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09

台积电供货生变后,华为将如何腾挪破局?

《财经》杂志2020-07-17 10:28:290

台积电供货生变后,华为将如何腾挪破局?

作为一家年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华为的未来也将影响到全球ICT产业链的走向

文 | 周源

编辑 | 谢丽容

7月16日,台积电在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称,台积电将完全遵守所有规定,目前没有计划在9月14日后继续供货华为。

按照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新规,2020年9月15日之后,如果晶圆代工厂采用了美国商务管制清单(CCL)上的设备与技术,在为华为生产芯片之前,必须获得美国政府许可。不过,美国当时给出了一个120天的缓冲期,即只要在5月15日及之前已经开始生产的,还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口和发货。

而在这120天缓冲期间,7月15日也是一个关键节点。此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在股东大会上回应说,从5月15日算起的60天之内,还处于法规解释期,包括台积电在内的所有供应商都处于与美国商务部进行法律条文解释阶段,要到7月14日后,才能判断是否要申请出口许可证。

四天前(7月13日),一家中国台湾媒体曾报道,台积电已向美国政府递交意见书,希望能在120天缓冲期结束之后,可继续为华为供货。

7月16日台积电并未带来更好的消息,其表态透露出多重信息。

所有晶圆代工厂中,某种程度上,台积电是最有资本跟美国政府谈判的那一个。在特朗普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台积电5月已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5纳米晶圆厂,计划2021年开工,2024年投产,预计将会提供1600个工作岗位,并且能满足美国当局希望制造业回流的期望。可是,如此高含金量投资看上去并不能让台积电争取到一张华为订单。

其次,这似乎暗示了9月14日后美国不会再给华为“延期”。去年美国第一次宣布制裁华为后,就不断开出临时许可证(最新的临时许可证8月13日到期),因此,有声音寄希望于美国会在120天缓冲期后再开出缓冲期。

面对台积电供货不确定性,华为接下来怎么办?

非美国公司里,除了台积电,有能力生产7纳米芯片的晶圆代工厂只有三星,14纳米工艺则有联华电子和国产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但既然台积电都拿不到许可证,其它代工厂能拿到许可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巧合的是,7月16日也正是中芯国际(688981.SH)正式登陆科创板的日子。虽然当天其他半导体股票大多一片惨绿,而中芯国际股价上涨201.97%,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能如此受资本市场热捧,主要是因为中芯国际肩负着半导体国产化的期盼,而且被认为会受益于此,但那只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想,对华为而言,远水不解近渴。

短期内,华为可以靠存货维持。

根据华为2019年财报披露的数据,原材料同比增长65%至585亿元,整体存货同比增长75%至1653亿元。并且,华为还透露:“在新产品设计阶段,从原材料级、单板级、产品级支持多源供应方案,保障原材料供应多源,避免独家供应或单一地区供应风险,确保产品的持续可供应性。”

备货如此之多,但从优先级而言,应该会首先保证运营商业务,智能手机业务将有所侧重,例如海思麒麟芯片很可能只留给高端机型。

华为的零部件库存能维持多长时间很难预测。英国《卫报》曾报道称,华为表示未来5年可以向英国供应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5G硬件。尽管如此,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决定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建设。

从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购买芯片或许是一条新出路,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今年3月底的年报发布会上就曾提到这种可能。

但三星、联发科以及各大芯片供应商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都用到了大量源于美国的技术和工具,这些公司将会受到怎样的约束,9月15日后将会逐渐清晰。

不少人提到,荣耀在本月发布的新机型上,已经搭载了联发科的天玑800芯片,但这或许是华为5月15日之前的采购,能否长期供货尚不明朗。

此外,市场近期流传着关于有关华为寻找“非美国技术代工线”的各种传言。

传言一称,华为计划转为设计制造一体的IDM模式,就如英特尔一样,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全部自己来。这是一劳永逸之路,难度也最大。

传言二称,华为已经在国内找到了一条130nm的不含美国技术8寸代工线,可以为华为立即生产产品,而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等多位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可能性很小。

传言三称,华为在与三星、台积电洽谈,旨在打造一条28nm的不含美国技术的产品线。

三星不仅是智能手机大厂,还是存储芯片全球老大。2018年,三星半导体收入为全球第一,达到780亿美元,其中超过80%来自于存储芯片销售收入,三星芯片设计与制造也大量使用美国技术。另外华为与三星还在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上存有竞争关系。因此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台积电在缓冲期结束后继续供货华为面临两个困难。第一台积电同样离不开美国技术,第二其股权架构也很难支持它这么做:截至2019年12月25日,台积电所有的流通股中,外国机构和自然人合计持股78.48%,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家发展基金”,持股比例6.38%,第二大与第三大股东均是美国的投资机构;董事会成员中,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公司,三分之一来自美欧半导体行业,三分之一来自台湾地区政府及企业界。

尽管上述传言的可能性都比较低,但并不代表华为没有腾挪空间。中国自主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下加速发展,业界普遍希望、也愿意相信华为能熬到国产代工线能运转起来的那一天。华为上下的斗志也很顽强,今年5月16日,即美国宣布制裁升级的第二天,华为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发声: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坏的情况预想,华为也并非没有选项,只是这条道路可能会非常艰难。

7月13日晚,华为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低调地秀了一把“肌肉”。这是一份惊人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净利润率9.2%。

今年3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19年年报发布会上说:“ 2020年我们力争活下来,争取明年还能发布年报”。这一方面反映了华为一直以来的底线思维,另一方面也说明33岁的华为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一家年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华为的未来也将影响到全球ICT产业链的走向。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