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230

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或将成为全球首款神经内分泌瘤的中国创研药物

界面2020-09-24 18:07:544

原标题: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或将成为全球首款神经内分泌瘤的中国创研药物

记者 | 金淼

近期结束的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徐建明教授口头报告了一项名为 SANET-p 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系评价索凡替尼在晚期胰腺来源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索凡替尼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了3倍(13.9个月对4.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19.2%,84%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实现减瘤获益,疾病进展风险下降66%。

索凡替尼系由和黄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国内乃至全球首个可以治疗神经内分泌瘤所有来源型的靶向创新药物。

在此前,一项用于评估索凡替尼治疗非胰腺来源神经内分泌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I期名为SANET-ep研究亚组分析结果公布。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3.8个月相比,索凡替尼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达到了9.2个月,提升了2.4倍,客观缓解率(ORR)为10.3%,63%的非胰腺NET患者实现肿瘤缩小,并在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了索凡替尼的治疗疗效。

9月20日,《柳叶刀·肿瘤学》同日收录上述两项研究。

神经内分泌瘤是一种可以发生于全身多组织和器官、生长缓慢的肿瘤,按照原发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胰腺来源神经内分泌瘤和非胰腺来源神经内分泌瘤。2018年国内约有67600例神经内分泌瘤新诊断病例。按照中国的发病率与流行率比例估算,中国或有高达30万名神经内分泌瘤患者。

在靶向药问世前,传统的神经内分泌瘤治疗以化疗为主,治疗选择有限,并且患者预后较差。舒尼替尼和依维莫司的出现一度对患者生存期有所改善。但是舒尼替尼仅获批了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适应症,虽然依维莫司适应症较舒尼替尼广,但仍有30%的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无法覆盖。

从分化指数方面来看,神经内分泌瘤可分为G1(低级别)、G2(中级别)和G3(高级别),以往的靶向药对于西方国家患者占比更高的G1级的神经内分泌瘤疗效较好,但是由于诊断困难,国内患者中G2比例更高,此类患者化疗疗效不好,并且受困于目前靶向药选择有限。

“神经内分泌瘤进展相对较为缓慢,传统治疗失败后患者可能还有五到十年的生存时间,但是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境地。”和黄医药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表示。

索凡替尼系首个且唯一覆盖所有部位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创新药。其开展的两项SANET-p和SANET-ep,是全球首个针对中国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新药III期临床研究,分别纳入了胰腺内分泌瘤和非胰腺内分泌瘤的中国患者。

两项研究此前皆因提前达到主要疗效终点,而被推荐提前终止研究。2019年11月和2020年9月,和黄医药分别表示索凡替尼用于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由于中国的三期临床数据可以直接联合美国的临床二期数据申报美国新药上市申请,预计上市时间2021年,或将成为全球首款神经内分泌瘤的中国创研药物。

目前和黄医药已经同百济神州开发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等达成合作协议,评估索凡替尼与PD-1单抗联合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这也是我们计划进一步开发适应症的部分”。苏慰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除单药研究外,靶向与免疫联合治疗也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探索的重点领域,在免疫单药治疗总体临床应答率低的情况下,免疫联合治疗被寄予厚望,但同时也出现了赛道中过度拥挤的情况。根据此前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已经有250款肿瘤免疫相关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有超过1100项PD-1/L1的组合疗法临床试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失败率。

苏慰国表示,和黄医药在项目的选择、立项及后续临床研究中注重基础研究和科学依据,“索凡替尼的特点就是其特异性的作用机制,除了肿瘤血管生成外还有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所以在选择适应症探索时会关注与肿瘤和免疫微环境更相关的适应症。”

目前,和黄医药官网中介绍的在研项目除索凡替尼外,还包括沃利替尼(savolitinib)、呋喹替尼(fruquintinib)在内的多个靶向小分子药物。在回答界面新闻记者关于在大分子药物火热的当下,公司差异化管线布局的问题时,苏慰国表示,和黄医药目前虽然公布的大部分都是小分子药物,但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大分子药物布局到管线内。

责任编辑:张玫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