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7

王汉锋:新经济指数跑赢标普 港股成投资中国新经济桥头堡

新浪财经2020-08-18 13:24:533

8月18日消息,2020新浪财经港股价值峰会暨金麒麟港股价值风云榜正式举办,新浪财经聚焦香港市场,开展一年一度的金麒麟港股上市公司价值风云榜评选,评选优质企业,丈量港股核心价值。王忠民、李迅雷、陆挺、张忆东、洪灏、陈雳、王汉峰等资本大咖共聚新浪财经,解读全球经济走向,研判港股投资趋势。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出席论坛并表示,恒生指数或国企指数过去10年几乎没什么趋势,指数的横盘或者是指数围绕着一个中枢上下的走势,掩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征,就是市场分化非常大。跟消费和服务相关的“新经济指数”过去十年涨幅大约为七、八倍左右,跑赢了同期标普500指数。同样,过去5年,新经济指数收益率也高达20%,时间拉长到15年,这个收益也基本上还是同等的20%的幅度。因此,下半年乃至更长一点时间,在香港市场投资重点还是集中在中国的新经济领域,主要集中在消费相关、医药相关、科技相关、先进制造领域。

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给香港市场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互联网龙头公司回到香港上市,使得香港市场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的一个桥头堡。中国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市,更加有利于信息充分、信息对称,股价效率更高,同时估值也会更加公允。如果这些股票未来也逐步地纳入到港股通的标的,就会使得A股和港股的一体化进程都会加快,包括两边的投资者的结构逐步趋同,包括两个市场一体化。

{image=1}

以下是演讲要点:

大家最近这几年做香港市场的投资,可以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恒生指数或者是恒生国企指数,应该是说从2010年到现在,整体没有什么趋势,比如说恒生指数,基本上都是在20000到24000点这样一个中枢上下,有时会突破,但是有时也会跌破,类似的同样像恒生国企指数,已经有好多年都只是在10000点上下。他表示,指数的横盘或者是指数围绕着一个中枢上下的走势,掩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特征,就是市场分化非常大。

过去十年,整个宏观增速在下降,但是经济结构我们越来越朝这些消费和服务相关的方向在转变,中国整个消费和服务相关的领域占整个经济的比例就在逐年提升。

过去十年,港股指数表面上就在一个中枢附近波动,没有趋势,但是实际上你如果把香港上市的中国的股票,按照新老分成两个指数。“新”就是指消费和服务相关的,因为经济结构转型,中国整体上是从投资拉动型往消费服务驱动型在转变。尽管整个指数是平的,你如果把这个股票按照跟投资相关或者是跟消费相关,分成两类,分别编两个指数,一个指数就是消费和服务相关的,我们管它叫“新经济指数”,一个是投资相关的,我们管它叫“老经济指数”。你会发现过去这十年尽管整个指数表现基本上是平的,跟消费和服务相关的这个新经济指数,从2008年到现在的涨幅大约为七、八倍左右。同期的标普500指数,从2009年年初的底部到现在,大概也就5倍多。

所以,过去这些年,如果集中投资在中国的这些消费和服务相关的新经济领域,更具体来讲,如果投资在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这几个领域,实际上你无论是在A股还是在港股的收益,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我们把外资在A股或者是在港股集中持股的这些反映中国新经济趋势的龙头公司做了一个指数,这个指数过去五年的平均年化收益都在20%以上。时间拉长到15年,这个收益也基本上还是同等的20%的幅度。也就是说香港市场表面上看这个指数基本上没怎么动,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老经济相对来讲比较疲弱,而老经济占指数的权重之前是比较重的,它就拽住了整个指数的表现。如果你看指数成分里面或者是看这个市场里面跟中国的消费和服务以及新经济相关的领域,实际上表现非常不错。

下半年甚至到明年,在香港市场还是应该关注这么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性的变化,就是重点集中在跟中国的新经济相关的这些领域里面的公司和这些板块,消费相关、医药相关、科技相关、先进制造相关,这些领域还是重点。很多人说这些板块现在大家都认可,估值已经不便宜了,在A股这边是这样的,我们的新经济板块今年上半年表现非常好,估值不算便宜。但是在香港市场,估值应该比A股这边要合理很多,并没有非常大幅的高估。哪怕像腾讯这种龙头类的股票,现在的估值也基本上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并没有大幅地高估。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下半年乃至更长一点时间,在香港市场投资重点还是集中在中国的新经济领域。

最近这些年很多中概股开始回到香港市场,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中间当然也夹着中美关系的变化,使得大家担心未来中概股将何去何从。去年像阿里巴巴已经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上市,今年以来很多中概股也回到香港市场。背后的原因,跟中美关系的变化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香港市场的上市规则在2017年之后变得更具有包容性,它的这个包容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国外上市的中国的企业,大中华区的企业,回到香港上市更加得包容,比如说同股不同权这种制度,港交所已经做了修正。

另外,对这些创新创业类的企业,上市条件也更加得包容。

所以,过去这几年,从去年到今年,这两类企业都在香港上市。一方面是指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回到香港上市。另外,像一些生物医药类的,可能并没有盈利,但是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一些新经济领域的公司,也在香港上市。

这些公司上市给香港市场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一,中国互联网龙头公司回到香港上市,使得香港市场成为投资中国新经济的一个桥头堡。比如像腾讯、美团、小米这些大的中国的跟科技相关的公司,已经在港股上市。去年到今年,阿里巴巴、京东、网易,未来像百度,甚至像拼多多,这些公司也在香港上市。未来可能还有一些互联网的龙头公司,还没在任何地方上市的公司,也可能也会在香港上市。这样的话,香港就会把中国的这些互联网相关的新经济类的公司全部都聚齐了。

第二,估值体系。比如说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公司在美国上市,毕竟这些海外的投资人对中国的公司虽然已经研究得比较深,但是还是缺乏一些最接地气的理解,应该说亚洲区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对这些中国企业的理解应该是更加及时、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所以,他们这些人给这些公司定价才会定得比较公允,才会应该说反映企业真正的价值。

这些中国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上市,更加有利于信息充分、信息对称,股价效率更高,同时估值也会更加公允。海外的投资人投资中国企业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所谓的金融学上的“home buyer”,就是指投资人总会更加偏爱、更加了解自己本地的公司。如果这些企业在香港上市,中国的投资者、亚洲的投资者应该说对它们理解得更深刻,有利于他们的估值向一个更加正常化的方向回归。

第三,如果这些股票未来也逐步地纳入到港股通的标的,就会使得A股和港股的一体化进程都会加快,包括两边的投资者的结构逐步趋同,包括两个市场一体化。A股在科创板以及红筹股回归之前,一直是相对比较缺乏优质成长股,A股投资者会集中去炒作这些小股票,把一些实际上质地并不怎么样的小股票估值炒得非常高,所以,A股这边有一个“优质成长稀缺”的特征。但是随着这些龙头的科技股在香港上市,或者未来甚至在A股上市,甚至逐步纳入到港股通,中国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也都可以参与到这些企业的投资当中,实际上无论是对香港市场还是对两地市场的融合,还是对投资者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应该都是有利的。

像美团,像小米这样一些公司,被纳入到港股通之后,实际上南向的大陆的投资者持续在买入这样一些公司,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些龙头类的中国的科技公司、有竞争力的科技公司的认可,也给投资者分享了收益。这个对于两地市场的融合和一体化,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近恒生指数就会公布指数成分的调整,指数成分的调整,这一次重要的看点就是可能会把像阿里巴巴等第二上市或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纳入到恒生指数当中,这也会使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能够反映中国新经济的趋势,使恒指对这个市场更有代表性,对新经济也更有代表性。随着中概股的回归,随着这些创新类的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逐步上市,也会使得香港这个市场的活跃度大幅度提升,甚至未来会进一步巩固香港这个市场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这些方向上我觉得其实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如说大陆的投资者持续到香港投资这些新经济的股票,这些新经济的股票持续回到香港市场,实际上也会起到一个活跃香港市场的作用。大家注意,整个香港市场原来每天的交易量大概也就是800亿—1000亿港币,最近这几年已经明显回升到1500亿、1600亿甚至更高的交易量的水平。这就是说新经济的公司来到香港市场,大陆的投资人参与香港市场,实际上已经在起到根本的改变香港市场整个生态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海营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