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应该由谁占有由谁使用?
{image=1}
“2020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9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彭文生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数字货币出现,给金融体系带来比较大的改变,使得金融服务和支付有所分离。不过这仅是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出现的早期,现如今蚂蚁金服和腾讯也在发展金融服务,历史的模式又在重演,先有支付,在支付的体系基础上发展金融体系,发展金融服务。
最后,彭文生强调,在发展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时候,可能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防止垄断也要注重大数据,重视数字货币时代大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很多人认为大数据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创造价值,数据规模越大,价值就越高,彭文生指出,但是数据的规模越大会不会带来垄断的问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应该由谁占有由谁使用、有没有一个公共平台属性等,都成为应该被思考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讲一点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首先,我们如何理解现有的货币架构。现有的货币架构基本呈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中央银行,中间是商业银行,底部是非银行部门,整个体系实际上是通过银行实现的。在这种结构下,支付体系和金融服务相联系,或者说货币和金融服务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历史上看,现代银行体系是在货币和支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货币的早期形式是金币银币,后来金匠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同时提取黄金,可以贷出部分黄金收取利息,这就逐步从支付体系延伸到当今的金融体系。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数字货币出现,给金融体系带来比较大的改变,使得金融服务和支付有所分离。不过这仅是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出现的早期,现如今蚂蚁金服和腾讯也在发展金融服务。历史的模式又在重演,先有支付,在支付的体系基础上发展金融体系,发展金融服务。
平台的优势在哪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何发展得那么快?这主要源于网络效应,货币和平台均具有网络效应,使用的人越多,交易成本越低,更多人愿意使用或参与,两者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样的平台数字货币,或者平台支付体系,和传统金融分离,而且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务,前面的嘉宾也都提到了大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
现在中国央行拟推出的数字货币,实际上绕过了平台数字货币体系,绕过了新型的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数字货币,直接对各个企业提供支付,所以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更大程度上是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并不支付利息。央行对数字货币不付息是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付息的话可能使得银行存款搬家,转移到央行的数字货币,如果不付息,通常老百姓不会持有大量没有利息的支付工具,所以主要目的或主要效果还是替代现金服务。
但问题在于,当前中国的现金已被基本替代,老百姓很少用现金支付了,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替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可能是现在各方特别关注或者担心的问题。我听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对支付宝、微信支付冲击比较大,因为支付宝、微信支付对商家是有收费的,央行数字货币不收费,以后商家有可能会要求消费者只能用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另一种说法是,支付宝、微信支付具有使用场景和社交平台的优势,这是央行数字货币所没有的。未来这可能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我们在发展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的时候,可能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既要防止垄断也要注重大数据,重视数字货币时代大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理论上讲,很多人认为大数据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创造价值,数据规模越大,价值就越高,但问题是数据的规模越大,会不会带来垄断的问题?数据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这个生产要素应该由谁占有?由谁使用?有没有一个公共平台属性的问题?
美国的监管机构对Facebook Libra如此谨慎,谨慎的原因不是说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不好,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固然好,但Facebook已然是庞大的社交平台,如果再涉足金融领域,它将如何平衡商业价值和公共利益,可能是未来需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的分享就这么多,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薛永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