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98

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意味着什么?

中国新闻网2020-08-17 20:12:200

原标题:多国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李京泽)在全球科学界与新冠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新的挑战正不断出现。近日,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陆续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其中一部分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比一般毒株快了10倍。

新冠病毒为什么容易变异?变异对病毒传播和疫苗研制有哪些影响?随着上述消息的出现,民众的困惑也随之产生。

需要了解的是,病毒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一般只有两种物质构成:蛋白质外壳(衣壳)和里面包着的核酸(DNA或RNA,新冠病毒是后者)。它并没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当新冠病毒进入细胞内快速复制时,就意味着病毒RNA快速复制,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而容易发生变异。而不断的变异,可以帮助病毒逃避抗体的识别。

作为病毒进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新冠病毒变异在科学界并非一个全新的话题。以此次马来西亚发现的4例D614G变异毒株为例,早在7月上旬,《细胞》杂志的一篇研究就对D614G变异毒株这一由氨基酸改变造成的新冠病毒变异进行了论述。

研究指出,一种位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中的第614位氨基酸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这项氨基酸改变对于病原体的传染性十分关键。研究人员对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G毒株在人体内产生的病毒超过了D毒株。G毒株没有带来更高的住院率,说明其并没有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但携带G氨基酸的病毒更具传染性。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曾在记者会上说,其实在2月份,欧洲等地发现的早期病毒基因序列中就已出现D614G变异,有研究显示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该变异,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其会导致更严重的病情。

就变异对病毒毒性产生哪些影响,耶鲁大学及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自然—微生物学》上撰文指出,突变可使病毒毒性增强,也可使其减弱,病毒的毒性和传播方式等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需要多个突变才能进化,而突变究竟带来哪些后果,则需要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不应太过恐慌。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发现了两个新的病毒谱系,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变种。如此数量的新变种,让人不免担心其会对新冠病毒流行性产生影响。对此,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王颖对媒体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可能具有一定地域性,各个地区的流行株可能存在不同的突变。这与人种的遗传背景有关,一个地区发现的新型变种在另一个地区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除病毒本身外,民众最为关注的便是此番变异是否会让正在争分夺秒研发的疫苗失效。

王颖说,这些变异造成目前疫苗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一方面,因为在研新冠疫苗有足够多的位点可以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很多基因位点的突变不一定会让疫苗失效;另一方面,疫苗研发人员应关注新冠病毒变异的进展,探究这些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意义,从而在疫苗研发中更加全面地把握候选疫苗的设计,确保可以诱导足够的免疫保护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也在早前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再快,也在冠状病毒这个大类里,目前大数据研究发展迅速,一旦有新变异出现,可以马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或大数据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发病机制或受体,可以快速指导疫苗的改良。(完)

责任编辑:张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