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

全国人大代表马杰:虹云工程首星在轨运行稳定

环球网2020-05-22 13:00:320

“自2018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以来,作为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院研制的虹云工程首星表现良好,有效验证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技术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二院党委书记马杰介绍道。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马杰:虹云工程首星在轨运行稳定

2018年12月22日,虹云工程首星成功发射,作为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创造了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首套低轨宽带通信试验系统、首次验证星载相控阵跳波束宽带通信技术、首套经在轨验证的低轨宽带通信协议、首个低轨宽带相控阵用户终端等五个国内首次并入选新中国“150个第一”。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已成为“互联网+”产业构建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内陆边远地区,还是空中、海上,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物还是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根据工信部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的行政村未能接入互联网。根据国际电信联盟估计,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未联网,其中大部分为非洲人口。除了广泛应用在这些地面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外,航空、航海以及野外作业等都需要卫星网络的支持。

[环球网军事/航空报道]在预定轨道上飞行近5000圈,稳定运行超过8800个小时,执行超过5000条指令,完成180余次通信试验,开展20余次光谱测温仪在轨观测试验,获取了超过70GB图像数据——这是虹云工程首星在轨运行一年半交出的答卷。

为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提出基于低轨卫星星座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虹云工程,并成功发射首星。先后完成了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载体、不同业务场景等多种工况下的全部功能与性能测试,形成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Ka频段透明转发载荷、低轨宽带卫星通信协议、低轨宽带卫星信关站、发射面用户终端、相控阵用户终端等一批关键产品,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祝加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