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队教练徐杰因病去世,中国排协发文缅怀
原标题:原国家队教练徐杰因病去世,中国排协发文缅怀
2020年7月8日,老排球工作者、原国家队教练徐杰因病去世。对徐杰教练的离世,我们深感悲痛和惋惜,中国排球失去了一位前辈,一位好教练。
徐杰1956年毕业于承德师范学院物理系,并于同年调入辽宁省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男子排球队(辽宁男排前身)。1957年春天徐杰作为主力二传代表辽宁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排球联赛,这也是徐杰首次出现在全国排球赛场。在比赛中徐杰表现出较好的技战术水平,特别是较强的进攻水平,比赛结束后,徐杰调入国家青年队。1959年国家青年队整队升为国家队,同徐杰一批的队员有邓若增、马立克、冯正海、李宗镛、李跃先等,这些队员后来都是中国排球的精兵强将。
上世纪60年代初徐杰转为国家女排二队教练,并于1969年前往越南执教越南国家男子排球队。他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得到越南排球界的高度赞扬,越南男排的技战术水平在他的指导下进步明显,成为东南亚的强队。
1970年徐杰返回北京,在短暂执教国家女排后,由于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徐杰被任命为国家女排二队主教练。文革期间组建一支人员整齐,有技战术素养,有潜力的女排二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杰身体力行,不辞辛劳,到各个省市排球队选拔队员,最终在1970年12月组建了国家女排二队,当时队员包括曲培兰、徐秀梅、葛维萍、李长春、于霞、范青、涂维荣等。其中曲培兰、徐秀梅和葛维萍后来都成为国家女排队员。遗憾的是国家女排二队在1972年8月解散。
1972年底至1975年,徐杰受国家体委委派回到辽宁帮助指导辽宁男女排球队工作。他先后协助指导了辽宁青年男排和辽宁男女排球队。辽宁青年男排获得1973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辽宁男排获得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亚军,女排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男排队员胡进、侯杰、郑义明,女排队员齐丽霞都是徐杰参与培养训练的队员。
1977年徐杰带领中国青年男排在香港获得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并取得参加世青赛的资格。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首届国际排联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徐杰带领中国青年男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最后获得亚军。培养的队员徐真、张仁江、李新善、辛培鸣等先后进入国家男排,董瑞军、石永鸣、张久诚、孙彤、刘武邑等队员也在退役后成为各个省市球队的主教练。
1980年至1982年徐杰进入中国男排协助戴廷斌主教练工作。连续获得1981年世界杯第五名,1982年世锦赛第七名等较好成绩,开创了中国男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辉煌时代。徐杰勤奋敬业,刻苦钻研,认真训练,精益求精,为中国排球做出了较大贡献。
1983年徐杰为国家体委训练局顾问委员会委员,协助训练局为国家队的训练工作提供咨询与建议。同时,他每年还担任国家体委排球处在漳州、郴州、柳州、秦皇岛等基地举行的全国成年或青年排球队大集训的训练指导工作。1995年退休后,徐杰仍受排球处和1997年成立的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之邀,担任全国排球大集训的训练指导工作,尽心尽力协助指导全国各省市排球队训练工作。2000年后,徐杰仍心系排球,担任国家元老队男排的负责人和教练员,每年带领老国家队队员到全国各地参加排球比赛,推广排球运动,继续无怨无悔的排球情结。
徐杰教练的一生是为排球奉献的一生,他一心扑在排球事业中,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训练,为祖国的排球事业做出了贡献。徐杰教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缅怀徐杰教练。
责任编辑:杨杰
转存!7月有5大天象
{video=1}①7月6日,土星、木星与月亮再次上演“双星伴月”天象;②7月10日清晨,金星能达到最亮,是近期观测金星的最佳时机;③7月14日晚,木星冲日;④7月21日,土星冲日;⑤7月22日,水星迎来年内第二次“西大距”。转给小伙伴,相约一起看!http://t.cn/A6ywciui{image=1}责任编辑:刘德宾SN2220000深圳市长专程调研长租房,再次强调规范发展
昨日上午,深圳市市长陈如桂率队调研深圳长租房建设发展情况。陈如桂强调,要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盘活存量住房和土地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租赁住房建设,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推动规模化租赁机构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多渠道、更实措施增加租赁住房供应。要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让长租房市场监管更到位、服务更优质,让市民群众租房更放心、更舒心。责任编辑:贾楠SN2450000内蒙古满洲里新增3处中风险地区
今天(12月1日)下午16时,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满洲里市召开第71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当前满洲里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进行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0000北京上空现日晕 网友:太阳套了层光圈(图)
来源:北京青年报{image=1}30日,多名网友发帖称,在北京海淀中关村、温泉镇、大兴黄村等地看到了日晕景观。一名在海淀中关村的网友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在12点半左右出门时,忽然发现有人在用手机朝天空拍照,“我当时看了一眼,发现太阳周围套了一层光圈,特别漂亮,就是太晃眼了不敢久看,只能也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