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866

嘉和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高瓴资本、淡马锡等为股东

独角兽早知道2020-09-14 08:51:300

编辑 | N姐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嘉和生物是一家正在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一直在研发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及十款最畅销药物中的五款。

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公司建立了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其中据招股书提到有6款候选药物,在治疗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方面极具潜力。

药品开发到上市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审批流程,要经过多轮临床试验再到上市申请,目前嘉和生物还未有药品上市,有18项临床试验在亚洲进行,公司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三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及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多项临床研究新药申请(IND)。

{image=1}

现有产品管线

自2007年创立以来,嘉和生物的战略重点一直集中于主要治疗领域,该等领域在肿瘤、自身免疫及其他慢性病方面拥有大量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例如,该公司已为针对乳腺癌的疗法(包括靶向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候选药物及一组先进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候选药物)以及针对多种肿瘤适应症的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候选药物制定系统及综合的开发计划。近年来,除在中国上海及美国旧金山建立的研究中心外,该公司亦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研发佈局,以建立及丰富新药产品管线。

截至2020年6月22日,该公司主要凭内部能力建立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该等药物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涵盖已知及新型生物学通路。该公司目前有17项临床试验正在亚洲进行,预计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分别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提交两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及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四项临床研究用新药申请(IND)。

{image=2}

该公司已挑选出六款主要候选药物,在治疗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方面极具潜力。主要候选药物包括GB491(lerociclib),一款差异化的口服CDK4/6抑制剂;GB221,一款新型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geptanolimab (GB226),一款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GB492,一款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预期将联合GB226发挥协同效应;GB242(一款英夫利昔单抗(类克)生物类似药);及GB223(一款前景广阔的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ANKL)单抗候选药物)。该公司亦拥有强大的尖端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组合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该公司目前尚无获准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亦未自产品销售中产生任何收益。于业绩记录期间,该公司主要通过按服务收费合约向客户提供研究及制造服务产生收益。

截至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按服务收费合约产生的收益分别为人民币690万元、人民币1300万元及零;政府补助分别为人民币1120万元、人民币830万元及人民币150万元;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2.88亿元、人民币5.23亿元及人民币1.42亿元。

{image=3}

临床开发过程漫长、成本高昂,费用支出是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司的费用支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和财务成本,其中研发开支的占比最高,2019年的研发支出为4.4亿,占三项费用支出比例的82%,其次是行政开支,财务成本的占比较小。由于研发成本和行政开支急剧上升,导致2019年嘉和生物的亏损扩大。

嘉和生物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可谓明星云集,高瓴资本旗下HHJH及HM Healthcare为控股大股东,康恩贝旗下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为第二大股东。机构方面除高瓴资本,淡马锡旗下的Aranda Investments、海通开元旗下HaiTong XuYu、Yingke Innovation Fund、CPED Pharma及诚妙均持有其股份。

责任编辑:张海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