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910

百度的二十不惑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9-23 20:50:000

原标题:极客公园

放下才能不惑,不惑才能新生。

20 年前的一天,作为记者的我,在北京海淀的北大资源楼,被邀请参与了一次和李彦宏的交流。

那时候百度刚成立,这公司名字我都是第一次听,业务更是听着有点不懂。因为李彦宏最早原本是想给门户网站做技术供应商,刚决定转型做大众易用的搜索引擎,对于搜索的意义,未来的价值,还说的并不清晰。

我回来后想都没想,啥都没写,就去忙别的选题了。李彦宏后来当然没说啥,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当时的判断力实在有些问题,这个故事 20 年来对我一直是个‘自黑梗’。

时间飞逝,今年是百度成立 20 周年,我认识李彦宏也有快 20 年了。

时间,对一个企业有可能是‘朋友’,也一样有可能是‘敌人’,如果看看这 20 年百度发展的波澜起伏,你会发现李彦宏身上,有个与时间相关的‘故事线’。

今天我决定写一篇,把 20 年前的‘坑’填上。

{image=1}

亦敌亦友的‘时间’

如果要用个‘超简史’来概括百度这 20 年,我个觉得那就是三个阶段:从‘时不我待’,到‘时不待我’、再到‘我不待时’。时间这个东西,对于李彦宏来说一直游走在‘敌友之间’。

20 年前,百度在中关村起步,一间不足 20 平米的办公室,一个不过七人的团队,李彦宏带着超链分析专利留美归国创业。

那是中国互联网爆发的前夜,这百度正好解决 PC 互联网信息分发的关键问题,甚至推动了恢宏的中国互联网时代到来。

这个阶段,对百度和李彦宏来说真的是‘时不我待’,天时地利让百度的业务基本上顺风顺水,仅仅依靠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就能势如破竹。时代的球杆,抡圆了在百度的技术产品上,打到了完美的‘甜蜜点’。

百度没辜负时代的机遇。成立五年,百度就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当时还创造了美国资本市场 200 多年来海外公司单日涨幅最高的记录。这种甜蜜持续了很久,2011 年,百度的市值一度超过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李彦宏成为了中国首富。

但过于甜蜜的东西,往往也有毒。

很多人把 2010 年谷歌退出中国当作百度的‘天上掉馅饼’,这是个很大的误解。百度的市场份额很大部份是靠自己的技术产品打出来的,那一代百度产品人的优秀,直到今天在业界依旧被称道。

现在来看,其实谷歌的离开对百度有害而无利。当百度上市几年,正在向世界级企业攀登的关键时候,最大的敌人,恰恰就是自己超过 70% 的搜索市场份额和完美的商业收入模型。没有合理的负重,没有思维不同的对手,那么在战略和组织层面,百度的肌肉很难随着时间得到有效的强化。

而就在这时候,时间开始悄悄变成‘敌人’。也就是在百度最辉煌的时刻,移动互联网的萌芽出现了。

其实早在 2003 年前后,李彦宏身边就有不少人和他说,一定要重视移动互联网,未来手机这个终端很重要。但在那时的李彦宏还在 PC 互联网‘时不我待’的突进,又怎么能分出精力和视野接受这个命题?

‘这么小的屏幕,那么慢的速度,每个字节都要付费,我们不知道怎么把移动互联网做得更好,我们不 Ready。’李彦宏曾经和我复盘过他当时的思维过程。一边是 PC 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一边是还不成熟的未来趋势,李彦宏说自己这种‘再看看’的心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好像就麻木了,总觉得可能还不会来。’

但是就在百度市值成为国内科技公司第一的 2011 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明显已经来了,当真正看清了时代的变化,李彦宏说自己确实是有点慌。他形容看到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心情,像是‘被冲了一下子,觉得有点脚跟站不稳的样子’。

从‘时不我待’一下子变成‘时不待我’,时间瞬间从朋友变成了敌人,这对谁都是巨大的刺激,也就是那个时候,李彦宏接受了这个现实,下决心‘要把移动互联网拿下来’。

2012 年,李彦宏在百度内部发表公开信,呼吁全体员工要有狼性文化。还告诫同事们要不惮于改变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跟随用户习惯的迁移走。他的原话是,‘这个时候抗拒市场的变化是很危险的,不如革自己的命’。

这些战斗动员的紧张感,在百度前 12 年很少出现,李彦宏平时温文尔雅,但这个时候遭遇了时代的‘围攻’,他自己也需要带头‘战吼’,直接拎着刀冲上去了。

我记得在 2015 年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彦宏提到了他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决心。他列举了百度 2014 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当时的净利润率是 29%。再往前推两年,2012 年百度同期的净利润率是 53%。两年时间,利润率下降得这么厉害,李彦宏说:‘这其实表明了一种决心,就是我不在乎华尔街怎么看,我不在乎我的股价会再跌掉一半或者更多,我一定要把这事儿做成。’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和语气里面和平时温文尔雅反差巨大的‘内心咆哮’,让我印象颇深。

随着李彦宏亲自抓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决心,到 2014 年第四季度时,百度移动搜索量超过了 PC,移动端的收入也超过了 PC。百度从被时代的围攻中突围了。

但这段故事也有不少遗憾,百度在 2015 年,2016 年举旗的 O2O 战略以失败告终。有报道说,百度内部曾经复盘过,认为 O2O 战略是对的,没打出来有很多因素,‘不仅要战略对,战略路径也要对,领军人物也要对,要有相应的文化、管理、机制’。

而这些东西可能就是百度在当年‘时不我待’的黄金年代,因为压力负载不足,还没有准备好的。

时间是个有趣的东西,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遭遇挑战甚至经历失落的时候,李彦宏作为一个技术人原生的技术敏感和好奇心,也在埋下未来的种子。

2012 年李彦宏有一次和我很兴奋的说他请到了一位优秀的 AI 专家,并且组建了团队,开始探索 AI 技术的新发展,他相信这个技术未来会对社会和商业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李彦宏一直觉得搜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的问题。所以这件事他在 2010 年就已经开始推动了。如今百度的 CTO 王海峰也是在这一年加入百度,为百度创建了自然语言处理部。

AI 技术的发展过去 10 多年一直在提速,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光芒下,2015 年前几乎很少被业界深入关注。

2017 年 1 月,百度正式宣布了新战略,就是要‘夯实移动基础,决胜 AI 时代’。这其实是说守住基础的用户阵地后,百度开始不再环顾看别人,而开始专注于自己对下一个时代的‘投注’。我觉得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彦宏真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和解’了。

这些年我和李彦宏的交流中,真觉得他本质上是一个超级热爱技术的极客。当年我问他在做的哪件事让他最兴奋?李彦宏说:‘AI 处在技术井喷的阶段,我们这些极客是在新技术领域是对技术演进最敏感的人,是最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

也许对于李彦宏来说,技术和商业只有在一条线上的时候,才是他最能找到事业快感的时候。如果说存在着‘产品型企业家’和‘技术型企业家’,李彦宏应该是属于后者。

如果说前者抓得准市场需求,善于顺势而为,水银泻地;那么后者则是看得到技术动能,长于日拱一卒,滴水穿石。时代对这两类企业家都是公平的,他们的长短,都有机会和时代共振。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更像是一次被外界刺激激发了‘肾上腺素’的搏斗,但是一家公司,一个创始人归根结底的原力,是内心更丰富的‘荷尔蒙’在起作用——也就是那些自己相信和热爱的东西。这显然会更持久一些,也让创业这件事‘更值得’一些吧。

我觉得,从当年的搜索技术到现在的 AI,李彦宏似乎找回了自己的从容感。有一次他跟我说自己找回了当年做搜索时的熟悉感觉。他说:‘百度很自然地慢慢发展出了一套人工智能的技术。我相信等到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天真的变得成熟了,市场上能够起到作用的时候,属于我们的日子就终于回来了。’

从‘时不待我’,到‘我不待时’,我觉得挺好。商业世界原本就不只是乘风破浪的顺势,很多时候也要靠披荆斩棘的建设。

一家 20 周年的公司,对自己的下一个 10 年找到信念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型企业家回到自己的‘原力’也是很重要的。这对百度和李彦宏来说,也是一种回归和‘不惑’吧。

{image=2}

不惑

一家公司的 20 年,对创始人而言也是特殊的。创始人的身份、位置,及功能都要随着一家公司的成长而变化。在李彦宏身上,可以明显看到这条变化的路径。

早期,可以把李彦宏看作是公司 CEO+CTO,他掌握核心技术,并且清楚地知道技术应用和落地的方向。

李彦宏说,作为这样一个身份,‘你必须能够有准确的判断,这项技术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如果判断错了,那对于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但另一方面,对新技术的钻研,又让李彦宏感到兴奋,因为这‘既是自己的兴趣,同时这些东西也符合市场的需求。’

只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不能只关注他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他需要对公司的营收负责,对公司的战略进行把控。往往这时候,创始人就必须走出他的舒适区。

现在想想 2012 年李彦宏在公司喊出狼性文化的口号,其实更像是李彦宏内心呼喊着在向团队‘求援’。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确实太需要身边有这样的一群狼性力量存在了。

然而,现实都是残酷的。这家自己创建的公司的问题,最终还要自己解决。不管李彦宏是个什么性格,他就得自己先成为这样‘狼性’的人,并且培养出更多这样的人。

每个企业都会经历从 0 到 1,从 1 到 10,从 10 到 100。每个阶段,创始人在战略思考、落地执行、核心团队、企业文化等方面投入的时间比重都是不一样。

看起来百度当时已经在从 10 到 100 的阶段,企业的文化很重要,但我觉得其实在每一次时代变化里,企业都需要‘重启’,重新走一遍从 0 到 1。

而那个时候面对移动互联网,百度不管收入多高,公司多大,一样面对的是从 0 到 1,这个时候谈文化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创始人双手沾泥,站在一线去打穿产品验证和商业模式验证。

事实也是如此,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阶段,李彦宏最终亲自下场,带兵打仗。很长一段时间,李彦宏每天早上都会和手机百度部门的人开早会,细致了解业务进展。当时,手机百度的业务负责人也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这个过程中除了稳住了用户和产品的阵地,也很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群一起打过仗,而不是一起看过风景的人。

如今百度的高管团队几乎都是在当年一线打过仗上来的。像是百度的 CTO 王海峰、负责智能生活事业群的景鲲,还有移动生态事业群的沈抖等等。

景鲲曾担任大搜的总产品架构师,还推动了度秘等多个百度创新产的孵化和落地。沈抖则负责了百度 APP‘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推进,拿下了信息流和小程序两大关键的战役。李彦宏对他俩的评价,都提到过‘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李彦宏对于组织和团队有了新的理解,也把‘狼性文化’这个大公司一般才会关注的文化问题,降维拆解为更符合百度实际‘心理年龄’的问题——核心团队的人。

{image=3}

其实陆奇后来的加入,应该说这就是李彦宏意识到百度要走的更快,不能真的是只靠自己压阵,他的位置应该向后退,构建更有力量的团队,而自己更应该是对技术和公司未来的思考者,这样才是各归其位。

李彦宏因此把直接跟他汇报的高管从十几个变为六七个。这样做的好处是,李彦宏赢得了一段时间,不用再亲自冲锋陷阵,而是能站在远处思考,‘这个公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天下的事情大多不会那么完美。后来很多知情人士和我说,那段时间如果重新复盘,或许李彦宏更应该运用陆奇来去专注解决问题,即便心中无比信任和认同,也不应该一下子,就把陆奇变成带来短期愉悦感的希望旗帜。

百度作为一家 10 多年的公司,还有那么多战略、业务、团队、文化的问题有待解决,是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就瞬间‘心理疗法’治愈的。企业家的宿命,就是找不到救世主,也不应该把任何人作为救世主来看待。

理科生大多渴望简单的世界,但是要把世界变简单,你只能先要接受它的复杂。这些年波澜起伏背后,这些作为企业家必须经历的深度复盘和接受现实,对李彦宏这个技术极客,应该是种特别有价值的资产。

不知道你在刚结束的 2020 百度世界大会,有没有闻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今年,李彦宏坐在直播间里跟央视主持人的交流,更像是个‘科普讲解员’。过去那些一般由他讲出的重磅战略解读、技术产品发布,都交给到了各业务线的负责人。让人有机会看到那些业务负责人的思路和逻辑,而不只是‘帮 Robin 补充些技术产品细节’。大会的主角,换成了这群核心业务的领军人物,以及那些落地的技术和产品。

不管市值是不是还太低,不管未来是不是还在路上,但二十岁的百度似乎终于不惑了。不惑当然源于有所取舍,比如李彦宏去选择真正做个技术驱动的公司;不惑也源于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该怎么改变怎么改变,去‘把事情做正确’;

甚至不惑也说的是对‘人和事’的重新理解:有的时候你想‘借人修事’,但归根结底,最后都是‘借事修人’。

2017 到现在,百度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BAT 这样的历史心理包袱,外界多少还有点还抱着不放,但我发现李彦宏心中确实是放下了。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脑子重启一下,忘掉百度的历史,把它看成‘一家有着几亿用户,几百亿现金储备,10 年 AI 技术积累的创业公司,正在准备迎接下一个时代。’这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觉?

听说今年一季度百度总监会,李彦宏有个演讲,主题是‘苦难与辉煌’,他给百度的总监们讲了万里长征的故事,说的核心就是‘时间和苦难本身是有意义的’。

实际上最近 2 年,李彦宏对身边的人说过很多次,‘要有耐心,越大越重的飞机,起飞时候就需要越远的滑行。’

他也许心里正回到了 20 年前,想用手里通向未来的技术,再迎来一个和自己共振的时代。

‘有梦想,在路上’终归是好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尹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