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77

两教授研究拍卖几十年,今天拿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享760万奖金

每日经济新闻2020-10-12 20:22:580

原标题:两位教授研究拍卖几十年,今天拿下诺贝尔经济学奖,分享760万奖金

每经编辑 李净翰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Wilson),以表彰他们在“用于改进拍卖理论和新拍卖形式”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image=1}

两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获奖

据新浪财经,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image=2}

保罗?米格罗姆简介

保罗?米格罗姆,斯坦福大学教授,在拍卖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享有盛誉。1979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教授、经济学教授。他还在哈佛大学和MIT授课。米格罗姆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

1993年,米格罗姆接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委托,参与(FCC)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的电信运营执照的拍卖工作,天才地完成了拍卖机制的主要设计,使FCC的拍卖大获成功,因此,米格罗姆成为全球拍卖领域和产业经济学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米格罗姆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meri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等知名经济学期刊上,他现在的研究兴趣是激励理论、计划、拍卖市场设计。他因在频谱拍卖设计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于世。

米格罗姆教授最近的著作“《拍卖理论与实务》(Putting Auction Theory To Work)”已于2004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结合拍卖理论和实务,受到高度推崇。

罗伯特?威尔逊简介

罗伯特?威尔逊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博士学位。威尔逊曾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和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1999)。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其研究与教学涉及市场设计、定价、谈判、及有关产业组织与信息经济学的相关主题。他是一个博弈论专家。作为产业组织理论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价格理论、市场设计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1970年代起,威尔逊从事博弈论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和克莱珀斯(Kreps)一起提出的序贯均衡概念(Kreps&Wilson1982),是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解的概念的重要突破。

从1980年代起,威尔逊对于拍卖机制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为电信、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拍卖与竞标机制设计的权威学者。1993年,威尔逊的价格机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非线性定价》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费率设计和电信、交通和能源等公用事业相关主题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分析,该权威著作为他赢得了很高荣誉。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再“落伍”

经济学似乎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理论研究,很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评委会近几年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叹,诺贝尔经济学奖真的不再“落伍”了。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经济学家阿比吉特·巴纳吉、埃斯特·杜夫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以表彰他们为减轻全球贫困所采取的实验性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阿比吉特·巴纳吉是埃斯特·杜夫洛的博士论文导师同时也是夫妻。两人曾合著《贫穷的本质》一书,两位作者在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2018年的大奖花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分析称,二人的研究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两大议题。前者首创的综合评估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后者的理论则被用于制定促进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繁荣的法规和政策。

2017年的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研究,被指“让经济学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过行为经济学,探究人类“心理账户”。

他指出,受多种心理作用影响,人们会变得非理性,难以管好钱包。比如,同样是价值1000元的鞋子,消费者在购买普通款时会犹豫不决,但面对名牌打折款时可能会冲动消费。

2015年的获奖者安格斯·迪顿发现,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高收入带来的是生活满意度,而非幸福本身。

他还专注研究个人消费行为,并提醒人们遭遇经济窘境等负面影响后会节约花钱,但从长期看,“剁手党”们很可能还是会继续“买买买”。

今年的奖金为1000万瑞士克朗

与去年相比,今年诺贝尔经济学的奖金提高了100万瑞典克朗,为1000万瑞典克朗。今年6个学科的奖金总额为6000万瑞典克朗。

这些钱从哪来?背后是一个叫诺贝尔基金会的私募机构。

据上海证券报,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着接近50亿瑞典克朗的资产,近一半的资产投向是股票和期货。该基金会在2012-2019年期间引入了一个新的资产管理组织,并设立了一个活跃的决策投资委员会。该基金会的投资组合年均回报率为9.6%,在最近的五年中,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回报率为7.3%。同期,基准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8.4%和6.8%。

诺贝尔官网信息显示,今年的奖金相比去年有所提高,是因为去年基金会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数据显示,近几年基金会的收益差异较大。2019年的收益为16.6%,2018年的为-2.1%,2017年的为8.7%;2016年6.9%。但其能够长期存续,奖金发了119年还没有发完,年度收益多次超过巴菲特,也可谓是奇迹了。

责任编辑:郭明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