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061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需迎接三大“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9-15 03:46:050

原标题: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需迎接三大“考验”

刘玉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

日前,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市相关委办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简称《纲要》)、《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简称《数贸试验区方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数据交易所方案》)。其中《纲要》提出要体系化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六大方向”、实施“九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综合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北京要实现上述目标,或需在以下三大方面进一步加强探索。

首先是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数贸试验区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实现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在所有流动中,数据流动是未来的关键。数据流动体系在数字经济中将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数据流动的自由度和安全度,直接影响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也决定了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格局。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在数据分类、分级流动方面的探索将会对全国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将面临三个关键挑战,一是能否发展出数据流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是否能进一步完善流动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2020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给出了相关数据安全标准建设的宏观指导建议。但数据流动作为高度实践性和技术性的领域,对试验区来说将要发挥重要“试验田”的作用。三是能否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大数据企业?

二是挖掘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2%。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最早实现城市网格化治理的首善之区,在城市数字化建设、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但近年来其他“后起之秀”的发展迅猛,表现不容小视。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重庆的“制造重镇”和“智慧名城”,湖北的“智慧湖北”和“光网城市”建设工程等均展现出了鲜明的发展特色和区域吸引力。在数字治理方面,数字福建的“马上就办网上办”;广东构建整体推进、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等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浙江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江苏近年来在积极打造物联网技术创新先导区、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方面成果丰硕;上海推出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四川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力;天津在大力推进智能终端产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等。

客观而言,北京作为我国10个信息化发展水平第一方阵的省(市),如何突出其数字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先导性?这既是挑战,更是动力,是推动北京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三是细化以数据交易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路径。《数据交易所方案》所强调的五大功能定位突出的是“平台”作用。数据交易所如何推动数据交易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我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供应国,约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25%。制造业大数据将会是未来数据交易中的重要领域,建设国际性大数据交易所,产业数据交易问题需要分领域、分门类开展单独探索工作。推动产业数据的交易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一方面,有利于在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已有成果的同时,推动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经济和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数字经济的国际化融合、数据的跨境安全流动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涉及到数据生产环节的流动性问题,数据共享环节的公平性问题,数据流动环节的效率问题,数据消费环节的定价、质量问题,数据跨境流动的不确定性、安全性问题等。北京在此大背景下出台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全国数字经济先导区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突破国际数字化变局、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支柱。

(作者:刘玉书 编辑:洪晓文)

责任编辑:王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