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电池日”公布重磅技术突破 将如何震动新能源电池产业?
{image=1}
来源:福布斯中国
文:福布斯中国
北京时间9月23日清晨4:30分,万众瞩目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及“电池日”活动在加州弗利蒙特工厂举行。其中,“电池日”是特斯拉首次专门针对电池技术举办的发布会。
发布会上,特斯拉公布了全新的“4680”型电池,续航里程提高16%,能量密度提高五倍,动力输出提高六倍。
同时,马斯克还公布了一系列新技术,包括无极耳、阴极无钴、阳极生硅等新特性,并透露新电池已经开始在一家工厂生产,将需要一年时间达到10千兆瓦时的产能。
此外,马斯克表示,要降低电池的成本,并建立一家自己的超级电池工厂,自己负责电池设计、生产和选材等工作,以加速电池产能,降低制造成本。
总之,一旦达到这些预期,电池续航能力将提高54%,成本将下降56%,超级工厂的投资将下降69%。马斯克还表示,约三年后,特斯拉有信心制造并推出2.5万美元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这枚“重磅炸弹”,不仅将震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对电池制造商以及电池材料商带来巨大影响。
电池是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关键
据数据显示,一台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系统成本占到35~40%,可以说电池已成为决定整车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正如马斯克所说,三年后推出2.5美元(不到17万人民币)的车型,其中电池的贡献自然不言而喻。此前,国产Model 3的大降,已经让国内“造车新势力”倍感风声鹤唳。一旦,特斯拉将电池的成本继续下降,势必将再次震动整个行业。
如今,特斯拉依托上海工厂,正在推动国产化的进程,其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销量。2020 年2月3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公告,成为特斯拉锂离子电池供应商。目前,上海工厂产特斯拉Model 3已经开始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以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取代三元锂电池,特斯拉已用行动证明是降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方案。
酸铁锂电池的另一个优势是循环寿命长。据数据显示,普通的使用三元锂离电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循环次数为大致为800次左右,而使用磷酸铁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循环次数为2,500次左右。可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要强于三元锂电池。
而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能力问题,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来看,早已有了解决办法。最近,依靠“刀片电池”即将上市的消息,比亚迪股价持续上涨。“刀片电池”在原有磷酸铁锂电池的高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元锂电池的高续航特点,因为它的密度已经接近三元锂离电池。最重要的是,其成本更低。
此外,从特斯拉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新电池的特点“无钴”来看,磷酸铁锂电池也符合要求,因为其本身材料中就“无钴”。
但是,特斯拉是否会用磷酸铁锂电池完全替代三元电池,目前仍然还不得而知,而从节省成本这一趋势来看,更换不同类型的原材料的可能性颇高。但是,这也要由特斯拉自研的成果和工厂的产能来决定。
除了宁德时代之外,松下、LG化学等电池厂商,均一直坚持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据悉,特斯拉一直在与电池供应商讨论方案。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
就在亚洲股市开盘后,特斯拉电池供应商股价齐跌。松下(PCRFY)股价大跌超过4%,LG化学(051910.KS)股价大跌4.5%,宁德时代(300750.SZ)股价下跌近4%。就连特斯拉(TSLA.US)自己也大跌5.6%,市值蒸发500亿美元。
业界认为,原因在于特斯拉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发布不及市场预期。在会上,马斯克曾表示,这些技术确实能用,但是目前仍然无法大规模生产,特斯拉已在加州设立了一个试验工厂,来解决目前依然面临的问题。
港股方面,港股电池板块开盘即上扬,其中比亚迪(01211.HK)涨超1.69%,比亚迪电子(00285.HK)涨超0.77%。A股方面,比亚迪(002594.SZ)、蓝海华腾(300484.SZ)、中颖电子(300327.SZ)、东方精工(002611.SZ)等锂电池概念股也均大涨。
值得注意的是,金力永磁(300748.SZ)盘中大涨近20%,股价一度逼近涨停。昨日,金力永磁发布公告称,于9月21日与特斯拉签署了《零部件采购协议》,将为特斯拉公司提供稀土永磁产品。受此影响,稀土永磁概念股集体高开。
金力永磁主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高性能钕铁硼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主要应用于驱动电机,可以大幅减轻电机重量、缩小电机尺寸、提高工作效率。据悉,特斯拉入门级的Model 3已全部采用稀土永磁电机。
稀土永磁虽然与电池关系不大,但可以预见的是,为了降本增效,特斯拉已经开始从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着手了。
尽管特斯拉的“电池日”已经给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受此影响,无论是原材料、电池生产商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都会做出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而从9月22日的消息来看,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计划增加而不是减少向松下、LG和宁德时代等供应商购买电池。
但谁能保证,这是否是马斯克为了三年后实现大规模生产自研电池的“缓兵之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