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310

管清友:逆全球化态势已形成 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加大开放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8-18 07:42:290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黑天鹅上下飞舞的2020年,赛程已过大半。

每年这个时间,小巴都会对上半年进行一系列盘点,并对下半年进行提问。只是今年这一任务额外艰巨了一些。

先来简单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下的2020年上半程:

01

GDP,走出“V”型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6%。其中,一季度GDP增速掉到了-6.8%,刷新历史纪录,但很快,二季度GDP增速反弹至+3.2%,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这一大大的V型为我们的下半年预期注入了信心。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恢复速度,是建立在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下,也意味着下半年的走向,将与之紧密关联。

02

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尚未出现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2万亿元,同比下降 1.1%(前值-1.8%);如果剔除汽车,那么当月社消总额将同比下降2.4%(前值-1%),远低于市场预期。

GDP增速走出V型,各行各业复工复产速度令人欣喜,但相较之下,消费方面的恢复速度始终较慢,此前人人高喊疫情后要“报复性消费”的局面尚未出现。

在此背景下,许多消费刺激手段不断出炉,诸如发放消费券等行为被寄予厚望:支付宝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全国各地发放消费券总额已超过300亿元,若按照10倍杠杆效应,300亿元消费券大约能拉动3000亿的消费规模。

如何打开人们捂紧的钱袋子将成为下半年的重头戏。

03

房地产迅速“熄火”,牛市“若隐若现”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土地市场一片火热,多地出现万人摇号、一房难求的场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6月和7月,受监测的100个城市中,分别有77个、80个城市的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对此,政策层面已紧急“灭火”。7月以来,深圳、杭州、南京等多地已出台收紧调控的政策。

A股的境遇与房地产市场全然相反。一季度上证指数最低跌至2646.8,较春节前跌幅高达-11%,但却在二季度迅速涨出一轮技术性牛市,最低和最高点之间,幅度接近30%。就在昨天,上证指数年内第二次向3450点发起冲击……一切似乎正如前证监会主席肖钢所言: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

作为资产配置的两大件,在货币超常规宽松的大背景下,楼市和股市,下半年会如何走?

{image=3}

04

中美,“折腾”不停

从疫情暴发至今,由特朗普亲自带队的美国政府一直在折腾。

起初是甩锅疫情暴发的责任,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直呼“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如今又以“国家安全为由”,不断打压封杀TikTok和微信等中国软件,外交方面也是频频搞事,甚至关闭了中国驻休斯敦的总领事馆……一切都似乎可以归因到即将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而这也成了下半年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0年8月17日晚,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全体馆员乘包机抵达北京

不平凡的2020年,还剩136天。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下半年,2020年中国GDP最终能跑出什么样的成绩,未来楼市、股市走势如何,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迷雾何时能散尽?小巴采访了三位大头,并整理出了他们对未来的判断。

在此之前,小巴想邀请你花1分钟时间,做7道题,简单表达你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展望:

{image=5}

当前的中国经济可谓喜忧参半。

好的一面是,对比一季度GDP和二季度GDP,明显可以看出国内的复工复产效果很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

差的一面是,前期货币投放会带来负效应,今年我国的赤字率安排在3.6%以上,年初广义货币M2已经超过200万亿了,接下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这对下半年中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执行和合理配置,会产生干扰和牵制。

同时,中国要想在短时间内启动国内大循环,并非易事。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比,不管是效果还是速度,都截然不同。中国进入WTO之后,国际大循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高依存度已是必然。

况且,我们的内需已经处在饱和期,要如何突破还需重新考量。比如,以机场、高铁为代表的大基建肯定是饱和了,消费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国内中低端产品的供给已经过剩了,而高端产品自给不足,海外供应又有限。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收入和收入预期都在减少。这些矛盾都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

外贸方面,我们想象中的外贸企业处境一定“很糟糕”,但实际上从我最近走访的经历看,部分地区的一些外贸企业情况恰好相反。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外贸产品的多样化和多元性,是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可比拟的。

{image=6}

但要警惕的是,随着下半年发达国家疫情的控制,当它们的经济恢复处于良性状态时,中国外贸企业的处境是否会回到疫情前中美贸易摩擦时的敏感状态,届时美国是否会对中国的订单采取封杀的措施,这一点很难预料。

另外,下半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我认为经济面是向好的,欧美国家随着疫情的稳定,经济也会逐步恢复,但美国大选下政治意识的强化,会对中国带来许多不利。

综合起来看,我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有些担忧,有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和突发情况需要防范。我预计中国今年的GDP在4%—5%之间,在疫情下这个数值看似比较高,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就摆在这,我们的人口基础必须得有这样一个经济增长的基础去支撑,否则可能出现过高的失业率以及其他负面影响。

{image=7}

今年的中国经济总体是一个前低后高的态势,一季度GDP降6.8%肯定是一个底了,二季度已经反弹,我预计三季度会继续反弹,四季度大概率会与三季度持平,预计全年会保持2%的正增长。这是一个粗略估计,接下来还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认为,双循环肯定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充分挖掘国内潜力、继续扩大开放。这里面尤为重要的是统一市场,当前各地存在保护主义,也存在法律法规、监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导致效率的损耗,国内大循环说到底是在倒逼我们去关注生态要素的改革。

说白了,统一市场的关键是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释放市场活力,保护知识产权,最终让企业敢投钱,让消费者敢花钱。

对内如此,对外的话,关键在于“开放”二字。

{image=8}

我们先从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局势说起。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认为,当前全球前景并不好,人类可能要面对比二战时期更差的世界格局和环境。我认同这个看法,实际上,逆全球化的态势已经形成。我甚至是把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看作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形成的这轮全球化的终结。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原来全球贸易兴盛的景象不复存在。但越是如此,我们越是要坚持对外开放。面对逆全球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自身的开放程度,比如开放金融业、加快国企改革、做到竞争中性、实施零关税等,欢迎大家来中国做生意,主动做出调整、打开局势。

同时,全球经济已经步入减速期,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经济减速期的平均时间为20年,最终稳定在3%左右。希望中国能在减速期实现“提质增效”,通过改革促使人均GDP的稳步上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贫富差距,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另外,美国方面,今年下半年大选之前,美国大概率会利用中国议题来拉选票,这方面我们也有所准备,不必太急。但无论如何,两国还是应该加强交流,美国确实存在对中国的一些误解,所以不能断了沟通和联系。至于具体的情况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最后,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普通人,不管是面对投资还是生活工作,都要采取收缩型的方式,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加务实和清醒一些。

{image=9}

上半年经济复苏呈现出的明显分化是,固定资产投资在财政政策支持下迅速回暖,但需求和消费的复苏却很慢,尤其是餐饮等线下终端消费受冲击很大,背后其实是疫情影响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工业部门受到流动性和降息降准的支持,资金非常充裕,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了。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却无法在短期内让消费快速恢复,因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变化几乎是消费行为的唯一决定变量。

不论利率降低到什么水平,消费受到的提振作用都是有限的:再怎么降息,消费者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也不会多买一份肉(即使用了消费金融,它的利率也与政策利率没什么直接联系,也不会因为政策利率调降而下降)。

从7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零等数据来看,这种分化仍然在持续。同时,疫情零散反复、南方水灾等扰动因素拉长了经济复苏的周期。

{image=10}

在此基础上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下半年是否应该期待进一步的促消费政策?消费作为顺周期因素,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缺乏政策抓手,复苏速度始终不快,未来消费能否加快复苏,主要还是依赖于更加直达性和针对性的促消费政策。

其实,消费恢复乏力只是一方面,总体看,下半年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形势均不容乐观:进出口不会有太高增长的期待;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意愿很弱,货币政策也不会太宽松,因此不能指望制造业投资突然拐头向上;房地产投资上半年不错,也正是因为不错,下半年“房住不炒”的调控不会放松。

可以说,下半年托底经济的重任似乎又落到了基建上。我估算全年基建资金将超过14万亿元,对经济基本面起到托底作用,同时房地产投资的韧性较强,全年预计能够达到5%的增速,这也能带动较长产业链的逐步恢复。

{image=11}

但基建方面面临的矛盾是,基建资金能否高效、及时地落地见效?

基础设施的投资一旦启动,就不太可能立即降下来。这类工程很少有一年就能干完的,今年既然启动了,明年可能还得加码,要两三年才能平复下来。但若这些投资仅仅能对经济起到一个短期的托底作用,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建领域中,因为这些基建项目本身的收益是长期的,并且收益率也相对低。所以,这对基建投资的总体推动可能是一个挑战。

因此,2020年的下半场是较为艰难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