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

秦朔:为什么要读苏世民?

秦朔朋友圈2020-05-22 12:50:190

黑石是全世界最大的另类投资机构。另类投资是指传统投资(现金、股票、债券和期货)之外的金融和实物投资,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PE)、对冲基金、信贷、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黑石1985年创立时的启动资金只有40万美元,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5700多亿美元。

{image=1}

在中国,要论出名程度,苏世民远不如巴菲特。可是苏世民在全球的影响力一点也不亚于巴菲特。

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是他捐助并推动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成立,这个硕士学位项目每年挑选200名学生,45%来自美国,20%来自中国,35%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2016年4月21日,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9月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这两个活动,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均两次发来贺信。

二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有2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高级部长联系苏世民,希望他能帮助他们了解特朗普政府。因为特朗普的治理方式与奥巴马截然不同,特朗普习惯于通过一个非常严密的内部圈子,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外交和政府渠道与外界保持联系。苏世民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一员。2017年白宫曾经成立了两大经济顾问委员会,一个是制造业委员会,一个是战略与政策论坛。苏世民是后者的主席。

{image=2}

这两个例子说明,苏世民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其个人财富(他持有黑石23%左右的股权),而是他通过黑石建立了一个连接全球领袖和机构的强大网络,他能影响有影响力的人。2012年11月,在美国国会预算谈判因为两党纷争陷入僵局,导致政府面临“财政悬崖”可能停摆时,奥巴马也找到他协助斡旋。

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的支持下,最近我以这本书为素材,录制了“秦朔精讲商业人物——苏世民”的12集系列节目,5月21日起在喜马拉雅上线。

一个能够影响全球领袖的领袖,他怎样成为不同寻常的人,建立不同寻常的卓越组织,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个案例。

{image=3}

案例1:8周之内,700美元房地产的买与卖

2006年秋天的一个星期一,黑石纽约总部,苏世民照例参加每周一的投资分析会。会议桌很长,嵌入墙壁的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是黑石在伦敦、孟买和香港的团队。

他们在讨论西班牙的情况,黑石准备在西班牙收购几个街区的公寓。有人说,西班牙南部的房地产现在如火如荼,就算把整个德国的人口转移过去,还会有多余的房屋。

正当欧洲团队提出担忧时,一个不知何处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们。“我们在印度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里未开发土地的价格在18个月内增长了10倍”,声音来自一个电话扬声器,“我是图因·帕里克。我刚刚加入公司,负责分析印度的房地产市场。”

苏世民让他重复一遍。果真如此,过去18个月地价涨了10倍,涨疯了。

苏世民和黑石的合伙人当场决定不再推进西班牙的房屋交易。在他看来,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信贷几乎是无国界的,这些信贷在全球各地寻求机会。如果西班牙和印度出现房地产泡沫,那么其他国家也可能会出现。

在这一周的周末,苏世民在棕榈滩的家里一边吃早饭,一边看报纸,报道称棕榈滩的房价已经上涨25%,而棕榈滩的人口增长率不可能超过1%或2%。显然,与西班牙和印度一样,美国房地产的供需之间也严重失衡了。

原标题:秦朔:为什么要读苏世民?

在下个周一的上午,与黑石房地产团队开会时,苏世民表示,公司必须消除一切房地产风险敞口,公司信贷部门要减少所持房地产贷款或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头寸,而且不得再买入。

2005年黑石70%的投资都集中在周期性业务,2006年周期性业务投资下降到30%。

黑石一边缩减交易,一边也保有了更好的流动性,这也体现了黑石的另一个投资原则:不要错过良机。

{image=4}

2006年10月,黑石得知萨姆·泽尔——黑石的首位投资人正在考虑出售他的写字楼房产业务。萨姆创建了EOP(Equity Office Properties),这是一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已在全美近600个楼宇中拥有超过1亿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其中许多办公室位于城市黄金地段。

萨姆希望在市场触顶的时候退出房地产行业。由于EOP的规模比黑石以往任何房地产交易的规模都大六七倍,如果对形势判断有误,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如果投资正确,那么带来的收益也将是极为丰厚的。黑石认为,在交易中获利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预期的崩盘来临前,把萨姆的公司再拆分出售。

黑石从银行进行了大量融资,大约有300亿美元,最终在竞标中报出了每股55.50美元的出价,比竞标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高出约24%。最终EOP总估价为390亿美元(包括债务在内),以现金形式支付。黑石获胜。

尽管赢得了交易,但苏世民向团队提出了一个严重的警告:“这笔交易非常危险,我想立即出售EOP一半的房产,先赚到钱。我要在交易达成的当天完成出售。我不希望过夜。我们需要在收购的同一天执行出售的交易。”

由于苏世民的坚持,在交易完成前,黑石房地产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不能回家,谁也不能睡觉。会议室里气味刺鼻,大家都几天没洗澡了。楼道里、电梯里,送信员上下奔波,马不停蹄,一派繁忙景象。

黑石以63.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西雅图和华盛顿1100万平方英尺的房产,出售了洛杉矶价值近30亿美元的房产,旧金山也是如此。另外,在波特兰、丹佛、圣地亚哥和亚特兰大都出售了价值约10亿美元的房产。黑石迅速收回了一半以上的收购资金。然后大家休息了整整两天,每个人回家洗澡睡觉。

苏世民1947年出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普通家庭,1969年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1972年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华尔街见证了半个世纪的金融风云,被称为“华尔街的新国王”“私募界的巴菲特”和“美国房东”,等等。

当团队重返工作岗位时,苏世民把大家召集到主会议室:“现在,我们要再做一次。我们需要出售剩下的这一半房产。从长远来看,我们赚的钱可能不是顶值,但会是安全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只保留价值100亿美元的最优房产。现在市场正炙手可热,所以让我们继续把这些房产推向市场。水满则溢,在市场火爆的背后,必然会隐藏天大的危机。”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黑石又出售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房产。黑石购买了近400亿美元的房产,又售出了近300亿美元的房产——在8周时间内完成了总计700亿美元的房地产交易。当所有这些交易完成时,意味着黑石以每平方英尺461美元的价格出售了约6500万平方英尺的房产,保留的3500万平方英尺优质房源的最终成本价仅为每平方英尺273美元。黑石已稳赚不赔。

{image=5}

案例2:史上最赚钱的PE投资

2007年,希尔顿酒店集团的CEO史蒂夫·博伦巴赫打来电话。他想退休,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出售公司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顶点。自1993年以来,黑石一直在进行酒店收购和出售的交易,知道购买的时机和运营的门道,也了解劳资关系——这是成为酒店所有者的关键一环。

希尔顿国内业务的总部位于比华利山庄,国内的酒店年久失修,老化严重。4个不同的部门职能交叉、成本重复、效率低下,这些因素导致希尔顿的利润率低于竞争对手。公司的办公室周五中午就关门休息。他们还保留了昂贵的公务机,在管理上也有很多漏洞。希尔顿国际业务的总部位于伦敦,这个业务更加让人困惑,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酣然大睡。希尔顿在20年内没有增加任何新房产,也几乎没有进入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快速崛起的市场。

希尔顿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与可口可乐齐名,旗下拥有全球最好的一系列酒店,如华尔道夫。每个酒店单独的价值加在一起,会远远超过整个公司的市值。根据黑石的分析,希尔顿的收购价在260~270亿美元之间。

黑石认为,如果能够改善酒店,找到内在的发展动力,出售非核心资产,就可以把年均利润提高到27亿美元,这样可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报价,并依然可以提高盈利水平。

{image=6}

2007年6月,黑石以创纪录的267亿美元杠杆收购了希尔顿,将其私有化退市。黑石基金和一些合作投资者一起出资65亿美元,其余210多亿美元由美国20多家银行借入。杠杆率达到80%。黑石挖来酒店业的著名经理人克里斯·纳塞塔当希尔顿的CEO,他当时是东道主酒店的CEO,东道主酒店旗下拥有万豪等连锁酒店。

苏世民本名叫史蒂芬·施瓦茨曼。施瓦茨曼在德语里是“黑色”的意思,1985年他创办黑石时的合作人叫彼得·彼得森,彼得森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大石头”,所以公司叫黑石(Blackstone)。

在克里斯的领导下,希尔顿集团2008、2009年在亚洲、意大利、土耳其等市场每年新增5万间客房,从而增加了现金流。还把总部从昂贵的洛杉矶比华利搬到弗吉尼亚州,以降低成本。

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很快来袭。在黑石持有希尔顿的前18个月内,由于受到危机影响,希尔顿全球销售额下降了20%,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了40%。黑石不得不将其对希尔顿的投资价值减记了约70%。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远去,2010年,黑石和贷款人重新谈判,由于他们2007年发行的债务现在无法出售,黑石用自有资金以贴现价格购买了部分债券,重组债务,从而降低了希尔顿酒店的负债率。2013年12月,希尔顿在美国上市。

在重组和上市之后,黑石大胆推动希尔顿的特许经营策略,用极少的投资就使希尔顿品牌的酒店遍地开花。在黑石管理下,希尔顿的酒店房间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从2014年到2018年,黑石分12次交易逐步清仓了持有的希尔顿股票,其中包括2016年10月以65亿美元将25%的股权出售给中国海航集团。黑石的投资者最终从希尔顿交易中赚了超过140亿美元,这笔交易也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PE投资。

{image=7}

案例3:苏世民永远的痛

1988年春,苏世民在报纸上看到,第一波士顿的明星银行家之一拉里·芬克从银行离职了。拉里在只有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跟其他几个交易员一起设计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法,把抵押贷款打包成为证券,进行类似股票和债券的交易。抵押贷款是全球第二大资产类别,规模仅次于美国国债。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快速增长,而第一波士顿的拉里和所罗门兄弟的卢·拉涅利控制了90%左右的市场。

拉里离职后不久到黑石拜访苏世民,并在苏世民的建议下写了一份重新创业的商业计划书。他想要5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苏世民和黑石的联合创始人彼得·彼得森分别出资250万美元,在黑石单独成立基金,为拉里的新公司提供资金。新公司的名字是黑石金融管理公司,黑石拥有一半股权,拉里和他的经理人团队拥有另一半股权。

中信出版集团继2018年引进出版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取得巨大成功后,最近又推出了美国黑石集团主席、CEO、联合创始人之一苏世民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一书,同样引起了财经领域的高度关注。

到1994年,拉里·芬克已为黑石金融管理公司募资打造了两只大型基金,管理着约2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资产。但苏世民和他的一些分歧,导致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image=8}

主要的分歧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市场因素。当时美联储的加息幅度超出预期,利率走高,债券价格急转直下。拉里手下债券基金的价值也被拉低了。他想赶紧出售掉这项业务。因为一只基金即将到期,他担心由于业绩下滑,投资者要收回投资。而苏世民认为,大家都在经历艰难时期,即使业绩有所下降、投资人要赎回资金,债券这一资产类别最终会复苏。他希望拉里再等待一段时间,一旦时机成熟出售资产或业务是没问题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坚持下去,这项业务将会规模巨大。但他无法说服拉里。

他问拉里:“为什么我对你的信心比你自己更大?”拉里说:“这笔业务占我净资产的100%,但仅占你净资产的10%,因此我们对风险的偏好不同。”来回沟通了好几个月,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第二个方面是业务的权益问题。苏世民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们最初的协议,黑石拥有黑石金融管理公司一半的股权,拉里和他的团队持有另一半。我们同意将各自的股份减少到40%,拿出20%作为股票分配给员工。如果在此之后还有任何进一步的股权稀释,则从拉里所持的40%里出。协议就是这么规定的。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要求我们放弃更多股权,我拒绝了。拉里和他的团队非常愤怒,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他们干的。而我认为,一旦签约,就要按协议执行。”

苏世民无法满足拉里的要求,导致最终分手。黑石、拉里及其团队把黑石金融管理公司的股权出售给匹兹堡的一家中型银行PNC(匹兹堡金融服务集团)。PNC持有后公司名字不能再出现“黑石”,但拉里希望新名字也能反映跟黑石曾经的联系,建议使用“黑砾”(BlackPebble)或“黑岩”(BlackRock)。最后选择了黑岩,中文名为贝莱德。

苏世民说:“出售这项业务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决定,责任在我。拉里陷入困境的基金从1994年的最低点恢复,而PNC在这次投资中大赚一笔。”拉里离开后,将贝莱德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达7.43万亿美元,远超过黑石。

苏世民说:“黑石和黑岩的分道扬镳令人唏嘘。如果今天再让我面对1994年的情景,我会想其他办法,不会把黑石金融管理公司卖掉。拉里是个11分人才,他的业务正是我们想要在黑石建立的业务——不仅有机会产生巨大的利润,还能产生一种知识资本,为公司的所有业务提供信息,增强我们在其他领域的业务能力。此外,拉里的技能是对我本人技能的补充,他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才和管理者。我专注于非流动性资产,而他擅长流动证券投资。我们本可以在同一个企业里展开这两个业务。但作为一个缺乏经验的CEO,我犯下了错误,任由我们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坚持不能稀释黑石持有的股权,因为我认为尊重原始协议的条款是道德原则。其实,我应该认识到,当情况发生变化、业务表现极好时,调整有时也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赵慧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