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房住不炒” 释放了什么关键信号?
记者注意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开始,过去4个月各地频繁发布楼市调控政策鼓励救市和救企,但是放松力度较大、鼓励购房的政策大部分都被叫停了。广州、驻马店、宝鸡、济南、海宁、柳州、青岛、赤峰、荆州、淮安、宁阳等11个城市出现了楼市放松政策“一日游”。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房住不炒” 释放了什么关键信号?
“虽然最近出现了部分城市的微调,但是整体看,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从政策角度看,房价平稳、城市房地产调控出现轻微松绑的趋势将在2020年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此外,记者注意到,棚户区改造也是最近三年首次未被提及。201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 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而2018年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开启,到2020也是最后一年。而2018年开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明确了具体目标: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房住不炒”后,这一基本定位再次出现在报告当中。同时,与2017-2019年的提法相比,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首次未被提及,“建立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则再次缺席。而两会前被热议的房地产税、公积金改革等均未出现在报告中。
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继续明确“房住不炒”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市场是偏向利好的。
尽管今年没有再提“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各地可以随便“放水”松绑房地产。邹琳华指出,因城施策本身包含了“主体责任”,各地有责任通过合理政策,稳定本区域市场。提出因城施策,实际上是给地方政府的政策定下了限定框架。
张大伟认为,对于房地产来说,2020年资金面有望明显好于往年。报告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未来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房地产市场也会受益于资金宽裕的利好,不论是开发商的企业融资还是个人按揭贷款,都有望降低成本。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其中针对房地产再次提到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尽管如此,各大金融机构都在强调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4月中下旬,央行、银保监会均发声坚持“房住不炒”。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将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纵观最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2018年提及了“房住不炒”、“ 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长效机制”、“ 租购并举”等关键词,2019年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等。而2020年则重提“房住不炒”,强调因城施策。
邹琳华认为,一方面货币宽松的大环境容易产生房价泡沫,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又有挤泡沫的作用。未来要保持市场总体稳定,不仅不能向房地产“放水”,还要严防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政策基调看,总体没有变化。强调“房住不炒”表明政府不会通过剌激购房来剌激经济,抑制住房投资投机的方向没有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发展目标依然是平稳健康发展,就当前楼市情况看,市场交易偏弱,楼市投机依然较多,部分贷款资金继续进入房地产,这都是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陈永乐
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来源:镜像娱乐顾贞观2020年,是电影行业跌入“至暗时刻”,又重逢希望的一年。疫情的冲击,让中国的院线陷入了长达半年的停摆,好在全行业在上半年积极自救、沉淀“内力”,为曙光到来后的下半年奠定了再度繁荣的根基。0000谁是王牌承销? 券商投行竞速
时代周报记者黄坤发自上海随着5月收官,券商2020年前5月IPO承销战绩也已出炉。创业板作为存量市场,首发募资规模约为1132.18亿元,受益于科创板增量贡献,IPO数量及募资规模同比都有大幅增长。5月31日,加快项目申报,保持项目储备数量排名行业前列。疫情之下,基于科创板积累的成功经验,投行业务逆势上涨。0000经参刊评:构建司法主导的校园贷多元治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金融适应了扩大需求、刺激消费政策,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和生活消费而言有其积极意义。但金融风险如影随形,学生和家庭容易受到校园贷的风险袭扰。在校园贷的风险治理中,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采用的是行政主导的多元治理,因缺乏绝对权威性和预期稳定性,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局面。宜构建司法主导的多元治理,政策工具和法律工具协同并用,所有治理主体积极承担起法定的风险预防责任。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