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968

北京日报:弥合“数字鸿沟”得有硬标准

10000100002020-09-25 20:02:070

原标题:弥合“数字鸿沟”得有硬标准

移动支付、亮码出行、网络购物……智能时代潮头一个接着一个,但很多老年人却没有充分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宣布将在“敬老月”活动中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专门聚焦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image=1}

毫无疑问,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银行、医院、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为了实现更高的办事效率,都在加速“无人化”改造,人工窗口越来越少。这也让很多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犯了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摩擦,屡屡见诸报端,引发社会思考。相关部门适时启动“智慧助老”行动,既是爱老敬老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image=2}

事实上,对于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掉队”问题,市场并非毫无反应。许多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用户增长见顶的问题,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被视为战略上的潜在用户。眼下,不少网络产品都推出了“老人模式”,在显示字号、音量大小等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还加入远程互联、人工智能以降低使用门槛,试图扩大用户来源。但着眼现实不难发现,这些改进并没有把老年人“接入”互联网,很多时候反而成为可有可无的创新噱头。究其根源,很大程度就在于互联网技术的研发群体多为年轻人,他们本身就与老年人存在“代沟”,更难从“一张白纸”的角度去理解老一辈的需求。虽然“智能时代不能有掉队的人”已是社会共识,但市场主体的单打独斗,显然无法形成真正解决“数字鸿沟”的合力。

某种意义上,帮老年人补上“技术”短板,是社会议题,也是公益课题,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出手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要求公共场所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等等举措,都要继续坚持。但更根本的,则是为弥合“数字鸿沟”设立一套统一的强制标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的学习成本。比如,各家手机生产商的“老人模式”统一设计交互方式;比如,政府收集好老人需求给网络产品划定改进方向;再比如,要求企业的“产品体验官”里必须包含一名老人……正如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强制设立“无障碍设施”一样,为了那些在虚拟世界中寸步难行的人,网络社会同样需要有强制的“无障碍措施”,体现文明的刻度。

技术永在进步,而人终将老去。让更多老年人跟上智能时代的脚步,既与每一个人有关,也将惠及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