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032

首只纯权益产品亮相在即 2万亿招银理财如何做股票直投?

券商中国2020-09-10 18:00:205

{image=1}

首只纯权益产品亮相在即,2万亿招银理财如何做股票直投?19人团队覆盖九大板块,看好港股机会

经过半年多的团队组建、投研体系搭建,招银理财计划在9月中旬发行公司首只主动管理的纯权益型理财产品。

这只名为“沪港深精选1号”的股票类理财计划,可直接投资A股和港股市场,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比例占净资产80%~95%,还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股指期货对冲权限。

日前,招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朱红裕接受了包括券商中国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详解公司在权益直投方面的理念与打法。

范华透露,目前招银理财对权益直投的投资经理设置考核期为三年,希望以长期考核导向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持续做好深度研究。

截至6月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达2.38万亿,排名市场第二。其中,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规模突破万亿。

用“笨办法”、“慢办法”做投研

问:朱总历经公募、私募投资,再到现在的理财子,您觉得投资理念会不会有所变化?

朱红裕:投资理念上,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变化。

每类平台都有不同的特点。公募是非常市场化、相对比较成熟的资管机构,私募更加细分,而理财子在权益直投方面还处于初创期,我们也很荣幸能在这张白纸上“作画”。

但无论在任何平台做投资,有两点是不会变的:一是需要基于整个平台的体系、力量和优势,不可能脱离平台支持,自己独立就把事情干成;二是这个团队需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能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上要有一个共识和打法。

就我所在的权益直投部门来说,核心理念还是“结硬寨、打呆仗、长期取胜”,更强调用“笨办法”、“慢办法”做投研。

所谓“笨办法”,是要不断地做深度研究。资本市场“聪明人”云集,短期内作出趋利避害选择的占大多数,真正不断地做对长期有利选择的反而同行者寥寥,但这条路更为宽敞。

3月初开始,招银理财权益直投部门就开始不断地做行业、公司的深度研究,目前已经形成近30份深度报告。这些报告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反复讨论、滚动更新,以加深我们对行业、公司的理解。当然,这些工作我们才做了半年而已,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至于说“慢办法”,是我们这个部门不能只从市场上招揽人才,也要从内部培养、选拔。

目前权益直投部门当中,好几个年轻研究员都是我和行业研究主管来带,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后续我们也将建立完善的实习生体系,逐步搭建投研团队的内部培养机制。

假设这两件事我们都能做好,相信两三年后,招银理财的权益直投会搭建一个更加完整的框架和投研体系。

详解权益直投团队

问:招银理财的权益直投团队是如何构成的?

朱红裕:目前我们的权益直投部门一共19人。其中,包括我在内共有3位投资经理,平均具备10年以上投研经验。

另外,去年以来,部门从外部资管和券商等机构引进了10余位市场化的投研人员,包括9位资深行业研究员,覆盖金融、地产、机械设备与新能源、可选消费品、必选消费品、科技与互联网、化工与新材料等九大板块。

这基本上是参照公募基金来配置,而且分工更“专”一些,因为这19个人并不包含宏观、策略、市场等研究人员。

当然,虽然宏观、策略、市场等研究团队放到了招银理财研究部这个大中台上,但同样能够为权益直投部门提供研究支持。

基于现有19人的配置,以后每年我们还会补充一到两个人,在团队基本成形后,主要靠内部培养、内部提拔来建设人才队伍。

如此,权益直投部门能够更好地形成统一的投资文化、团队文化,可承接的资金规模、策略丰富程度都会增加。

问:如何通过考核引导投资经理做好长期投资?

范华:如果一边宣扬长期投资,另一边却对投资经理进行短期业绩考核,其实容易让投资经理“人格分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招银理财一开始就确定了长期考核导向,目前设置的考核期是看三年。

当然,“长期”也是由“短期”构成的。作为一个新团队,权益直投部门目前还没有过往3年、5年的业绩,还是要从一年、两年做起来。

有了长期的目标,投资经理会稍微放心一点,不会因为这三个月的业绩不及同行,或这三个月因为大盘行情不好而产生太大的心理负担,也更容易与管理层建立信任,他们就会愿意去做对长期更有利的决策。

也只有进行长期考核,才能看出投资经理真正的投资能力,而非运气使然。

当然,我们也会经常做一些短期总结,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的投资回顾、业绩归因等等,看哪里做的不够,并不断改善,这是投资流程的一部分。

从近半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整个投资流程都比较顺畅,今年的绝对业绩、相对业绩也不错,有一个很好的开端,所以我们也比较有信心。

构建股票池

问:权益直投团队的股票池情况如何?如何做投资决策?会不会集中投资?

朱红裕:目前我们已经构筑了500多个沪港深龙头优质公司作为基础股票池,其中重点股票池里有大概190只,分别占A股、H股总池子的9%和3%左右。

我们的想法比较简单,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先把一些我们觉得能跟住的重点行业、重点公司先拎出来,后续随着能力边界的拓展、研究的深入,再慢慢扩大这个池子。

在做投资决策时,一方面还是先对这个行业、公司推算出一个三到五年的预期投资回报率,同时考虑置信度因素,也就是我们对这家公司的判断到底有多大的把握,二者相结合。

起初阶段我们也不会过于集中。集中其实是结果,是在对一个行业、公司有深入研究和比较后才有把握去做的配置选择。

当然,集中也意味着可能会丧失投资流动性,还要承受波动性,所以这对后端的研究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还是那句话,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这是原则,投资是灵活的,研究是严谨的。

目前来看,我们对一些个股的研究与讨论还不够,相对分散会是个更好的选择,也能更好地控制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

我们会在每次深度报告出炉后对一家公司有个基础打分,这个打分结果也直接决定了后续的配置规模。譬如某公司打分在3.5以上,就可以配5%,4分以上可以配10%,但已有的近30份报告中,大部分打分都只在3.5左右。

在对一些行业、公司的研究更加深入,理解更为清晰的基础上,再把配置比例提高也不迟,没必要为了集中而集中。

看好港股投资机会

问:招银理财即将发行的这只类公募产品中,港股市场也是重要的投资标的,如何看待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朱红裕:现在港股整体的估值比较低,但结构分化明显,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往后看1-3年的话,港股机会略大于A股。

具体到行业上,重点关注金融地产、医疗(特别是医疗器械)、教育(高教、职业教育)、互联网、电商等行业。

除此以外,我们也会考虑一些低估值的制造业龙头,行业竞争格局从部分龙头充分竞争走向共享市场的过程中,有一些很好的机会。

挑选行业,本质上也是要在行业赛道和行业竞争格局之间去寻找平衡点。需求能实现相对稳健的增长,同时行业竞争格局又很好,这是最好的情况。

问:对A股市场的看法呢?

朱红裕:A股市场近期波动加剧,但对中长期前景我整体还是比较乐观的。

长期来看,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关键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突破。

中国对教育的重视,让我们在享受人口红利后升级至工程师红利。另外,高层和监管层的各项政策着眼长远,让长期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首只主动管理的纯权益产品

问:招银理财于去年11月开业,为什么现在才发行首只主动管理的纯权益产品?

范华: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客户可选择的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在以“固收+”为主的同时,权益类产品也随着市场火爆而备受关注,所以我们一方面是顺应潮流。

其次,招银理财已经在5月份发行了一只规模较小的纯权益私募FOF产品,目前来看,无论是业绩还是客户接受度都不错,为权益直投产品的发行奠定了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筹备阶段就已经开始组建权益投资团队,经过大半年的组建,基本上搭成了一个可以支撑做权益直投的投研体系,所以现在也合适对外发行首只主动管理的纯权益产品。

朱红裕:其实三四月份的建仓时点更好,当时我们的权益直投团队也大部分到位,但为什么没有在当时发产品?因为团队的磨合、投研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可以说,当时我们对一些核心行业、核心公司的跟踪还没有进入状态,能力边界相对有限。这时候为了发产品而去发产品,不符合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

选择目前这个时点发行首只纯权益直投产品,也是考虑到团队磨合、内部体系和流程都已经相对顺畅,能力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所以做了这样的安排。

问:与其他资管机构的权益产品相比,此次招银理财发行的产品差异何在?

朱红裕:就投资范围来说,“沪港深精选1号”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比例占净资产的80%~95%,这点和公募产品没什么差别。

区别在于,考虑到一些极端情况的应对,为了保护客户利益,我们保留了应用股指期货工具的权限。

不过这个工具我们会慎重使用,或者绝大部分时间都不会用。至于说什么时候才用,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我们整个投研体系的结果显示股票市场性价比很低,相对其他资产不具备长期吸引力;二是我们没办法选出好的股票了。

除此以外,相较于公募,理财子在渠道、企业客户调研方面更具优势,能更深入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寻找优质标的。

当然,我们也在学习一些市场上的头部公募,但不是完全仿照,而是集各家之长把招银理财的权益直投真正做起来。

权益投资占比提升是确定趋势

问:回到招银理财整个公司的层面,我们在权益投资方面的布局是怎样的?

范华:整体来看,在权益投资方面,目前招银理财已经有了一个50人左右的权益/多资产投资板块。

具体细分为几个部门,包括直投A/H股的权益投资部、专门进行FOM/MOM投资的委外投资部,还有投资股、债、非标的多资产投资部,经营外币理财的跨境投资部,以及量化衍生品投资部。

做这样一个细分,其实在架构上也更接近于海外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

问:目前公司权益投资占比如何?对未来的占比提升有何预期?

范华:这需要分两部分来考虑。首先,招银理财接受母行委托管理的老产品中,涉及部分权益投资,但按照监管要求,老产品是在逐步压降的,所以将来这块的权益比重会逐渐缩小。

而新产品是完全净值化的,有多少会投到权益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客户的需求决定。这个我觉得很难去给出一个比例。

当然,未来理财子的权益投资占比提升是一个确定趋势,但我觉得大家可能高估了潜在的规模或者说占比提升的速度。

一方面,老产品在逐步压降,很难在这部分去大量配权益资产;另一方面,新产品中有多少能做权益投资,关键还得看客户的接受度。

问:可以看到,目前理财客户对产品净值的波动容忍度还是比较低的,招银理财在做权益投资时如何减少这方面的影响?

范华:受债市调整影响,今年6月部分理财子公司产品净值回撤幅度比较大,其实从投资角度来说,这个波动是在容忍范围内的。

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多投资者教育相关的工作,希望客户理解投资,接受这种正常的波动,来换取更好的长期收益;同时,我们也通过一些措施,希望把投资管的更好,减少净值回撤。

就权益投资方面来说,主要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仓位的把控,二是借助一些衍生工具(譬如股指期货、期权)来对冲下行风险。

朱红裕:其实股市波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反而提供了调仓的机会。

但在权益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确实要跟客户、渠道都讲清楚,我们这是个类公募的产品,是积极进取型的高风险产品;同时,在产品起步阶段,我们在投资端也会更加稳健,在组合搭建过程中的行业相关度、集中度层面都做好管理,让客户能逐渐接受正常的波动。

在客户认同度、风险接受度更高的阶段,我们也可以尝试发行更长期的产品,譬如三年期的,这样对客户跨越周期赚钱也更有保证。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5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