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97

参考快评:预测“后安倍”不仅看人 还要看“势”

参考消息2020-08-30 22:46:120

原标题:参考快评 | 预测“后安倍”,不仅看人,还要看“势”

自8月28日安倍晋三宣布确定辞去首相职务以来,围绕“后安倍”人选的博弈已在日本政坛全面展开。当天晚间,曾被猜测有可能接任相位的副首相麻生太郎宣布不参加后继竞争。30日上午,现任官房长官菅义伟确定“出马”,并已获得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的支持。

{image=1}{image=2}  今年80岁的麻生太郎曾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担任日本首相。他的退出,意味着本世纪初年进入日本政治内圈的一代政治人物将随安倍共同淡出政坛一线,也说明自民党接下来将开始一线主要职位的“世代交替”。

截至30日,安倍后继者主要人选已尘埃落定。除菅义伟外,还有现任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前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防卫大臣河野太郎等人,其中菅义伟和岸田文雄两人呼声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当前形势特点,无论是谁在此时接任,都很可能成为“过渡人物”,难以形成长期政权。因此,要观察后安倍时代日本动向,不仅要关注继任人选,还要分析其面临的总体形势和政策选项。

此次继任者或为“过渡”选择

一方面,安倍辞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健康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日本国内有相当部分势力希望维持现行政策稳定性。对自民党而言,目前继任者更宜选择适合危机状况的临时过渡人选,并在较大程度上“萧规曹随”,延续安倍政府政策。

另一方面,安倍的首相任期(亦即本届国会众议员任期)是到明年10月为止。无论谁继任首相,都面临明年下半年的大选问题。这意味着继任者如果追求“长期政权”,就必须要在一年时间内拿出明显成绩,大幅提振自民党支持度。但在当前疫情持续和经济不振的双重冲击下,这无疑存在巨大难度。如果经济社会形势未见好转,则此次继任者很可能在今后一年内将逐渐损耗人气,不利于明年选举效果。对自民党而言,更稳妥的办法似乎是在过渡一年后,在明年大选前再推出人气较高者作为党首,利用“新人效应”迎战大选。

从目前消息看,安倍很可能在辞职之前已与二阶俊博、麻生太郎等党内高层就继任者事宜达成基本一致或起码默契:一是未采用副首相代理首相的方式,说明麻生太郎事先即已认同不再重返相位;二是由自民党以“紧急会议”而非“党大会”形式选举党首。这种选举方式可大幅减少自民党地方代表的投票权重,不利于在地方拥有较高支持度的石破茂参选,说明安倍和党内主流派阀力图在此次选举中压住石破茂。

{image=3}  深层问题将决定日本长期走向

关于“后安倍”时代的日本走向,除了观察继任者本人的施政理念和风格之外,还要看到日本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毕竟,无论是谁当政,都要面临这些问题,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是抗疫议题。疫情长期化背景下,新政府不仅要尽力避免或遏制疫情的二次暴发,还要加快疫苗研发和生产筹备,这需要统筹协调日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还要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由于日本社会的特点,这已不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涉及到传统“政官商”三角关系的调整,涉及到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层面的变化。仅此一项,就需要新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

其次是经济议题。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转入明显负增长,宣告了“安倍经济学”的实质终结,今年的疫情又大幅加剧了日本经济困难。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的预测,即使在最理想情况下,日本经济今年也会遭遇7%的衰退,而明年最多只能实现3%左右的恢复性增长。在国债余额高达GDP的160%、财政预算的45%依靠新发国债度日的情况下,新政府再搞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的余地也很有限。如何能既摆脱疫情影响,又实现经济转好,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巨大难关。

最后是国家层面的政治议题。这其中不仅包括“修宪”这样的具体议题,也包括日本未来的地区和全球定位。安倍始终以“修宪”为最大政治目标,但最终未能遂愿。新政府面临各种眼前困难,恐怕无暇在“修宪”议题上采取实质动作。但是,新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在全球面临疫情冲击、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模式酝酿变化的节点,为日本寻找适于新形势、适于自身特点的地区定位和全球定位。最起码,要能为今后找准定位奠定好的开端。

今后一段时间,日本可能很难出现像安倍政权这样长达8年的长期政权,且不排除又会出现多个短期政权“走马灯”的局面,后续首相的个人政治影响恐怕很难能与安倍相比。正因为如此,在分析“后安倍”时代时,不仅要看继任者个人,更要看“势”,方能更好把握日本的大体走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