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刊评:货币政策“三个不变” 以确定性战胜不确定
原标题:今日视点:货币政策“三个不变” 以确定性战胜不确定
张 歆
以不变应万变!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货币政策需要以更大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持“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笔者认为,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2020年,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具体到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总投资和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而言,在当前阶段,更需要拥抱和强化确定性,并通过“自带变量”的确定性战胜各种不确定性。
首先,“三个不变”的基础,是潜力大、有韧性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的底气,显然是中国经济数据表现“硬核”。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供给侧,各产业恢复较快,制造业表现尤其可圈可点。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1%,这是该指数连续5个月在临界点以上;在需求侧,投资明显回升,消费继续修复,出口逐步改善。而且,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保持基本稳定。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正继续延续复苏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可以说,中国经济“自我修复”的能力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夯实了基础,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进一步引导中国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
其次,“三个不变”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政策定力。其中,“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体现了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今年以来,海外主要经济体为了提振经济,选择向市场“大放水”,部分经济体甚至使出负利率的“洪荒之力”。事实上,海外经济体低利率乃至零利率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加大了“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的风险:利率过低可能导致资金大量流向低效率企业、催生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此外,如果资金更多流入资产市场,将加大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甚至是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始终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精确滴灌”,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预留政策空间。笔者认为,央行的这些操作,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动态匹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人民币资产对于海外资金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三,“三个不变”不是不作为,而是在“不变中作出改变”。“三个不变”的第二条强调了“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虽然操作要求不变,但“灵活适度”本身其实就容纳了变量。
今年以来,央行灵活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稳步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息支出,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创新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上述举措通过实施节奏、价格、规模等多维度“变量”的综合运用,实现了“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的引导目标,可以说是,“于不变中藏万变,且万变不离其宗”。
在数学领域,复杂计算可以将结果推向极值,多重变量则会导致几近无穷的可能性。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多变并不亚于任意一道数学运算题,中国经济自身也需在修复和前行中解决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以及部分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与国内外经济“充分碰撞计算”的货币政策,有必要在导向上“化繁就简”,在具体手段上“丰富多维”,从而在不变中激发变革的力量,真正以“自带变量”的确定性战胜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戚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