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849

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是(掌管姻缘的神仙有哪些)

兴仁信息网2023-04-07 03:33:110

有关于孟婆和月老的故事?有知道的吗?

中文名

孟婆

中国

泰媪

佛教

主要成就

提供孟婆汤,消除鬼魂的记忆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里,

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最多的通常有三种说法:

一说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地即为阴曹地府。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

二说所谓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万分的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记记忆的孟婆汤。后来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动地,就免了她的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即所谓:“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之意。这一说从元朝开始广为流传,到明清时期多见于文人笔记之中,亦是至今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在关于孟婆的诸多传说中,倒是这个说法颇具某种现实主义色彩。

三是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在这个传说里,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关于孟婆的记载颇多,例如:《历代词话》(王弈清,清)[3]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4] 《谐铎》(沈起凤,清)[5] 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记载中,孟婆都与风有关,故此,《康熙字典》[6] (张玉书,清)引《南越志》:飓母卽孟婆,春夏闲有晕如虹是也。又李西涯讥许氏从具,谓具四方之风,乃北人不知南人之□,误以贝为具耳。西涯博学,必有所据,且闽粤诸儒,皆云□风。今韵书多作具,姑志以备考。

《历代词话》(王弈清,清):

俗谓风曰孟婆,蒋捷词云:"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早。"江南七八月间有大风甚於舶鲎浚野人相传以为孟婆发怒。按北齐李撄余聘陈,问陆士秀:"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经云:'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犹郊祀志以地神为泰媪。"此方言虽鄙俚,亦有自来矣。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

十王曰:“既然如此,今公主地府皆已游过,可着二十四对幢幡送公主过奈何桥,引到密松林尸所,着他还魂,往升上界。”阎君与六曹俱在孟婆亭作别而去。

游遍阴司过奈何,狱囚冤债尽消磨。孟婆亭下相分手,飒飒仙风鼓太和。

《谐铎》(沈起凤,清):

兰蕊,邯郸挟瑟倡也。妹玉蕊,与里中葛生有啮臂盟。生家贫,鸨母索聘奢,意苦不遂。兰蕊多贵客交,所得私金,悉以赠生,为妹作缠头费,生德之。后兰蕊病瘵死,生益落寞。非但不敢言聘,即欲博一宵欢,自顾空囊,亦殊羞涩。愿乖气结,遂以情死。投至冥府,王者悯其无辜,判令投生。至一处,牵萝为棚,铺石作几。见男女数百辈,争瓢夺杓,向炉头就饮。生适口燥,亦往投止。忽一女子从棚后出,视之,兰蕊也。惊问所来,生具对。女曰:“君以情死,妹岂独生!”言之泣数行下。生取瓢就炉,女摇手禁勿饮。生诘其故。女俟饮者尽散,乃曰:“君不知耶?此盂婆庄也!渠为寇夫人上寿去,令妾暂司杯杓。君如稍沾余沥,便当迷失本来,返生无路。今乘不昧前因,何不及早遁归,与吾妹仍谐旧约?”生曰:“旧约难凭,重生无益。卿将何以教我?”女曰:“当为君图之。”遂引至棚后,见累累石瓮,排列墙隅。女指曰:“此名益智汤,饮者有才。此名长命汤,饮者多寿。此名和气汤,饮者令人欢喜。”生问:“若辈所饮者何物?”女笑曰:“此皆焦心火滴泪泉煎成之混沌汤也!”末至一瓮,女逼令生饮。生问:“何名?”女曰:“此元宝汤。君所以恶生乐死者,只欠此一物耳!”生勉饮数口,格格不能下咽。女曰:“此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士之腹,然缘此为有情郎吐气,是物亦不俗矣!”生有难色。女曰:“劝君更尽一杯,恐西出阳关无故人也。”生为解颐,勉尽其半。女曰,“可矣!”遂导生出棚,指示归路。时生死已五日,因无殓具,停尸床上,惟一灶下妪守视。见尸忽跃起,频呼腹痛,探喉大吐,势如涌泉,荧荧然水银入地。命储畚锸,坎地数尺,盈千募万,其中皆不动尊也。急诣鸨母家。玉蕊得生死耗,绝粒者三日。生吐其实,皆大喜。遂以金聘之而归。因感兰蕊德,移其柩礼葬之。后葛氏子孙繁衍,命春秋祭扫,永着为例。铎曰,“十斛量珠,千里结网。家无黄金屋,阿娇从何处贮哉?因知温柔乡里,坑煞几多寒士。欲海沉身,泉台埋骨;鬼门关外,独立茫茫。究竟元宝汤向谁家吃也?嗟乎!”

《靖江宝卷》:

目连问狱官:“可曾有一个刘氏到此?”狱官说:“有的,已起解去了。”目连再往前行,只见一个大院,周围廊房数百间,两边有台,旁设锅灶,许多人在那里喝茶。目连抬头一看,见“孟婆庄”三个大字,

阴司有座孟婆庄,绝色女子卖茶汤。来人吃得汤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

众所周知,媒人有个雅称,叫做“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它的由来,还有一段奇趣的传说。

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个叫韦固的书生去清河访友,途中借宿在宋城南店客栈。同住客栈的张姓客人听说他还没有娶妻,说是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儿介绍给他,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告诉他女方的回音。

次日四更天时,韦固就匆匆起床赶往龙兴寺,张姓客人还没有到,倒见一须发银白的老翁坐在台阶上,倚着布袋对月翻书。他踅过去窥看,却一字不识,便对老翁说:“小生熟读经书,怎么一字不识?”老人笑笑说:“此非人间凡书,你如何识得?上面所载,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牍。”

韦固将信将疑,又问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老翁道:“是为红线,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一男一女降生时就已拴住了,以后即使仇敌之家、贫富悬殊、丑美不等、相隔万里,也必成夫妻。”韦固益发惊奇,再问:“小生的妻子应是哪位千金?”老翁翻了翻书说:“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的女儿便今年才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至于潘昉之女,与你无缘。”

韦固暗想,她十六岁时,我已过而立之年了,哪有差这么多年的?于是说:“可否得见未来的娘子?”

老翁领着他进入一个菜市场,看到有个瞎了一只眼的妇人,抱着个小女孩蹒跚而来。其指着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娘子。”韦固生气地说:“若我知书达理之人,岂能娶乡野老婆子家的粗俗女儿,不如杀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绳系足的了,岂可逆转?”言毕飘然而去。

韦固哪里肯信?令仆人杀了小女孩,仆人胆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间,拔腿逃之夭夭。

以后年复一年,虽有好事之人为韦固提亲说媒,却都未成功。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韦固家未成而业已有,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当了参军官。王泰欣赏他才学过人,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择定黄道吉日拜堂成亲。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瑶池仙子下凡来,韦固满意非常,夫妻相敬如宾。

那新娘眉目间总贴着一朵彩色纸花,晚上睡觉时也不取下,沐浴后还要重新贴上。韦固忍不住询问原由。回说小时候被歹徒刺伤,贴纸花以掩饰伤疤。

韦固暗暗吃惊,再问妻子身世,王氏如实道来。

王氏襁褓中时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婆打听得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送与王泰收养。王泰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把她嫁给韦固。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当年龙兴寺前遇见老翁对月翻书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至远近皆知。稍后,学人李复言把这则传闻取名“定婚店”,收录在《续幽怪录》一书中,由是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月老”即是婚姻介绍人。

月老

月下老人、月下老儿

出生地

中原宋城(今商丘)

中国

起源地

中原宋州(今商丘)

起源年代

唐朝

中国神话中执掌婚姻的媒神[1]

人物出处

《续玄怪录·定婚店》

Yue Lao

《浮生六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奂鶳,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藉神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说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

《儿女英雄传》:“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还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

《老张的哲学》: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红楼梦》:“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但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月下老人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掌管姻缘的神仙有哪些?

月老,希腊神话宙斯的老婆赫拉 ,阿佛洛狄忒爱情女神,北欧神话奥丁的老婆弗丽嘉

掌管人间婚姻的是哪位神仙?

月下老人

姜子牙封了两位奇葩的神都是谁呢?

姜子牙封了两位奇葩的神:商纣王是一位,剩下一个至今有人骂!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伐纣为背景写的神话小说,小说中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有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在演义中,周朝和商朝的大战,主要目的是为了斩将封神。将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功臣们封为天神,像哪吒、杨戬等人在伐纣过程中功勋卓越,都上天当了神仙。姜子牙还封了两位奇葩的神:商纣王是一位,剩下一个至今有人骂。

天喜神商纣王

这第一位就是纣王,他被姜子牙封为天喜神。天喜神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喜感,与纣王残暴的形象一点也不相符。这一神仙主要掌管人间的婚嫁,属于姻缘神。月老是负责牵线搭桥,能不能走到谈婚论嫁那一步,靠着就是这天喜神。这天喜神虽然权力不大,但是掌管着一个重要领域,油水可是不少,能够接受不少供奉。

纣王作为封神大战中的大反派,却被封了这样一个肥差,令人不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纣王的身份特殊,他是人王的后代,就像伯邑考被封为紫薇大帝一样,靠的是强硬的后台。

扫帚星马氏

第二位就是姜子牙的妻子马氏。马氏被姜子牙封为了扫帚星,成为人人唾骂的对象。一直到今天,人们碰到倒霉事,都会骂扫帚星。马氏与姜子牙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对姜子牙的无能感到厌烦,姜子牙也是真的干啥啥不行。

然而后来姜子牙入朝当了大官,马氏才有了好日子,但是后来姜子牙斩杀妖怪,被妲己陷害,要逃出朝歌,马氏不愿离去,就要求与姜子牙离婚,姜子牙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为了报复马氏,把她封为了扫帚星。

掌管婚姻爱情的神仙,到底是男是女?是月老还是维纳斯?

在中国是月老 在外国是维纳斯

月老是主管婚姻的神仙,“月老”的称呼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续玄怪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唐朝有一个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路过宋城,借宿在宋城的一家客栈里,与同住客栈的张姓旅人交谈甚欢,这个旅人听说他还没有娶妻,便答应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儿介绍给他,双方约定第二天早晨在龙兴寺门前碰头,由旅人告诉他女方的回音。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但还是打趣地问道:“小生的妻子应是哪位千金啊?”老翁翻了翻书说:“宋城南店北面卖菜陈婆的女儿便今年才三岁,十六岁时与你结为连理。”韦固暗想,今年才三岁,等她到十六岁,我都过了而立之年,夫妻之间哪有差这么多的,当场表示不信。老翁也不生气,只是领着他进入一个菜市场,指着一位瞎了一只眼的妇人怀中的小女孩说:“这就是你的娘子。”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一边的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老翁见了也不阻止,只是哈哈大笑说:“已是赤绳系足的了,岂可逆转?。”仆人胆子小,拔剑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间,便逃回来复命了。

后来他去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让人扼腕叹息!她早年父母双亡,跟着靠卖菜为生的奶妈陈氏艰难生活,后来陈妈听说她的叔叔王泰当了刺史,便将她送给王泰收养,王泰也是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抚养至十六岁时便把她嫁给韦固。

听完妻子叙说,韦固大为诧异,想起了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认定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间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乐道这桩奇遇,以至于远近皆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