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150

华为对台湾经济影响“立竿见影”

10000100002020-09-13 18:27:180

原标题:华为对台湾经济影响“立竿见影”

(文/吕栋 编辑/庄怡)“华为急单成为台湾出口创新高的主因”、“华为是索尼的主要摇钱树”、“断供华为将不可避免地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随着美国制裁禁令即将生效,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期开始愈发感受到华为对本地半导体企业的影响力。

受影响最明显的首先来自台湾地区。据台湾《经济日报》9月11日报道,受益于华为近期的大量囤货,台积电、联发科等超过20家当地半导体厂商8月营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岛内人士直言,华为订单已对台湾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

而以三星、海力士等厂商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华为“急单”影响下,8月也脱颖而出,出口额同比增长超4成。《东亚日报》指出,华为已成为韩国存储芯片的核心出口对象,“断供”影响不容小觑。

当然,日本也不会“幸免”。《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哭诉”,对于占对华为零部件供应约3成的日本企业来说,美国禁令影响巨大。若禁令真的生效,仅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就有近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的供应将停止。

事实上,受美国禁令“伤害”的也包括其本国企业。今年3月,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警告,在半导体领域限制对华贸易甚至直接“脱钩”,将永久性损害美国半导体产业,并最终导致其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对美国负面影响显著。

{image=1}

“台湾出口表现都是拜华为拉货所赐”

在美国政府接连出重手打压的背景下,在短时间内想方设法囤积更多的关键芯片,成为华为将业务继续下去的当务之急,而这让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近期的业绩受益颇丰。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受惠于华为拉货以及传统旺季效应,台湾地区上市的半导体厂商8月营收环比增长逾1成,同比增加13.21%,超过20家半导体厂商当月营收创历史最高纪录。

{image=2}

岛内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发文指出,华为订单已对台湾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8月台湾地区出口总量为311.76亿美元,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8.3%,是史上首次单月出口超过300亿美元。

“在这次疫情中,台湾出口表现可圈可点,也是华为带来的冲高效应。8月台湾电子零部件出口1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这都是拜华为拉货之赐。8月出口中,华为的急单约占10到15亿美元,这才是撑高出口创单月历史新高的主因。”他直言。

在具体的企业中 ,主要为华为海思代工制造Soc芯片的台积电8月营收达1229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87亿元),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15.8%,创下历史营收新高,前8个月营收同比增长31%。

岛内行业人士分析称,台积电8月营收创新高,显示海思急单密集在“最后关头”出货,特殊制程产能满载,扮演推升营收缔造新高的重要动能。

台积电2019年财报显示,华为贡献近4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占比达14%为该公司第二大客户。虽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坦言“不想失去华为”,但在美国封杀下该公司并未计划继续为华为供货。

另一家台湾芯片设计企业联发科8月营收同比增长42%,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当月合并营收达327.16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6亿元)。

{image=3}

事实上,联发科原本不在美国商务部5月公告的华为禁令范围内,但8月美国扩大禁令范围,进一步限制华为取得使用美国软件、技术与设备生产的芯片。随后,岛内传出,华为开始向联发科扩大拉货需求,希望能将下半年出货的产品一口气拉足。

岛内人士指出,华为在8月的拉货力度几乎是能给多少就拉货多少的状况,因此带动联发科4G/5G手机芯片出货全力冲刺。另外,加上5G手机芯片拉货进入传统旺季,成为联发科营收新高的重要原因。

除台积电、联发科等知名厂商外,华为在岛内的芯片供应商联咏、敦泰、升佳、瑞昱与义隆电8月营收也都创下历史新高,半导体封测厂商与基板厂商运营也连带受惠,包括日月光、精材、精测、雍智等公司8月营收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台媒钜亨网以《华为急单效应是糖果也是毒药》为标题报道称,虽然岛内华为供应商短期受惠客户急单,业绩表现亮丽,但是9月15日后缺少华为订单后,其他客户能否填补华为订单缺口,将是影响这些公司未来业绩表现的一大变量。

{image=4}

对此,前文提到的谢金河也在文章中表示,一旦停止出货华为,联发科、台积电等岛内厂商将首当其冲,甚至会严重冲击台湾地区的出口表现。

他还指出,相比台积电,联发科出货华为比重高,一旦停止出货,未来运营将面临严峻挑战,且冲击将比台积电大很多。8月28日,联发科对外证实,已经依照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同时重申将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

谢金河认为,随着华为急单告一段落,如何填补空缺成为台湾企业9月中下月后的当务之急。

日韩均认为“受影响巨大”

众所周知的是,半导体目前已成为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化与合作的国际化产业,因此美国对华为禁令影响的不仅有中国台湾地区,日韩等国的半导体企业同样无法幸免。

《日本经济新闻》9月10日报道指出,在美国制裁禁令之下,仅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就有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亿元)规模的零部件面临供给停止的风险。

随着华为禁令生效日的迫近,韩国与台湾地区一样,半导体出口开始骤增。

9月11日,韩国关税厅发布数据显示,9月前10天出口额同比减少0.2%,而8月同期减少23.7%。这其中,无线通信设备、石油制品、汽车零部件出口表现低迷,但是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43.2%。

从不同国家来看,韩国面向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9.7%,增速排名各国第一。分析师指出,韩国对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长,主要是华为希望赶在美国禁令生效前大量囤积芯片,这大幅增加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两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的订单。

根据中国商务部9月10日发布的数据,今年1-8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高于我国外贸进口17.6个百分点。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指出,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大国,中国半导体需求量稳步上升,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2019年其共从韩企购入11.85万亿韩元(约合683亿元人民币)的产品,主要由芯片、半导体制品及显示器组成,而该金额占据当年度韩国对华出口的电子装备总额的近6%。

在美国禁令压力下,《韩民族日报》9日报道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实际上已停止向华为供应存储芯片(DRAM)。报道还援引韩国证券界的分析称,华为去年在三星电子销售额中占比为3.2%,在SK海力士的销售额占比为11.4%。

{image=5}

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认为,华为作为韩国存储芯片业核心的出口对象,如果长期对其“断供”,将不可避免地给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打击,存储芯片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将加大。

在此背景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向美国申请对华为出口许可。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业界有关人士透露,由于对现有主要客户停止供货,目前韩国企业正计划争取多元化的供应链,增加对OPPO、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供货,以弥补“断供”华为的损失。

今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三星登顶榜首,这背后无疑是对半导体零部件的巨大需求。《日本经济新闻》对此坦言,对占对华为零部件供给约3成的日本企业来说,美国禁令影响巨大。

根据华为2018年披露的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日本企业入选11家排在美国和中国大陆之后,包括富士通、广濑、村田、索尼、住友电工、东芝存储等厂商。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在日本,索尼在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方面,对华为每年可能有数千亿日元的交易。报道直言,对索尼来说,向华为等供给的图像传感器是主要摇钱树。因此,索尼正讨论向美国政府申请向华为出口传感器的许可。

令人担忧的是,据《韩民族日报》报道,韩国业界有关人士对申请批准看法消极,称“在美国积极制裁华为的情况下,无从得知会不会批准交易,申请本身就需要小心谨慎”。

韩国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专家、律师李秀美(译音)也表示,美国政府的基本方针就是不会向与华为相关的半导体产品发给许可,新禁令生效后,获发许可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日企开始与韩企做法相同,寻求客户多元化。例如,液晶面板企业日本显示器(JDI)正在讨论向OPPO、小米和Vivo等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扩大供给。

面对美国封杀,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日前在座谈会上表示,美国现在对麒麟芯片的打压,对华为终端特别是高端手机业务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但是相信华为能够解决。他同时提到,华为会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同时会帮助前端的伙伴完善和建立自己的能力,相信若干年后会有一个更强大的海思。

今年3月,波士顿咨询(BCG)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对中美技术贸易的限制可能会终结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报告中,波士顿咨询公司给出两种情况下的评估,第一种假设是“美国维持现有的对华出口限制和技术管制”,第二种假设是“彻底终止双边技术贸易、技术领域对华脱钩”。

测算的结果显示,在前者的假设前提下,影响将在2-3年后显现,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营收将减少55%,全球市场份额下降8%,全球营收减少16%,研发投入下降13%-25%。

若第二种情况发生,中美出现“脱钩”,那么影响将在禁止决定作出后立刻产生,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全球营收减少17%,研发投入下降30-60%。

报告中指出,无论是维持现有对华出口限制还是技术领域彻底对华“脱钩”,都将在未来几年导致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营收大幅下降。而企业收入大幅减少,必将导致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并在美国半导体行业造成15000-40000个高技术人才流失。

{image=6}

责任编辑:武晓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