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267

观点:足协过去对裁给予太多保护 承认误判也是进步

澎湃新闻2020-09-03 11:07:210

{image=1}

9月2日在苏州进行的中超总经理会议上,对于联赛中多次出现的争议性判罚,中国足协终于承认——在比赛中存在裁判执法过程中尺度不够统一、VAR介入效率及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过去一个月时间,中超第一阶段前半程的七轮比赛,裁判的争议性判罚成为外界关注度最大的焦点,这样的结果,绝非球迷和中超各俱乐部所希望看到的,更令中国足协多少有些尴尬。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几次呼吁中国足协应该正视裁判错漏判,建立更有效的机制提升裁判执法效率。新华社也撰文指出,错漏判的确损害了球员、球队的利益。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判罚,中国足协不妨公开释疑。

{image=2}

能否做到有错必纠,首先还在于先承认有错。

虽然态度多少有些不情不愿,但中国足协还是表态“裁判执法过程中尺度不够统一”,措辞非常谨慎,所谓执法尺度不统一,是具体判罚案例彼此参照后的一种结果。

而球迷和俱乐部想知道的是——判罚到底是否准确?

比如,武汉卓尔和天津泰达比赛中,主裁判把纳霍尔踢出底线的球判为角球;石家庄永昌和北京国安比赛最后时刻,永昌前锋奥斯卡被国安中卫金玟哉放倒在禁区……这几个案例已经不是争议性判罚了,就是错漏判。

{image=3}

再比如说,争议性最大的上海申花和大连人比赛最后时刻的点球判罚,中国足协更不应该毫无表态。

足协完全可以邀请孙葆洁这样的有威望退役裁判现身说法——这样的操作其实没有难度,有难度的地方在于需要打破过去那种所谓裁判判罚说不得的“圈子文化”。

过去这些年,中国足协对裁判员给予了太多的保护,遇到争议判罚既不公开表态,同时还不允许俱乐部上诉裁判判罚,最多对于出现明显误判且引发舆情的裁判员给予内部停赛的处罚,但处罚也并不会公开。

往往外界发现某一位主裁判连续“消失”一阵后,结合此前他是否出现过严重错漏判,才意识到他吃到内部停赛处罚。

这种对于裁判的过度保护,事实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原本在土哨和洋哨并行的过去两年,裁判争议性判罚,还没有像今年一样成为主流,等到完全本土裁判执法,外界才意识到,我们的裁判员执法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了联赛的水准。

2002年世界杯后,再也没有中国本土主裁判主吹世界杯,过去几年,圈里人往往用反赌扫黑风暴导致中国裁判员形象不佳作为借口——现在,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就是水平不够。

{image=4}

所谓亡羊补牢,目前这个特殊的阶段,中国足协更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从更加公开透明化的角度来看,仿效CBA和NBA,建立每场比赛的裁判报告制度非常有必要,虽然无法改变判罚结果和比赛结果,但至少让外界能够知道对和错。

而在英格兰各级别联赛中,一旦裁判出现非常明显的错漏判,英超联盟会公布对于裁判的具体处罚措施,通常是降级执法,比如说原本执法英超的裁判,将前往英冠执法。

虽然这对裁判面子有一些伤害,但所谓的权威和尊严,需要靠裁判通过场上的执法去赢得。

当然,制定奖惩措施其实不难,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裁判员的水平。某种程度,这和提高现在本土球员水平一样,是整个中国足球急需完成的任务。

中国足协相关人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将会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培训和评议机制,既加强本土裁判的培养,也不会容忍“害群之马”。

何时见效?拭目以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