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也将迎“报复性反弹”:市场买气高涨 成交价屡破纪录
市场买气高涨,成交价屡破纪录,艺术品投资也将迎“报复性反弹”?
文/黄玉璐
拍卖槌蒙尘半年有余,艺术品二级市场终于“槌”声四起,与之交响的是市场信心的提振,投资预期的看涨。
进入8月,国内各大拍卖行连传佳讯。受疫情影响,原本在5~8月举行的春季拍卖会,今年多集中在7、8两月“扎堆”开拍,但各家欢喜多过愁——“槌”声不歇,高价不落,预期不减。
房产、股票、艺术品,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投资领域,具有文化、社交、投资等多重属性的艺术品深受高净值人群青睐,“卖画救公司”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包括近期热映电影《八佰》的出品方。
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冲击艺术品拍卖市场,但提高了行业在线化水平。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形势下,艺术品市场回暖迅速,艺术品保值能力更被看好。疫情逼着人们停下脚步,静思去路,艺术品及其背后所传达的思想价值却“因祸得福”,有望收获更多凝视。
回暖
北京798艺术区西南门,广告架上的宣传海报还停留在2019年艺术节,园区另一厢,戴着口罩走进华艺空间的观展者络绎不绝。8月13日,华艺国际(北京)在此召开首季拍卖新闻发布会暨北京精品展,10月13日至18日,该拍卖企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首季拍卖会。
{image=1}
华艺空间观展现场
“虽迟但到”,此前多家拍卖行已开启被延期的春季拍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且成绩不俗,屡破纪录。
7月,7位艺术家在佳士得香港晚拍中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成交纪录。此次现身华艺空间的油画《轻薄桃花逐水流》出自画家周春芽之手,就在8月17日晚嘉德2020年春拍夜场,其另一幅作品《春天来了》以8625万元成交,刷新作品拍卖纪录,此前他的作品最高成交价为4427.5万元,当晚夜场1.86亿元的总成交额也远超拍前1.15亿元的估价。
8月18日晚,永乐夏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画家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 1996 NO.6 》以1.61亿元成交价成为当晚最高价,在刷新该画家个人拍卖纪录的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
中国书画也不显逊色,西泠印社的8月春拍以10.99亿元总成交额告捷,10件拍品成交价过千万元,88%的总成交率同比还呈小幅上升。
{image=2}
此次现身华艺国际北京精品展的周春芽作品《轻薄桃花逐流水》
“从6、7月份中国香港市场的盘面以及杭州西泠拍卖的结果来看,市场买气非常之高涨,很多作品拍得超出预期。”
8月13日,在艺App及云杪文化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谢晓冬在华艺空间对笔者表示,他认为艺术品市场买气回升,而且很高涨,不出意外,8月乃至下一轮拍卖会呈现一定规模的反弹。当下“旺市”让他联想到2003年非典之后:“当时也是这个情形,有一个‘报复性’反弹。”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罗宏才也撰文指出:“随着市场调节力度加大,‘减量增值’趋势增强,特殊投资需求增强,掌控优质收藏资源者将适时投放藏品,博取新的收藏利益;而因疫情影响滞缓、蛰居的艺术品投资人也将寻机释放投资需求。”
经过疫情的压抑,买家对艺术品的保值功能有了更高预期,在中高价艺术品上的预判则更为乐观。根据谢晓冬的观测,新老买家对中高价位艺术品的选择还是“非常果断、比较拥抱”。他解释道,中高价位艺术品,首先是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资产,“再加上现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因此很多藏家就会把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手段来进行收藏”。
名家之作的升值空间也颇为可观。常玉油画作品《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在2005年成交价为773.6万港元,今年再度登陆拍场,成交价达到了1.91亿港元,涨幅超过24倍。此次常玉作品也现身华艺国际北京精品展,“常玉巴黎概念——王济远珍藏册页”涵盖16件常玉创作于20-40年代左右的纸上作品,尘封90多年后首次在国内露面,令业界期待。
{image=3}
现身本次精品展的“常玉巴黎概念——王济远珍藏册页”
而艺术品同时具有文化与社交属性,谢晓冬谈到,艺术品不仅是经济标的,同时是一种文化资产,集文化、社交、精神等属性于一身。“收藏艺术品被认为是品位高级的表现,是你的整个身份、社交圈能力的一种证明,所以艺术品会更多地获得那些拥有财富的顶级人群的认可。”
尤其在拍卖场上,此起彼伏的落槌声是富人社交活动的协奏曲。《艺术品如何定价》一书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奥拉夫·维尔苏斯就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做过比喻:“对于很多藏家来说,拍卖的社交属性大于它的交易属性,好像是有钱人的‘卡拉ok’,可以和朋友一起去,一起喝酒、一起出价。”而艺术市场始终存在艺术与金钱之间的张力。
从中长期来看,加之配合金融层面的部分调整,谢晓冬对艺术市场的走势依然乐观:“顶级人群的入场对于整个艺术市场的推动是长期的,他们不会只买一次,他们会把它变成一个高频、稳定的复购市场,不只中国这样,国外也如此。”
华艺国际高级副总裁兼艺术总监王野夫则对市场预期持保留态度,但他认为,艺术品获得越来越多关注是一大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人们对艺术品鉴赏及投资的关注。
“如果过去对艺术品的认知还不够的话,经过这个疫情,其实人们对艺术品这一投资门类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王野夫分析道,疫情来临后,即使在国外乃至中国各地有固定资产,也动弹不得,人的生存空间萎缩到房前屋后。
在王野夫看来,爱好艺术或者收藏艺术,都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这(疫情)就逼着你对资产、生命、生活方式进行思考,实际上这样对艺术品领域是有好处的。艺术品能帮助你思考得很深刻,思考那些不是那么务实的事情。”而诸多艺术品正是对思想的反映、人性的观照。
改变
尽管疫情后艺术品市场复苏迹象明显,但仍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刺激行业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改变行业未来。
谢晓冬认为,疫情给拍卖行业的线下拍卖活动带来一定冲击,尤其传统线下拍卖主要集中在中高价位拍品,“它们构成这个市场的基石”。但由于缺乏时间与空间沟通,中高价位藏品并不太容易征集到,因此各拍卖行的拍品数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单价未必低”。
以8月嘉德2020年春拍为例,从上拍量来看,今年现当代夜场为26件标的,几乎是设立该专场以来最少的一次,加上日场的136件,也较之往年少了近百件。
疫情过程中,线上拍卖兴起,但中国传统艺术品仍存在甄别真伪的问题。“有时候不看原作很难去做判定。”谢晓冬坦言,从7月拍卖的数据上看,古董板块的确受到一定影响,成交价有所下滑,但随着疫情的控制和正常活动的恢复,懂行的藏家也未必需要实体可视,因此问题并不显著。
这引申出艺术品拍卖在线化的核心竞争力:品牌优势与专业服务。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大拍卖行都加速网拍进程,7月佳士得春拍模式为“云端+线下”,实现第一次全球4个拍场同步拍卖,超8万人围观。华艺国际2019年就已推出“华艺淘珍”小程序与App,今年则举行超过18期线上拍卖会,3月线上拍卖会总成交额超千万元,8月“华艺在线”App改版上线后,公司直接将App参拍方式制作成小册,在本次发布会现场发放。
在谢晓冬看来,艺术品拍卖在线化、数字化是尤为值得关注的趋势,但疫情期间的在线拍卖仍是权宜之计,还需转变意识,加强常规化、精细化、专业化。
按照谢晓冬的估算,目前艺术品、收藏品拍卖的在线化比例仅5%左右,未来有望达到20%至30%,频率将越来越密集。
疫情暴发时,众多拍卖行只是把线上化当作应对局势的备用计划,但疫情连绵,拍卖行逐渐意识到,线上拍卖首先是企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必要措施。同时随着在线拍卖的实践,拍卖企业也发现,买家逐步形成线上拍卖的新习惯。“一场线下拍卖会,允许线上线下同步出价,结果发现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线上出价,最终线上购买占到2/3以上。”谢晓冬介绍。
由此,谢晓冬认为,网络交易的习惯已经形成,在线拍卖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拍卖公司一定是线上线下一体化”。
他展望未来,一些中低价位的艺术品、收藏品可能首先、完全在线上拍卖平台交易,因为线下搭建展馆、举办拍卖会的成本远高于线上。在这过程中,随着技术升级迭代,5G时代视频清晰度、速度的提升,线上拍品也会逐渐向高价位转化。
而如何说服买家对高价位拍品出价,则与拍卖平台企业的品牌声誉、服务专业度密切相关。他提醒道,消费、投资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艺术行业互联网化首要在于老客户的在线化,而非急着开拓新客户。
“‘在线就是一直去开拓从来没有入场的客户””,这样的讨论存在误区,是个错觉。艺术市场的客户进展实际上比较缓慢,但客户入场后就会比较稳,因为某种程度艺术品是个投资品,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财力和心理准备。
因此在谢晓冬看来,艺术品市场在线化首先要让原有的客户形成新的交易习惯,在做好线上基础服务的过程中,还要再进行更深的专业化服务,来引导大宗买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信赖。
王野夫也认为,拍卖方式变迁背后,仍是拍卖企业专业度和创新度的较量。
他举例道,以此次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推出的“常玉巴黎概念”和“亚东遗珍”为例,他认为二者就是“王炸”拍品,后者包括五四运动后期“科玄论战”中陈独秀的重要文献手稿和首次公开的《胡适留学日记》最全版本,同时还征集到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在他看来,无论外界环境、渠道、竞拍方式如何变化,拍卖企业依然要在拍品的深挖上下功夫,更加追求职业化、专业化、国际视野和学术精神,来应对市场。
{image=4}
“亚东遗珍”专场,涵盖陈独秀《<科学与人生观>序》手稿及《胡适留学日记》原稿等
{image=5}
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拍品——《钻石粉鞋》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
而在专场的设置上,王野夫更强调创新,比如华艺国际与一级市场中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合作的“未来+”项目,“贯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源,把共同认为的优秀艺术家推荐给好的藏家”。变局之下如何立足,王野夫坚持道:“我觉得只有两个方式,一个就是深挖艺术品,这是这个行业的核心内容,另一个就是创新。”
责任编辑:何中夫
哈尔滨啤酒市场:取消酒类专卖许可三年后啤酒达200余种
啤酒市场“争芳斗艳”来源:黑龙江日报{image=1}啤酒市场品牌众多。{image=2}精酿啤酒进商场。□文/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史志强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进口品牌啤酒纷至沓来,特色啤酒卖场不断涌现,有的商场各种啤酒达200余种,精酿啤酒坊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哈尔滨啤酒市场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一片勃勃生机。国际品牌纷至沓来0001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进口冷链食品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近日,由北京市疾控中心、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北大等单位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对今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流调与数据分析,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经冷链运输带来了从环境到人的传播。新发地疫情病毒毒株可能为境外输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