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378

工银瑞信张宇帆:科技浪潮开启 新兴制造前景广阔

新浪基金2020-08-05 23:13:410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各种新应用被催生,为当前新兴制造业发展构筑了有力基础。制造业转型升级恰逢新一轮科技浪潮开启阶段,也为投资新兴制造产业创造了契机。工银瑞信新兴制造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宇帆表示,新兴制造领域投资机会众多,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等一系列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对于未来市场,张宇帆表示,疫情之后,全球流动性和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将带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回升,市场将保持比较活跃的状态。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周期开启阶段,叠加疫情带来的经济触底回升周期,是较好的产业发展时期,整体投资机会仍较为丰富。很多股票还处在估值相对低位,许多优质标的值得挖掘。

在张宇帆看来,布局新兴制造主题基金恰逢其时。她认为,整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发展必然,也有条件使然,恰逢科技浪潮提供契机,新兴制造行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张宇帆表示,中国具备一系列优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条件:首先,国内市场需求广阔,自主替代空间较大。其次,国内企业已打磨出优秀的产品质量、国际先进的标准及流程,为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工程师红利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最后,随着政策相继出台,新兴制造强国战略成发展重点。

对于工银瑞信新兴制造基金的投资策略,张宇帆介绍,组合构建方法以中观为主,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分析做综合判断。从行业中观层面,希望寻找有潜力的赛道,拥有长期广阔的成长空间、快速增长的需求、较好的商业模式,继而在产业链中寻找相对强势的环节,寻找其中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跟随公司成长。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等多个层面把握市场整体的风险和收益;同时自下而上,对个股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对于宏观和中观判断在微观层面进行验证。

针对新兴制造重点关注的八个领域的投资机会,张宇帆一一进行分析:

1、新能源汽车:中期较为看好,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5%提升至20%,企业盈利有望快速增长,预期较为乐观。在政策的支持下,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恢复较快增长。此外,在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电池设备等环节国内拥有全球第一梯队的公司,本领域主要逻辑为行业大发展时,布局全球产业链。(数据来源:中汽协,中信证券,2020年6月)

2、智能汽车和汽车电子:目前正处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过渡阶段,类似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将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辅助驾驶正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进程中,同时真正的自动驾驶也越来越近。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也是汽车电子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从过去的机械结构为主到未来以电子结构为主,202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约34%,预计到2030年提升至50%。(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光大证券,2018年5月)

3、消费电子:主要包括智能手机与可穿戴设备。虽然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5G换机周期刚刚到来,光学、屏幕等各种创新出现,有望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产业链中,国内供应商份额显著提升,手机产业链拥有较多结构性机会。可穿戴设备也在逐渐萌芽,TWS耳机、智能手表、VR/AR等都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大品类。

4、5G应用:目前5G商用模式逐渐成熟,即将进入各种应用百花齐放的阶段。根据5G三大应用场景,在eMBB(大容量)中,超高清、AR/VR、云游戏等应用可能落地,例如体育直播中观众可从任何视角关注赛况等;mMTC(大连接)中,包括智能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低时延)中,包括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应用,例如车车互联、车路互联、人车互联。

5、云计算:云计算以提供云端服务的模式,且并非一次性买断,能够提升客户的粘性、增加单用户价值。预计未来整体将会是越来越云化的过程。从过去十年海外市场经验来看,云计算是美股中表现最好的领域之一,其发展不受周期影响。2019年全球SaaS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但从市场增速、渗透率来看,整体仍处于中前期阶段。(数据来源:IDC,2020年)

6、半导体:投资机会主要来自成长性、行业本身的周期及国产化替代与政策支持。从长期成长性来看,目前国内需求占全球一半,过去十年国内芯片设计与制造保持了接近25%的年均增速,预计未来仍能处于较高增速。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国产化需求刻不容缓,半导体设备的确定性较强,设计、晶圆代工、材料、封测等领域机会也较多。(数据来源:SEMI,中信证券,2020年6月)

7、新能源发电:主要为光伏与风电。在政策影响趋弱,产业链布局较完善的背景下,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继续降低成本,新能源发电整体正走向平稳较快增长的阶段。目前,光伏、风电即将进入平价时代,行业将摆脱过去过度依赖补贴的情况,未来估值有望获得提升。

8、工业自动化: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0台/万人以上,中国为140台/万人,仅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数据来源:IFR,华创证券,2020年2月)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