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338

高瓴张磊: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不着急,慢慢来

新浪财经2020-09-12 10:24:092

高瓴张磊: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奉行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来

张磊/文

张磊校友的《价值》,恰好诠释了年轻人自我价值投资的真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有何成就,只要坚持追求真理,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和独立,不断创造价值,就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上实现人生的意义,这也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本意。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今年6月,高瓴低调的度过了15周年庆。作为植根于中国、着眼于全球的亚洲基金之一,高瓴一向低调,但其所投资的诸多项目却非常亮丽。从腾讯到京东,从滴滴到美团,从格力到蓝月亮,每一个项目都堪称业内经典。这些经典投资的背后,高瓴始终恪守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理念——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上,也坚持投资真正选择做时间的朋友的人才。

近日,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首部新作《价值》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他详细阐述了高瓴的人才观。

以下内容摘自《价值》一书

{image=1}

书名:《价值》

作者:张磊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在投资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在投资机构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市场上通常把投资人简单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型、社交型、研究型,而高瓴更重视的是最后一种,有研究特质的人。这一人才标准,不仅限于选拔投资经理,还是对高瓴所有岗位的一个基本要求。

花大量时间在员工培养上

好的研究型人才三分靠天赋,七分靠训练。天赋是一个人的基本盘,意味着是否足够聪明,是否足够想赢,是否有探究事物本源的好奇心。我们相信,经过多轮人才招聘的检验,进入公司的新人,都是具备强大自驱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璞玉,公司要做的是,通过磨炼、培养和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学到正面的经验,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尽早迈向更大的舞台。所以,我们会竭尽所能为新人创造发展的空间、学习的条件,允许新员工有成长的过程,花大量时间在员工培养上。

员工培养的过程,其实是引导员工与公司文化、组织机制相互匹配和融合的过程。高瓴一直把自己看作永远在路上的“创业者”,我们要随时拥抱变化,学习全新的事物,进入崭新的领域。所以,在高瓴,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同事,都有很多机会去跳出舒适区,接触自己未曾涉猎过的领域,去做自己并不熟悉的事情。就像高瓴在持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一样,每个高瓴人也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边界的时候,理性的好奇、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激发,从而收获最快的成长。

当然,这种成长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难免有失败和挫折。我们会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容错空间。另外,我们也会创造条件,让员工分享得失,一起帮助其分析和复盘,积累成长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要让员工明白,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能做到90 分、100 分,我们更看重潜质、价值观、驱动力。

较好的员工成长环境还得益于足够扁平的组织机制。扁平的组织机制能够保证更多有价值的想法随时被听到,即使是一个新人的观点也能得到足够的尊重,会有人关心,会得到反馈。我们强调“多汇报、少请示”,鼓励包括新人在内的员工不怕露怯,勇敢表达。哪怕是“微判断”,也要及时提出来,不要奢望一次汇报解决问题。我们也要求团队领导者对员工的想法迅速给出反馈,反复消化,不断迭代。

这个对新人来说尤其关键,尤其是经历过其他层级化组织的新人,会被这种及时的反馈所鼓舞。在新人看来,有业内成熟干练、积累深厚的一群人在听他们提出的策略,在帮他们分析、验证、纠正和提高。这种文化,会迅速释放新人的表达欲望。因为大家知道,勇敢表达,就是在争取难得的学习和被帮助的机会。

员工的成长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素质和业务上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与公司形成情感上的连接和默契。在团队内部,我们也会努力营造一个更好地倾听反馈和给予关怀的氛围,让新员工知道,公司能看到他们的努力,理解他们。我们力争做到,对员工提出方向性的引导更多,而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更少。要引导员工往正确的方向上走,但不能特别要求事情做好的标准是什么。有标准,每个人都可能拿标准去比较,而一味的比较并不利于员工的长期发展。我们更希望,每个高瓴人会在公司组织文化的熏陶和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标准”。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成长路径。还是那句话,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奉行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来,给予其充足的成长时间。

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一般来说,高瓴的员工依靠自我驱动的学习热情,加上公司文化、运行机制、业务实践的打磨,能够积累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对高瓴来说,是一种人才培养机制,对每一位高瓴人来说,也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期许。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毛主席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写道“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从远处、大处着眼,要看未来,看全局。这常常是高瓴给创业者的建议,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位高瓴人的工作和生活。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骄不躁,持之以恒,时间终将会成为你的朋友。

我们也看重对人才考核的连续性,保证高瓴人能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回报。在激励机制安排上,我们强调长期性,并不简单以短期回报倍数作为考核结果。

高瓴也希望为员工提供一个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平台,通过公司全周期、全链条的投资生态,让每一位员工可以尽情挥洒激情,伸展抱负,得到立体的、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拥有不一样的格局、视野和丰富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的职业成就感。

当然,“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每个人能走得更远的,归根结底还是自我驱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是持续解决社会痛点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收、消化平台和实践提供的输入,不断提高自己思考的维度,与公司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

2020年9月14日20:00,高瓴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磊与奇绩创坛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陆奇,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斑马资产联合创始人及合伙人庄辰超,国仪量子首席执行官贺羽聊聊《价值》。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