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亚洲最大生物医药IPO来了:泰格医药开始招股 8月7日上市
临床CRO龙头杭州泰格医药7月28日起招股,定价区间为88至100港元,拟募资107亿港元(约合13.8亿美元),这将成为今年以来亚洲生物医药公司IPO规模最大的项目。
泰格医药2012年于深交所上市。截至发稿,公司股价为104.60元,市值784亿元。年初至今,该股价涨超60%。
成功上市后,泰格医药将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三家A+H上市的CRO企业。
业内人士介绍,医药从研发到上市,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由于临床试验流程繁琐,业务相对简单,很多药企将这一部分业务外包,尤其是外资医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其中“代工”临床试验的业务就是CRO。
泰格医药将成为国内CRO领域
第三家“A+H”公司
昨日,泰格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8日-7月31日招股,公司拟发行约1.07亿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588.86万股,国际发售约1.01亿股,每股发行价88-100港元,每手100股,预计7月31日完成定价,公司将于8月7日挂牌。
{image=1}
以港股IPO定价区间计算,公司2021年P/E倍数为42.9–48.8。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招股金额已达到此估值水平。
根据招股书中,此次泰格医药赴港 IPO 所筹措的资金主要用来增强运营产能,满足海外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为日后潜在收购或者投资提供资金,补充现有业务等等。
2012年泰格医药在深交所上市,对于泰格医药为何多在A股的基础上选择加码H股,私募基金经理、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表示,泰格医药选择在港股上市一方面是增加融资渠道,另一方面 CRO 业务也需要朝着国际化路线发展,港股上市有助于其获得更多海外投资机构、大型医药企业的关注。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表示,“在A股、港股同时拥有上市平台将更有利于公司打造品牌、业务获取、人员激励等。泰格医药正好借港股上市契机,不断深化全球布局。”
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称,按2019年收入及截至2019年底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计算,泰格医药是中国最大的临床合同研究机构。按2019年收入计算,其也是全球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前十强。2017至2019年,公司完成了400多项临床研发外包项目。
{image=2}
目前,泰格医药主要提供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以及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前研究至上市后研究。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主要指创新药物、仿制药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作服务以及与临床试验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包括医学撰写、翻译及注册服务、以及药物警戒服务。而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则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及受试者招募及泰格医药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子公司——方达控股提供的实验室服务。
截至目前,泰格医药已在亚太地区、北美及欧洲的1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7个海外经营地点,海外团队成员达732名,以满足中国客户在海外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中国及国际申办方客户日益增长的跨区域项目研发需求。
2017至2019年,泰格医药完成了400多项临床研发外包项目。如果按2019年收入计算,泰格医药算得上全球临床CRO前十强。
在深交所上市后,泰格医药主要从事为医药产品研发提供I-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生物统计、注册申报等服务。2019年12月13日,泰格医药董事会审议通过H股上市计划,并于7月19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国内CRO领域第三家“A+H”公司。过去三年,包括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在内的多家CRO企业均保持了25%~35%的较高复合增速。
不过,泰格医药在国内CRO市场中仍处于第二梯队,离市值超2000亿美元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所在第一梯队还有一定的距离。
2019年,临床合同CRO研究机构市场占药品合同研究机构市场最大部分,占全球药品合同研究机构市场总额64.9%。同样,在中国临床合同CRO研究机构市场占了中国药品合同研究机构市场总额 54.4%。
泰格医药营收增速逐年放缓
财报显示,过去三年,泰格医药营收从16.83亿元增长至28.03亿元,不过增速在逐年放缓,2019年同比增长21.91%,而2018年这个数字为36.67%。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泰格医药也受到一定冲击。2020年一季度泰格医药实现6.5亿营收,同比增6.77%,增速放缓。
从收入构成来看,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的收入占比较为接近,前者在过去三年的占比分别为44.6%、48.2%、48.0%和46.2%,而后者的占比则分别为55.4%、51.8%、52.0%和53.8%。
而在各自的毛利方面,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的毛利始终更高,而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的毛利则在过去三年持续增长,其主要由于近年来随着对临床试验质量及完整性的日益关注,导致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市场优质服务供应商的重新定价上涨,同时运营效率亦有所提高。
而在研发费用方面,泰格医药在2017年至2019年、2020前3月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970万元、8800万元、1.24亿元和3423万元,主要是研发人员的员工成本。
自上市以来频繁并购
5年内收购数十家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营收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由于,泰格医药净利润近一半来自于经营之外。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85 亿,投资收益 1.8 亿,这两项收益都归功于泰格医药在倒腾子公司股权买卖过程中产生的的评估收益。
自上市以来,泰格医药频繁并购,2015年至2019年,泰格医药分别收购了方达医药、北医仁智、韩国Dream CIS、捷通泰瑞等数十家公司,仅2019年,泰格医药就收购了北京雅信诚、方达苏州、RMI、BRI四家公司,分别花费1.19亿元、4170万元、3195万元和2026万元。
2015年,公司商誉为4.7亿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其账面商誉涨至13.6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6.54%。这意味着,一旦并购标的无法完成业绩对赌,很可能造成商誉的减值。
2015年至2019年间,北医仁智、韩国Dream CIS、捷通泰瑞等均出现了未完成承诺业绩的情况。其中,泰格捷通2016-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027万元、2103万元、2493万元,仅实现业绩承诺的75.67%、43.81%和43.28%。
年内股价累计涨超60%
淡马锡和高瓴资本“加持”
泰格医药在A股涨势不断,自2017年低点累涨近4倍,今年以来股价已涨超60%,最新市值高达784亿元。
截至2020年一季度,高瓴资本持有泰格医药750万股份,占比总股本1%,截至7月22日收市高瓴持仓市值达8.41亿元。其他股东方面,淡马锡持股2.64%,中央汇金持股1.99%,高瓴资本持股1%。
实际上早在2018年6月,也就是泰格医药在深交所挂牌上市6年以后,全球两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淡马锡和高瓴资本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各自购入泰格医药500万股股票,彼时的成交价为每股55.15元。
而如今,每股107.74元的价格较买入价已上涨95.36%。目前,淡马锡和高瓴资本各自持有泰格医药2.64%和1.00%的股份。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CRO/CMO行业,高瓴资本不仅只投资了泰格医药一家,还投资了药明康德、方达控股、药明生物、凯莱英等同赛道公司。光在CRO/CMO行业,高瓴资本至今累计持仓市值就已经超过150亿港元。
责任编辑:马婕
重庆银行首次公开发行约3.47亿股A股
重庆银行(01963)公布,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约3.47亿股A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83元/股。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2690.21倍,高于150倍,发行人和联席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将约2.08亿股(为本次发行股份的60.00%)由网下回拨至网上。0000青岛啤酒升近7% 创上市新高
新浪港股讯,青啤(00168)升6.79%,报70.75元,最高价为70.8元,创上市新高,最低价为66元,主动买盘76%;成交231.23万股,涉资1.59亿元。现时,恒生指数报25241,升183点或0.73%;恒生国指报10314,升71点或0.7%;主板成交1021.1亿元。上证综合指数报3325,跌7点或0.23%,成交4584.04亿元人民币。0000李宁:第三季度同店销售按年取得20%-30%高段增长
李宁(02331)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最新运营状况,同店销售表现,以去年同季度伊始已投入运营的李宁销售点计算(不包括李宁YOUNG),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取得20%-30%高段增长。就渠道而言,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取得30%-40%低段增长及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取得20%-30%中段增长,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按年增长为30%-40%中段增长。0000泡泡玛特重挫逾10%暂现四连阴 较招股价高不足60%
泡泡玛特(09992)近期遭资金抛售,股价暂现四连阴。今日早盘重挫逾10%,盘中低见61.3港元,较上市最低点61.2港元仅一步之遥,较招股价38.5港元高不足60%。截至发稿,泡泡玛特跌9.94%,报61.6港元,成交额5361.3万港元。0000李小加以“心想事成”总结在港交所生涯
据香港信报,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将于本月底离任,结束其在港交所近11年的工作生涯。他称,任内大部分计划及改革已经完成或已发展到不可逆转的阶段,故以“心想事成”总结在港交所生涯,并提到2014年阿里弃港赴美上市是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