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344

西安大慈恩寺开光法物(大雁塔开光玉怎么样)

兴仁信息网2023-04-11 04:26:150

古代十大名寺都有哪些,各自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飞来峰前,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少林寺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的,因为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在隋唐时期就以武术出名,在宋代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在历代少林武僧的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下,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白马寺

位于河南洛阳东郊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称为“释源”“祖庭”,号称“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相传东吴孙权于赤乌十年(247年)为孝敬母亲而建龙华塔,五代吴越时期在塔周建成龙华寺,后历经兴废。现在的龙华寺为清光绪年间重建。

龙华即传说中的龙华树,树广四十里,因花枝如龙头,故名。据说弥勒得道为佛时,坐于龙华树下。一般认为,“龙华寺”的名称即源于这个传说。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为了宣扬文宣帝的“建国”之功,初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为了铭记自己由“相王”身份即位当皇帝,将“建”改为“相”,从此,“大相国寺”寺名一直沿用。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大悲禅寺

大悲禅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佛寺。

清朝顺治时期的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据说世高和尚开始在草堂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号大悲菩萨,所以草堂以“大悲”为名。大悲禅院正殿后还建有大悲殿,其中供奉着泥塑贴金二十四臂观世音菩萨坐像。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由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建造。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到了晚年,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并开光加持。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江苏扬州西北郊,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唐天宝元年(742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邀请,为弘扬佛法,筹划东渡日本,其后历经十年艰险,终在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东渡成功,为中日友谊开辟了新的篇章。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大明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高适、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临赋诗、传为佳话。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是唐朝长安城最宏丽的佛寺,也是中国佛教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的祖庭。该寺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报答慈母恩德而建造的,故名“大慈恩寺”。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历经磨难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而在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是当时长安著名的译经场所。

大慈恩寺的文物遗存

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碑石,西龛是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左向右书写,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

两碑规格形式相同,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有线刻图案的方形碑座,两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碑文高度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世称《雁塔圣教》。

这两块碑石是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十月由玄奘亲手竖立于此的,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当初为存放从西域所取经像舍利而建造大雁塔。玄奘法师究竟从西域带回多少舍利,在《法师传》中记载仅说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骨舍利的具体数量未说明。而在同书描写修塔一节时,说明“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后经武则天长安年间从新改建时,将塔中原有舍利如何处置,也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取回中原的佛舍利由此成为千古之谜。

当前大雁塔上安放的佛舍利,是印度籍华侨高僧释悟谦法师所赠。1998年6月10日,大慈恩寺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释悟谦法师,法师原籍是陕西咸阳人,自幼出家并于四十年代初,以玄奘为楷模,赴印求法,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访问当天,他拿出一红纸袋,上面印着金色的“一乘佛宝”四个字和莲花图案,内装有珍贵的两颗佛舍利子(一颗直径3.5毫米,一颗直径1.5毫米),赠与大雁塔。并再三嘱托:“这佛宝非常宝贵,要珍藏好定有无量大福”。为了弥补大雁塔舍利之谜的缺憾,让更多的人们共同瞻仰佛宝舍利,便将佛宝陈列于大雁塔上。为慎重起见,大雁塔给远在印度的释悟谦法师寄去一封信,向他谈明意愿,征求意见,释悟谦法师高兴地回信说:“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无量,犹希吕君能虔诚供奉,定得无量大福。若能公诸大雁塔上层,令众同为瞻仰,更得无量无边大福聚,兄为祝颂。” 唐僧西域取经之前,古印度人尚未掌握造纸术,只能将记事文字刻写在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佛教经典也无一例外的全被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予以保存和传诵,史称贝叶经。

贝叶经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唐僧取经时所带回的657部经卷全为贝叶经文。据文献考证,存留下来的贝叶真经不足20片,每片都价值连城。

荐福寺所供奉着两片长约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非常罕见。 大雁塔五层所陈列的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据佛经记载,在佛祖涅槃后二百年之内是没有佛造像的,那时佛弟子们都是瞻拜佛祖留下来的足迹印,拜佛足即为拜佛祖。唐僧赴西域取经时将古印度广为朝拜的佛足迹印图带回大唐呈现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并接受太宗敕令,将佛足迹印图刻制成足迹印石,供广大信众瞻拜。

足迹碑中莲花象征纯洁,“卍”字代表火焰和光明,双鱼代表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代表护法,掌心千福轮代表转轮王,转轮王下面即为大梵天王图案。

大慈恩寺法物流通处物品开光了吗

大慈恩寺法物流通处物品不一定开光

法物是指宗教有关的物品,开没开光没法保证都是开过光的。

有关大慈恩寺的资料?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塔林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

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慈恩寺塔林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大慈恩寺塔”,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慈恩寺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大慈恩寺塔林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

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慈恩寺塔林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大慈恩寺塔林”,,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楼内悬挂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上铸有“雁塔晨钟”字样。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寺内牡丹亭种植有名贵牡丹70多种。全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附近还有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等景点,风景秀丽。大慈恩寺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近年来,由于西安市区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大慈恩寺塔已倾斜了1米有余。大慈恩寺塔林系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大慈恩寺塔林北面的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最近有去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上香的吗?大概都有些什么费用?里面的香大概...

门票 10元

上香的费用就看你自己要请多少钱的了~

几十到几百的都有

我想去北京灵光寺为我的貔貅开光,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听一位研究风水的朋友说,貔貅是吸气的,是放在室内吸收不好的气的一件摆设,不建议佩戴在人身上,因为会把人身上的气吸走。

最好还是佩戴观音像或者玉佛吧。

开光可以请有修为的师父帮忙开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