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学界泰斗赵玉明逝世 享年83岁
{image=1}
中国传媒大学发布官方讣告,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学科(首届)评议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前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玉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30日凌晨2点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赵玉明1936年出生于山西汾阳,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毕业后到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于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至2007年退休,获得中国传媒大学首批“突出贡献教授”称号。
他先后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等。
赵玉明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初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确定教授科目时,出于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以及之前在人大报刊史课程的学习,赵玉明选择了广播史。这对他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当时,整个中国广电界很少有人对广播史进行专门研究,既无系统资料,又无前人经验。经过母校教授、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点拨,赵玉明豁然开朗,“自己动手找史料”成为从教的座右铭,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电视新闻史研究历程。
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到《中国广播电视图史》《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广播电视辞典》……赵玉明为中国广播电视史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财富,2012年,由他主持完成的《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结项,对广播电视学的学科地位和架构等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见解。
半个多世纪以来,赵玉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如今活跃在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学界的知名教授,郭镇之、哈艳秋、艾红红等均出自他的门下。
他培养学生的原则是:宽进严出。所谓“宽进”,即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培育机会;指导研究生写作,他通常只划定范围,不限定题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逐渐获得学习能力。而对学生的要求,则相当严苛:教学工作要严肃,治学要严谨,要求要严格。
2010年,赵玉明指导的博士毕业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次获此殊荣,学校奖励30万元,他用这笔资金设立了“赵玉明教授研究生助学金”。对助学金的发放,他提了明确要求:“我的奖学金,针对那些学习成绩尚好但不拔尖,家庭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
面对获奖同学,他有六字箴言:第一,诚信,这是立身之本;第二,励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第三,感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去年11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曾专门召开座谈会,纪念赵玉明教授从教60周年。会上,赵玉明的学生、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哈艳秋这样评价导师,“赵玉明教授惜才、爱才,在专业上勤奋刻苦,为人处事低调淳朴,在他身上能看到50年代大学生的那种政治坚定与自信。”
对于赵玉明的一生成就,传媒大学如此概括,“学术造诣深厚,是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从教六十年,忠诚教育事业,一生诲人不倦,桃李天下,为我国的新闻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还特别提醒,因疫情防控需要,殡仪馆要求告别仪式人数不得超过20人。有意参加告别仪式者请先与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同志治丧小组联系,遗体告别仪式时间及地点将另行告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