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70

A股公司追逐免税牌照 市场炒作已“脱缰”

第一财经2020-07-23 22:07:200

【今日直播】

掘金牛市大消费|周豫(金麒麟分析师)(金麒麟分析师):急跌后医药何时会出现买点?

掘金牛市大消费|刘鹏:食品饮料下半年投资策略

川财2020中期策略会|科技:结构仍分化,聚焦确定性

掘金牛市大消费|杜向阳(金麒麟分析师)(金麒麟分析师):医药产业地位提升,创新药械时代共舞

国信证券王学恒:港股全面牛市在路上

广发基金夏浩洋:周期再起,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掘金牛市大消费|黄付生谈食品饮料:普涨之后,加剧分化

大成黎新平、招商周靖明:A股重回成长赛道,如何布局成长龙头?

富国王乐乐、东兴陆洲:军工——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长板块之一

川财2020中期策略会|医药:防疫常态化促医药行业稳守高景气区

鹏华陈龙、招商曾广荣:保险的配置价值与券商的弹性

华夏基金张帆:科技股能否继续乘风破浪?

万家基金李文宾:聚焦优质赛道,掘金科创板

牛市来了买什么?林园、相纪宏、陈宇、孙建冬等大咖解析

招商基金万亿:精选层投资机会探讨

原标题:A股公司追逐免税牌照,市场炒作已“脱缰”

一块免税品经营牌照引来了众多A股上市公司追捧。

7月23日晚间,中百集团(000759.SZ)、步步高(002251.SZ)均发布公告称,公司已递交了关于支持公司申请免税商品经营资质的请示。

本周以来已有3家上市公司宣布拟开展免税业务。此前,7月22日,南宁百货(600712.SH)也表示,公司已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免税品经营资质申报的请示。

值得注意的是,南宁百货和步步高均表示,目前相关工作仍处于申请初期阶段,免税商品经营资质属于特许经营资质,最终能否取得该资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有税商品的零售业务,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image=1}

经营牌照尚未到手,游资一窝蜂追涨之后股价已脱离基本面。

单月7家上市公司申请免税经营资质

7月23日,A股三大指数宽幅震荡,收盘涨跌互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24%,深证成指涨0.03%,创业板指涨1.11%。

免税概念亦表现较为活跃。个股方面,中国中免(601888.SH) 涨停收报227.27元,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4400亿;岭南控股(000524.SZ)、南宁百货均录得涨停;鄂武商A(000501.SZ)、王府井(600859.SH)收涨逾6%。

{image=2}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5月以来A股市场至少有8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免税品领域,包括王府井、百联股份(600827.SH)、鄂武商A、大商股份(600694.SH)、欧亚集团(600697.SH)、南宁百货、步步高等上市企业,纷纷加入免税牌照申报大军。其中,仅7月单月就有7家上市公司宣布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

今年6月初,王府井率先开启免税品经营业务的大门,实现从零售行业跨越进入免税业务。6月10 日,王府井公告宣布,已收到控股股东转发的财政部通知,授予王府井集团免税品经营资质,允许公司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免税经营资质一到手,王府井迅速展开动作,7月8日公司宣布投入5亿元用于开展免税品经营等业务。

一位旅游行业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王府井拿到免税品的经营资质卷起了市场内的‘免税风’。国内的疫情整体控制稳定,跨省团队旅游复苏的背景下,叠加国内免税市场巨大的上升空间,是上市公司争相布局的主要因素。”

那么,免税业务市场究竟有多大?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中,仅在韩国的免税购买额就超过1000亿元,但国内免税品市场规模仅500多亿元。相比之下,国内免税品市场空间巨大。

6月29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将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由之前的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取消单件8000元限额,并将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

前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离岛免税及市内免税政策持续放开,免税市场增长的边界已然打开。此前,国内免税品价格与海外存在大额价差、商品品类数量等因素,限制了国内免税业务的增长速度,令我国免税消费出现较为严重的外流现象。”

“目前国内免税市场以机场免税和离岛免税为主,市内免税占比仍较低。因此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相继推出,未来符合条件获得批准的零售企业或将能够共同推动市内免税店的发展。”他补充道。

游资热炒股价脱离基本面

自5月以来,A股的免税概念成为市场资金热炒的板块之一,上市公司沾上“免税概念”后,股价短期翻番的不在少数。

Wind资讯数据显示,王府井已经从5月初的13.2元一路疯涨,股价最高触及79.19元,最高涨幅近6倍。尽管近期稍有回落,但截至7月23日收盘,仍报65.50元,累计上涨496%。

{image=3}

与此同时,5月以来,免税概念板块已有7只个股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其中,龙头股中国中免总市值突破4400亿,收报227.27元;岭南股份在宣布申请免税品资质后录得3连板;被曝出要收购珠海免税,格力地产(600185.SH)的股价录得8天8板……

有业内人士指出,免税概念股上涨已经脱离了基本面,获得免税品资质只是展开业务的第一步。市内免税业务在我国尚无施行的先例,能为上市公司贡献多少业绩尚难定论。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大多不理想,似有借免税概念“蹭热点”嫌疑。

岭南控股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亏损1.2亿~1.5亿元,同比下降166.51%~183.14%;鄂武商A预计上半年亏损4000万~4500万元,同比下降106.67%~107.5%;大商股份称,报告期内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将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中百集团预计上半年盈利同比上年下降264.95%~319.94%。

尽管上述4家上市公司主营均为综合性旅游、零售,未出现跨界展开免税业务的现象。但在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经理看来,当前短线资金一味地追逐尚无业绩支撑的免税概念股是有风险的。

“无论是离岛免税的额度提升,还是市内免税的逐步推广,政策是立足于长远,逐步打开免税市场空间。虽然主营旅游、零售的上市公司具备扩展免税业务的基础,但相匹配的人才、设施、营销环境尚需进一步探索,经营资质不等于业绩确定性。实际上,在上海、厦门、汕头等地已经出现过市内免税店因经营状况不佳被注销的案例。投资者应优先选择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个股,避免跟风。”他称。

责任编辑:逯文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