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董事总经理:不能脸谱化中概股财务造假现象
36氪报道,2020开年以来,如果全球的证券交易所也有热搜排名,香港交易所或许能排名第一。
香港资本市场的红火,与骤然变冷的全球经济相映成趣。随着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剑指中概股,曾经赴美上市成风的中概股呈现“回港潮”,网易和京东在6月相继第二上市,蚂蚁近日也放出在科创板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上市的计划。
一时间,香港交易所全是好消息。
但是,这些“光鲜”背后的主角仿佛都是内地新经济公司。在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广为人知的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制度改革后,迄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中国内地公司占比已经超过50%。
作为一家明确提出立足中国、连接全球的国际交易所集团,香港交易所的目光肯定不会仅仅局限于中国公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国际野心?又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独树一帜?对于东南亚新兴市场独角兽,它会伸出怎样的橄榄枝?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鲍海洁近期接受36氪出海专访,谈香港交易所如何吸引全球 IPO。
{image=1}
去“脸谱化”中概股
怎么看瑞幸、好未来等中概股公司在美国被爆财务造假,引起中概股的“回港潮”?香港交易所是否会对中概股加强审核?
A:从“中概股风波事件”我们得到的启示首先在于,无论企业选择哪一个资本市场上市,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都需要在合规和信息披露上遵守所在市场的监管准则,以最高标准做到诚信经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可。
其实每一个资本市场里,不管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都能时不时看到一些欺诈案件和其他风险问题的发生。这是一个市场现象,不能给所有中概股戴这个帽子,把这个问题脸谱化。
这件事需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每个市场的审核机制都是跟其发展阶段、监管处罚机制和投资者群体相匹配的。以美国为例,它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所以它采用注册制,上市审核相对亚洲的交易所比较松,但它有包括集体诉讼制度在内的一套严惩机制。上市公司一旦有大的问题发生时,可以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去追溯,甚至要求高额赔偿。
交易所在考虑如何规避财务欺诈风险的时候,不能单靠审核阶段更严格,把“坏果子”摘出去,即便上市时是好果子,之后也有可能变成了“坏果子”。
整体来说,香港资本市场体系还是相对成熟,有其独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我们对所有公司的审核均以《上市规则》的要求为准,一视同仁。无论以何种方式在港上市,公司都必须全面符合《上市规则》的监管要求,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怎么比较美国和亚洲证券交易所存在的不同?对于内地新经济公司来说,存不存在哪个更有利?
A:我觉得其实新经济公司选择上市地的时候,就像老百姓在考虑买房子,买房子要通盘考虑学区、超市、通勤等等各种因素,各有利弊。企业上市也是一样,没有 One market fits for all,每家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特点做出适当选择。例如上市审核制度是否清晰透明、上市之后有没有方便快捷的再融资方式、投资者的构成、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发行成本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评估体系。
内地新经济公司纷纷选择香港交易所无疑证明了香港的监管体系、投资者构成和市场运作效率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吸引力。
随着内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新经济公司选择上市的地方更多了,怎么看经常被提及的内地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的竞争?香港交易所除了更能吸引到国际资本,相比之下还有哪些特性?
A:我觉得香港交易所和内地交易所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都是通过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大目标是一样的。
香港市场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高速运转的体系:在上市阶段,上市规则清晰,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流程和时间表确定性强。在上市以后,发行人与投资人很认可这个市场的高度开放,资金随时进出。在再融资方面,发行人可以灵活度选择,通过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实现快速融资。
这些优势可以持续支持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获得持续、高效和有成本优势的资本补充。
东南亚独角兽公司或成“新客”
除了内地的新经济公司,香港交易所这几年还有意吸引新兴市场的公司赴港上市。东南亚作为地缘临近又被广大投资人看好的市场,独角兽数量也很可观。对于吸引东南亚公司赴港上市,香港交易所是什么样的战略和措施?
A:我觉得东南亚的发展阶段确实跟国内还不完全一样,它是相比于中国更早的一个时期,在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浪潮下,增长动力和潜力还是很明显的。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说,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年轻的一代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突出的优势。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市场成熟度正在不断提升,包括劳动力、科技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
至于能够满足上市条件来香港上市的,可能是发展相对成熟一些的行业或公司。吸引东南亚公司来港上市可以丰富香港市场的上市公司类型,提升我们的国际吸引力,我们非常欢迎这些公司来香港上市。除了传统行业,我们非常欢迎新兴市场的新经济公司来上市。
未来我们将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上市推广活动,帮助东南亚的企业了解香港资本市场的制度和特点。
除了吸引东南亚公司来港上市,我们还有一些其他举措来丰富香港市场的东南亚产品,例如今年5月香港交易所和 MSCI 签订授权协议,在香港推出37只 MSCI 亚洲及新兴市场期货及期权合约,这些股指期货和期权挂钩的很多是东南亚国家的上市公司股票,这也是香港交易所国际战略迈出的一大步。
尽管香港交易所欢迎东南亚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但是其实像Gojek、Tokopedia 等这些公司的上市选择地很多,比如纽交所、纳斯达克等。香港交易所在吸引这些东南亚公司上市方面,除了地缘临近,相比这些交易所,其他具备吸引力的地方在哪里?这些公司若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除了可以给香港交易所带来更多国际化的元素,其他的意义在哪里?
A:香港一直是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历年来吸引了不少国际公司,比如说像去年赴港上市的百威啤酒和 ESR。接下来我们非常希望具备上市条件的东南亚独角兽公司在选择海外上市地时,能够充分考虑在香港上市带来的独特优势。
首先,交易所作为一个供发行人和投资人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功能,对于发行人而言,选择哪个市场往往意味着选择了怎样的投资人,例如某个市场里的投资人是否适合发行人长期资本计划的安排。香港市场国际投资人的比例超过一半,对于东南亚独角兽来说,在港 IPO 意味着直接在亚洲时区和国际投资人实现了对接。
此外,香港市场中的中国投资者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过去几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在东南亚的投资额的排名全球领先,有些中国市场投资人兼顾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如果东南亚独角兽来港上市,将会广泛接触到对他们更为熟悉的中国投资人。
公司上市时会重点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上市地有没有一些可比公司,可比公司的估值定价以及在市场上的表现。香港交易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公司的 IPO 融资已经占到全市场的一半以上。随着香港市场里新经济公司的占比越来越高,东南亚独角兽公司其实比较容易在香港市场找到可比公司,而且这些可比公司非常受香港资本市场投资人的青睐,它们的估值和流动性都在不断的提升。
此外,东南亚独角兽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中国新经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相近的地缘区位、社会环境及行业概况,东南亚独角兽公司更容易被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所熟悉和了解。
除了中概股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对于来自海外市场的其他公司,例如东南亚的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第二上市,是什么安排?
A:第二上市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安排,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发行人可以在第二上市和双重上市中进行选择。对于较为成熟和规模较大的中概股而言,第二上市通常是他们现阶段的选择,既保留了在美国的上市地位,也通过香港上市扩大了投资人范围,降低了未来融资和上市风险。
对于很多东南亚公司,如果已经在美国上市,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实际上是符合我们认可的交易所范畴。但是如果是在本地交易所上市的话,可能有一些本地交易所目前还不在被认可交易所的名单之内的,公司需要考虑双重主要上市等其他路径。
有兴趣赴港做第二上市的公司首先要评估一下自身现状,考虑不同上市路径的适用性,再确定哪一条道路更适合自己。我们也鼓励潜在发行人与香港交易所上市审核部门保持沟通,尽早确认公司是否符合第二上市的基本发行条件,并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综合考量,以决定最佳上市时机及上市方式。
做好“桥梁”
去年是香港交易所的“大年”,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蝉联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第一,是十年来的第六次夺冠。如何复盘去年的成绩,对于今年 IPO 市场有什么展望?
A:过去十年里香港交易所 IPO 业绩非常亮眼,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外因,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某种程度上,香港交易所为这些快速崛起的公司上市提供了一个连接世界的通道和桥梁。
2019年,中国独角兽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新经济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0年到2010年期间,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大多是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十年里,来融资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两三年中,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融资占比已经过半。
从内因的角度来说,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转换器,香港市场不断发挥固有优势、与时俱进。 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推出了关于生物科技、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的改革措施,目前看来非常成功。今年年初,疫情导致整个 IPO 进度有所放缓,但是香港交易所依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上半年募资总额同比增长22%到875亿港元。从板块上看,TMT、医疗健康的市场的表现非常好,一级市场的融资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欢迎。
从上市申请的进度表来看,来港上市公司的项目时间表仍然很健康,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123家提交了上市申请的企业处于审核阶段,其中不乏 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生物科技、大消费等投资人十分关注的领域内的领头公司。总体上,我们对下半年的新股市场保持审慎乐观。
责任编辑:张海营
恒生科技指跌超5%:美团蒸发1300多亿 南向资金降温
曾经备受资金追捧的港股科技龙头,正在开始集体上演高空跳水行情。3月4日早盘,港股市场调整明显。当天上午,恒生指数低开低走,恒指下跌超760多点,跌幅达2.55%。曾经大热的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在盘中跌幅高达5.3%。0000高盛:国泰航空升至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5.6港元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称美国药厂辉瑞的新型肺炎疫苗有效数据超出该行预期,基于此消息相信旅游环境将更正常化。该行认为,成功开发及分配疫苗将有助减轻航空股的下行风险,并且至少在短期内可能会成为带动股价催化剂,不过维持盈利需要一段时间才恢复的看法。0000中集安瑞科再涨近7% 承建雄安首个油气氢合建站竣工
中集安瑞科(03899)早盘再涨超7%,截至发稿,涨6.51%,报9港元,成交额5858.79万港元。据媒体报道,7月27日,中集安瑞科宣布,旗下子公司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承建的保定“容易线”油气氢综合能源服务站顺利完成竣工。据介绍,该项目是河北省首个“油、气、氢”合建站,将服务于雄安新区基础建设,可为100辆运输砂石骨料的氢能重卡提供加氢和综合能源服务。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