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67

咖啡、糖和可可的价格上扬 饮料会涨价吗?

界面2020-08-24 16:07:241

原标题:咖啡、糖和可可的价格上扬,饮料会涨价吗?

记者 | 吴容

编辑 | 昝慧昉

根据CNBC、dailyeconomic等媒体报道,过去几周,咖啡、糖和可可等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大宗商品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有硬大宗商品和软大宗商品,“硬”是指石油、矿物等等,“软”是指咖啡、农副产品等农作物等。

美国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nc., ICE)12月交割的咖啡期货在本季度迄今为止上涨了近15%,7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8月初达到四个月以来的高点;自10月交割的食糖期货在4月下旬触底以来,总体上一直在稳定上涨;可可的期货价格也在上涨,仅过去一个月就上涨了15%至每吨2448美元。

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公司、工厂停业和地区实施封锁措施等,许多软性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冲击。以咖啡为例,界面新闻报道过,自二月起,阿拉比卡咖啡豆的ICE期货交易价格上涨了17%,五月交割的纽约阿拉比卡期货价格上个月上涨了15%。

之所以出现价格上浮,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和运输暂停带来的供不应求。疫情期间,多国进入封锁和出入境管制状态,导致咖啡豆运输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问题。而疫情带来的整体恐慌,也导致各国开始囤咖啡,咖啡采购商加大订购力度。

目前这些原材料仍面临供应紧张,和生产国持续面临的新冠疫情直接相关,而这也是导致价格攀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巴西、印度等上述大宗商品的供应大国是受新冠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食糖生产国,2019年其咖啡产量为5900万袋,甘蔗压榨量为6.47亿吨。美国农业部称,印度生产了大约3.5亿吨甘蔗和2930万包每包重480磅的棉花。

从全球范围看,尽管糖消费较为分散,但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亚洲国家近年来已成为糖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每年白糖的消费量大约在1300万吨左右,需求大于产量,长期需要靠进口弥补缺口,缺口大概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

那么包括糖等这些软性商品的涨价,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喝到的奶茶等“肥宅快乐水”的价格也会因此变贵?

根据奈雪之茶对界面新闻提供的说法,截至目前,产品价格没有调整,短期内也没有调整计划,在采购上也没有受到相关影响。

截至发稿,喜茶未回复相关问询。不过。在4月初,由于疫情后原材料上涨的原因,包括奶茶波波冰、多肉葡萄在内的几款喜茶招牌产品已经历了一波涨价。

一位在广东东莞从事茶饮行业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过去半年,原材料成本确实上涨了不少,但目前门店的茶饮还是保持不变的价格,短期之内也不会浮动。

他透露,一般而言,茶饮店都会想办法控制供应链成本,包括减低库存压力,同时联络多个渠道的供应商,避免断货;在门店制作和出品上,控制避免多余耗损以及不必要的浪费;此外,还会多开发新品,以促进有效消耗。

咖啡店的情况也一样。在广州开精品咖啡的黄熙茹对界面新闻表示,一杯咖啡成本的构成,除了咖啡豆原材料外,还包括人工、租金、包装等,以及牛奶、糖等辅材等,原料只占成品成本的一小部分。

对于像星巴克等这样的大品牌而言,一般拥有自己的咖啡庄园,还与咖啡豆供应商长期合作,规模带来的议价能力也强,因此受到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大。在黄熙茹看来,中国咖啡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期,咖啡原材料价格短时间浮动,不会对现有市场规模产生明显影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香飘飘在8月21日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中提到,公司杯装奶茶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虽然公司在行业中市场份额领先、公司集中采购的模式能确保公司在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但如果近期主要原材料的供求较大变化或出现异常波动,将对经营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将深化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并公司降本提质增效工作,以应对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长期来看,软性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存在波动的可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认为,全球化趋势和新冠疫情之下,对于多边贸易影响巨大,大宗农产品交易难度和成本上升属于正常现象。从疫情在全球蔓延来看,价格上涨的空间还是存在。

“成本上升直接给下游制造企业带来压力,它们到底能够撑多久呢?如果疫情明年初结束,那也许整体影响不大,如果延续到2021年的第二季度以后,可能很多企业要撑不住转而纷纷提价了。”朱丹蓬说。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