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 农村为何掀起了“盖房潮”?
原标题:疫情之后,农村为何掀起了“盖房潮”?
{image=1}
▲资料图。图文无关 图/新京报网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农民工就业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持续关注,这种关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三农问题”的范畴,有了宏观的社会经济意义。
近期,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东中西部乡村进行了调研走访和比较观察。总体看,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此前许多人估计的要小;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乡村经济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同时又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所带来的部分微小变化,已经深刻嵌入到乡村经济社会结构当中,从而成为影响未来乡村发展的特定变量。
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务工人数未大幅下滑
当前,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已经全面恢复。从调研的地区看,农业生产正常有序,二三月份时的农资和劳动力梗阻并未造成大的影响。入夏以来,江西、湖南等地的早稻受洪水影响出现局部受损,但一部分早稻播种面积本来就是今年新增加的,部分减产并不影响全局的粮食增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3亿吨,比去年增加12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32亿吨,比去年增加75.6万吨,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
疫情之下农民外出务工规模有所缩减,但波动不大。此前,一些学者估计疫情之下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现在看来这类判断缺乏事实基础。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下旬,已有1亿农民工回城务工,占春节返乡农民工的80%。
根据这一数据进行推算,当时尚未回城的农民工有2500万,即便这部分人至今都没有回城,那么可以认为农民工滞留规模的上限也就是2500万,仅占2.9亿农民工总量的8.6%。
我们的实地调查支持了这一数据。贵州省平塘县者密镇平和村有劳动力2000多人,过去约有1500人在外务工,今年疫情平稳后重新外出的有1300多人,比往年减少了150人左右,同比减少约10%。
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此前已经在周边城市实现稳定就业,从多个县市的走访情况看,疫情可能对部分人的收入带来影响,但不会影响他们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这部分返乡人口通常在城乡之际徘徊,大多在县城或乡镇打点零工,真正返乡务农的是极少数。同时,这些返乡人口大多也并不打算久居乡村,他们实际是在等待时机。
脱贫项目助力“稳就业”,“跟风建房”影响城镇化进度
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是,返乡人口在城乡之际的就业,很大程度上享受了“扶贫红利”。返乡人口通常不会回到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中去,因为他们或是已将土地流转,无地可种;或是家中有老人打理土地,年轻人再加入只会带来劳动投入“过密化”,而难有新增收入。
调研发现,这部分人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是在各类种养基地、加工企业务工,而这些基地和企业大多是脱贫攻坚中投产的扶贫项目。疫情之下,这些扶贫项目为返乡农民渡过困难时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这是我们在开展脱贫攻坚时没有预料到的。
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计问题,而且优化了乡村社会结构,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并通过发展产业增强了乡村自身造血功能。可以看到,未来这些扶贫红利将继续释放,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一个引人担忧的发现,是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各地的调查中都发现,今年疫情期间农民待在家里,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盖房子。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突然觉得,在家还是要弄一幢房子出来。”乡镇上的一位建材经销商也说,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好的行情了。
这个现象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已经停止了十几年的宅基地审批重新启动,一些农民急于抓住这一时机;二是疫情的出现放大了农民外出就业的不确定性,许多农民急迫地要抓住一个依靠——这个依靠就是家乡,抓住它的办法就是建房。
过去多年里,中国的高速城镇化带来了城乡社会基础结构的大转型。正是得益于相对高水平的城镇化,东部地区的乡村也率先得以突围;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崛起和城镇体系的完善,也带动了这些地区乡村的进步。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一个理想图景是: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将带来乡村人口大幅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随着城乡收入均衡的来临,乡村振兴将得以实现。
但疫情让实现这一图景面临困难。扶贫红利和农村建房热成为影响未来乡村发展的新变量。这两个变量都延缓了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但其作用机制完全不同。
警惕盲目跟风建房带来的投资浪费和安全隐患
扶贫红利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短期看,这会在一些地区形成新的人口和就业均衡;长期来看,扶贫红利不会改变中国城镇化的大方向,但会使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封闭地区的城镇化过程更加平稳、润滑。
未来,随着人力资本更新、农业技术迭代、城市形态完善,这些地区的人口还会源源不断进入城市。扶贫红利带给他们的是尊严与耐心。
农村建房热则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乡村居民点布局的零散混乱是中国城镇化最大的痛点之一。目前,乡村住宅空置率平均超过1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0%,开展城乡空间布局调整的条件逐步趋于成熟。
根据我们调查,大部分农民工老家的房子每年利用不足40天,跟风建房只是疫情之下的一种盲动行为。如果是为了改善留村农民的居住条件,那么依靠村庄内部现有住房的交易调剂完全可以满足,这就需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
这个阶段再出现大规模的农村新建住房,往小里说会形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往大了说则会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一个阻滞因素。最近,襄汾饭店坍塌事故所反映出的乡村自建房、加盖房等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同样令人担忧。
当然,即便没有疫情,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进程也不会是理想化的一路坦途。在波动之下,洞悉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思新的变量和趋势所带来的可能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尹悦
深圳:正有序开展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深圳的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创新应用等金融科技创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8月19日,记者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目前,深圳作为人民银行批准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在保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正有序开展数字货币内部测试工作。河北省发电行业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启动
来源:河北日报为进一步做好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逐步提升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实时性,近日,河北省开展了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0000北京多家中介机构、自媒体被约谈:不得制造购房恐慌情绪
2月4日,北京日报发布消息称,2月3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市网信办、北京银保监局三部门联合召开约谈会,对北京大土豆、米宅北京、北京大房子、水原十口、饭总选房等5家自媒体进行集中约谈。0001风口过去,资本沉默:“共享衣橱”多玩家退场,模式反思
文|王慧雪共享赛道又一项目夭亡。自2016年共享单车打响“共享经济”第一枪,各类共享创业项目层出不穷,资本不断涌入。然而,潮起潮落,经过6年厮杀,大多创业者和投资者们黯然离场。日前,“共享衣橱”龙头衣二三在成立五年后正式宣布关停,此事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反响。衣二三的关停,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共享衣橱”赛道。衰的衰、败的败,玩家退场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