护人员上班难;缺少对易感人群或弱势群体的梳理,让一些人缺乏照料,发生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事;因缺乏志愿者与弱势群体间的匹配能力,缺乏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弱病残的连接能力,社区工作人员做了许多无用功,造成许多无谓的人力消耗;又因缺乏社会急救资源的统计,许多专业人员无法参与城市服务,一边干着急,一边是城市服务能力专业水平不足。如此等等。
英国政府5月9日推出一项政策,2025年前投资20亿英镑,将骑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电动踏板车、步行作为英国政府交通政策的优先事项。这是这段时间内最早颁布的国家层级新运输政策。在城市层级,全球许多城市适时推出了针对自行车出行方式的鼓励政策。譬如,巴黎宣布在大巴黎地区尽快建设700公里自行车道,布鲁塞尔、米兰紧急开辟了几十公里自行车道供大家出门办事,等等。
疫情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和新技术仍应投资,但应反思并重新思考未来方向。投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应该由围绕厂商能力转为围绕民生开展。譬如:应致力于城市能力的调查和梳理,从人力资源到城市空间,形成各种需求和供应的匹配;或解决小范围区域内的最后一公里自主服务,实现交易、出行的无人化;抑或加大城市数据的开放和提高采集能力,鼓励市民主动参与解决难题,诸如此类民生应用。
公共运输服务能力的底限是什么
智慧产业的投资应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城市吸引力由很多不同细节组成,有的关乎财富,也有的关乎娱乐或智力。但最大的吸引力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情感和想法的交流。智慧产业的投资意义,也在于其能否增加城市对市民的关心——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公平和便利。做不到这些,投资的意义在哪里呢?
{image=2}
小结
这次疫情,几乎所有小区门口都出现了快递小哥设摊送货的场景,小区门口的通道是送货到门的中转点。疫情之后,街道上停放的私人电动自行车也逐渐多起来,有时甚至堵住人行道。欧美的一些城市,为配合店家要求,城市开始开放街道,让店家把餐桌搬到路上经营,有些占掉半条马路。美国沃尔玛为协助各个城市对居民做核酸检测,开放了所有旗下超市的停车场,专门用于核酸检测。
COVID-19对运输网络的破坏,核心在于破坏了城市居民原有的公平和便利。老年人、弱势群体变得更不自由,小孩子接受知识的方式受限,上班族通勤不可靠。从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改进运输系统运转,重新让城市恢复公平和便利。
从中短期看,经过或正经历疫情的城市,更坚定了将自行车道作为交通支持政策的共识。这同样得到环保人士支持。受COVID-19影响,疫苗普及前,老百姓对公交不会有足够的信心。哪怕疫苗普及,信心恢复也许仍需几年。这么长的时间,会使一定比例的市民形成不再使用公交上下班的习惯。因此,这将影响城市政府对交通补助政策的态度。对许多城市而言,今后几年里,政府对自行车相关设施的补助超过公交补助已是大概率的趋势。公交不再单独优先,也可能成为趋势。
恢复并提升公平和便利,就是恢复和提振当下的经济。
在减少感染可能性和保民生之间,是艰难的选择,但城市或城市之间仍然需要坚守住公共运输服务能力的底线。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作者郭敏系交通工程师)
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公共运输受到严重打击。一些国家公共运输停摆,许多发生疫情的城市,其公共运输流量减少95%以上,公共运输的前景充满严重的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朱学森
{image=1}
北大2020届毕业典礼7月举办 明年补办学位授予仪式
新京报讯(记者樊朔)6月23日,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布通知,宣布将于7月2日举办毕业典礼,并于2021年5月校庆期间和2021年毕业季为2020届毕业生安排专场学位授予仪式。0000公安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网络空间地理学实验室
据微信公众号“公安部网安局”9月10日消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公安部和中国科学院相关工作部署,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经沟通协商,并报经公安部和中国科学院主要领导同意,决定共建网络空间地理学实验室。0000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深夜被人当街连开3枪
[环球网快讯]据多家台媒深夜消息,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深夜被人当街连开3枪,身中2枪,倒在血泊中紧急送医,目前正在抢救,嫌犯已投案自首。{image=1}据中时电子报消息,28日凌晨2点多,岛内知名网红“馆长”陈之汉在走出健身房门口后,被不明人士袭击,嫌犯连开3枪,陈之汉鲜血直流,当场倒地,后经救护人员急救包扎后紧急送医。目前最新消息,疑似开枪男子已投案自首。{image=2}0000事关五一假期,最新消息来了!
今年五一劳动节连放5天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上班5月8日(星期六)上班小伙伴们打算如何规划五一假期呢?话说五一假期能出去玩吗?张文宏这样说0000绿媒终于鼓吹出一个给自己壮胆的消息!
台军战机试射“万剑弹”,绿媒迅速炒作:能打击大陆沿岸军事设施台军战机于11月11日进行了“万剑弹”的实弹试射。在试射成功后,绿媒立即鼓吹称,装备这种导弹的台军战机部队已经具备打击大陆沿岸军事设施的能力。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