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第一妖股天山生物12天11板 这些知名游资还在击鼓传花
原标题:创业板第一妖股天山生物(维权)12天11板,这些知名游资还在击鼓传花
{image=1}
记者 龙力
9月8日,创业板人气总龙头天山生物(300313.SZ)再度涨停,实现12天11板,其中包括8个20%涨跌幅限制下的涨停板,至此,该股最近12个交易日内的区间涨幅已经高达494.51%。
然而,即便是股价已经暴涨至绝对高位,盘后公布的3日龙虎榜数据显示,近日依然有部分市场知名游资在积极做多天生生物。
其中,作手新一的常用席位国泰君安证券南京太平南路高居龙虎榜买方首位,买入金额为2844.74万元;知名游资著名刺客的常用席位东莞证券北京分公司位列买二,买入2736.86万元,同时卖出1248.75万元。另外,还有章盟主的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也买入了1290.94亿元,同时卖出2341.54万元。
{image=2}
作手新一为新生代小游资,活跃于各大社交论坛,知名度极高,近期操作剽悍;著名刺客为新生代小游资,常活跃于股吧、论坛、公众号等交流平台,目前资金体量虽然仅千万级,但知名度较高,风格剽悍;章盟主为江浙地区元老级顶级游资之一,资金实力雄厚,尤好在权重大票主升浪上重仓出击,风格剽悍。
为何天山生物股价已经暴涨至此,依然能够获得诸多市场知名游资的积极参与呢?
天山生物主要从事牛品种改良业务,是国家级牛冷冻精液生产单位和国家级良种牛基地,近年来,公司的业绩持续亏损,股价也是跌跌不休,自2017年4月初至今年8月18日,区间跌幅已经超过了七成,并且在本轮暴涨之前,公司股价已经在低位徘徊了很久。
8月19日,在食品板块的带动下,天山生物强势涨停,并且成功实现3连板。
随后创业板20%涨跌幅限制开始实施,市场资金在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的18只个股之外,开始积极挖掘创业板低价股的投资机会。原因主要是这些低价股此前普遍不被市场资金关注,潜伏盘很少,拉升的时候阻力小;同时注册制下创业板引入了ST制度,使得这些基本面普遍表现不佳的低价股避免了直接退市的厄运。
在这场博弈中,此前已经率先3连板的天山生物无疑具有明显的身位优势,辨识度极高,也就因此成为了包括市场知名游资在内的各路资金竞相追捧的重点目标。根据龙虎榜数据,在此之前,参与天山生物的知名游资还包括方新侠、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金田路、宁波桑田路、赵老哥等。
那么天山生物还会继续涨吗?
理论上讲,走到目前这个位置,天山生物的股价已经完全脱离了公司基本面的影响,涨跌更多取决于市场资金在情绪上的博弈,只要有资金愿意继续接力,其股价就依然有继续上冲的可能。
不过,天山生物短期内的股价涨幅确实已经过高了,9月9日起,公司也将再次停牌核查。加之,在20%涨跌幅限制下,一旦接力资金断档,开始杀跌,天山生物的股价也会快速回落。所以此时再继续追高的性价比很低,投资者还需要特别注意风险。
责任编辑:常福强
合成生物界最大项目落户山西 凯赛生物砸40.1亿领投
顶着全球生物制造领跑者光环的凯赛生物(688065.SH)10月11日晚发布公告,公司正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下称:山西综改区管委会)签订协议,拟共同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下称“产业园”)。00011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安排 将迎来1.29万亿投资(股)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于7月13日上午举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防汛抗旱有关情况。0001南方银谷声称择机增持 皖通科技控股权之争再起波澜
同时,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三人还承诺未来12个月“没有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计划,“本次《表决权委托协议》到期后,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6月2日,公司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同时,占公司总股本的0.74%。”6月12日,皖通科技表示,南方银谷及其一致行动人王中胜、杨世宁、杨新子、安华企管合计持有公司27.96%的股份。西藏景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0000神州租车处境堪忧:陆正耀“帝国”梦破灭
2018年,对于陆正耀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这里开始,陆正耀再没有找到汽车领域的风口,他把钱投给了小鹏汽车,对自身的商业玩法不再执着。对陆正耀而言,明天还会好吗?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收购协议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原创崭崩刀功夫财经0000特斯拉“造富”400亿翻倍股 拓普集团“钱”景两难
特斯拉“造富”400亿翻倍股,拓普集团“钱”景两难来源:英才杂志作者|张延陶售价持续下探、国产化率不断攀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自上海工厂落地以后就坦途一片。但对于低价进攻市场所带动的销量提升,特斯拉却更愿意将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承担。即便松下在电池行业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也依然对特斯拉的“疯狂”砍价叫抱苦不迭。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