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66

央视热评:刚露头就被打回去的“文明码” 为何犯了“众怒”

央视2020-09-08 13:01:230

原标题:热评丨刚露头就被打回去的“文明码”,为何犯了“众怒”?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像考试一样,被一套“算法”计算后得出一个“分数”,并且用它来对你进行奖励和惩罚,你愿意接受吗?

这就是苏州9月3日起上线的“苏城文明码”,正在网络上接受的“灵魂拷问”。

本来呢,苏州推出这个“文明码”完全是一片好心,目的是想通过“一人一码”构筑文明积分的方式,推动每位市民真正践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文明用餐(推行公筷)、文明礼让、文明上网、诚信守法等良好习惯,从而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但却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以“全国首例”为傲的“苏城文明码”,不仅没获得什么点赞与叫好,却引来了从媒体到网友的一片“嘘声”。

一些媒体的评论还算理性和客气。有的直言人性是复杂的,文明也有不同的切面,想靠一个“码”来量化赋分不太现实,其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难以服人;有的担心“文明码”若长期推广,有可能侵入到普通民众隐私生活的界限;还有的质疑苏州推广“文明码”法律依据何在?“文明码”收集的信息是否遵循了“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是否征得了市民的授权?是否会造成行政权力超越法定权限的情况,从而带给公民过度担忧?

网友们的评论则直言不讳。有的网友说:我要是闯红灯受到法律处罚后,还要再根据“文明码”接受警示或惩处,是不是管得过度了?有的网友为家里的老人担心:这个“文明码”存在于一款APP里,那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是不是又要像之前没有健康码那样遭遇到出行障碍?有的网友脑补了很多有可能出现的场景:你去饭店吃个饭,一刷文明码,朋友1000分,可以打九折,你800分,不但不打折,还要上浮一折,你会不会把筷子直接甩饭店老板脸上?

在注意到了外界的声音与议论后,苏州市文明办6日表示,“文明码”正处于测试阶段,以市民自愿注册为前提,得分高低不与个人信用挂钩,对入学、落户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均没有影响,也不会作为二次处罚或惩戒的依据。目前,“苏城文明码”的阶段性测试已经结束,各相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完善,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推出试行。

但是舆论马上又对此提出了质疑:不强制、无惩处,“文明码”看上去没有任何副作用,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而且现在不是怎么调试调整的问题,而是“文明码”该不该上线的问题。

全国首个“文明码”遭遇的尴尬,大概是很多社会新生事物都曾遇到过的。现在,“苏城文明码”已经暂时下线,公众的讨论虽然不留情面,但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苏州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对此表达了正向的态度,表示“我们也在反思,应该在测试前更多征求各方面意见,且没能在第一时间跟进进行充分解读,导致了外界的误解和误读”。

其实,一个社会文明的养成本来就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而且过程必然是循序渐进的,就算有先进的技术可以依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可以让城市治理工作更加高效与智能,但却不能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算法”是冰冷的,我们生活的城市却是需要温度的。政府决策部门在推出新的社会治理工具时,应该提前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才能让好的初衷收获好的结果。读懂了人们为什么不接受“文明码”,也希望今后更多地方的决策者在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社会治理中时,在事关百姓合法权益和切实利益方面做出更周全的考虑。(文丨赵静)

责任编辑:蒋晓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