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当前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十四五政策顺周期成长方向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安信策略】稳扎稳打
来源: 陈果A股策略
投资要点
9月受国内流动性预期、海外疫情及海外股市调整等因素影响,A股出现调整,牛市信心动摇 ,我们发布了报告《今年A股第四次重大分歧时刻,我们如何看待市场?》明确指出9月的调整是牛市中的震荡休整。节前市场避险情绪较强,我们在9月27日发布报告中强调《调整中布局,趋势仍是震荡向上》,节后市场情绪显著修复。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如期重回震荡向上格局:当前阶段A股企业盈利预期将继续上修,流动性预期将趋于平稳,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等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美国大选拜登当选概率上升也有利于中美关系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强势,值得警惕的是欧美秋冬季疫情的二次爆发则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阴影,未来同样需要关注疫苗进展。当前阶段重点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十四五”政策的顺周期成长方向。重点关注:光伏、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电子、军工、白酒、家电、银行、保险等。主题关注:十四五、跨境电商等。
■风险提示:
1.欧美疫情二次爆发;2.美国选战胶着;3.全球经济疲软。
正文
本周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上证指数,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1.96%,1.51%,1.93%。从行业指数来看,本周纺织服装(7.68%),银行(6.16%),采掘(3.77%),医药生物(3.23%)、化工(3.19%)等行业表现较好,休闲服务(-1.80%),电子(-1.27%),房地产(-0.12%),商业贸易(0.16%),传媒(0.39%)等行业表现靠后。
9月受国内流动性预期、海外疫情及海外股市调整等因素影响,A股出现调整,牛市信心动摇,我们发布了报告《今年A股第四次重大分歧时刻,我们如何看待市场?》明确指出9月的调整是牛市中的震荡休整。节前市场避险情绪较强,我们在9月27日发布报告中强调《调整中布局,趋势仍是震荡向上》,节后市场情绪显著修复。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如期重回震荡向上格局:当前阶段A股企业盈利预期将继续上修,流动性预期将趋于平稳,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等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美国大选拜登当选概率上升也有利于中美关系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强势,值得警惕的是欧美秋冬季疫情的二次爆发则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阴影,未来同样需要关注疫苗进展。当前阶段重点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十四五”政策的顺周期成长方向。重点关注:光伏、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电子、军工、白酒、家电、银行、保险等。主题关注:十四五、跨境电商等。
1. 贸易金融数据超预期,央行重要表态缓解担忧
近期公布的中国9月经济和金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复苏仍持续深化。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中国9月(以人民币计)进出口总值同比增10%,出口同比增8.7%,前值增11.6%;进口同比增11.6%,前值降0.5%;贸易顺差2576.8亿元。中国9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9.9%,前值增9.5%;进口同比增13.2%,前值降2.1%;贸易顺差370亿美元,前值589.3亿美元。
我们在十论复苏牛系列中就曾提出,因为疫情使得全球供需重构,因此我们对今年中国外贸抱乐观预期。中国9月出口继续提升,显示外需在欧美二次疫情爆发下仍然维持景气,而9月进口数据大幅回升,反映出中国经济需求修复的强劲动能。9月新兴经济体外需改善明显,对东盟、韩国出口同比增速分别升至14.4%、14.8%,发达国家外需出现分化,对美出口同比增速升至20.5%,对日本、欧美出口增速则小幅回落至-2.7%和-7.8%。
{image=1}
{image=2}
{image=3}
9月中国通胀数据显示CPI和PPI双双走弱。由于猪肉价格的持续下滑,CPI在9月的下滑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弱势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而PPI数据的小幅下滑主要是受9月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的影响。如果海外疫情持续爆发压制国际油价,10月PPI或将继续回落。
{image=4}
{image=5}
{image=6}
本周9月金融数据出炉,新增社融3.48万亿,人民币贷款1.9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5%,M2同比增长10.9%均高于市场预期。除了规模外,新增信贷结构也持续好于预期。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5043亿元,为2017年5月以来的新高,反映出企业投资活动十分活跃。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1419亿元,与当前较为强劲房地产销售相吻合。而企业短贷增长则有所下滑。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货币6000亿元,回笼3900亿元,净投放2100亿元,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宽松。于此同时受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财政支持节奏、经济景气预期上升等因素影响,本周10年期国债利率突破3.2%关口。
另外,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我们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上个月市场曾经高度担忧流动性收紧,我们曾经给出判断:受政府债券发行节奏的影响社融增速将在9-10月达到18年Q2以来的峰值。同时我们预计年内政策不会转向紧信用,年底社融增速也并不会出现显著下行。我们认为长债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央行主动收紧,我们对央行的近期有关杠杆率的表态的理解是政策层对当前宏观杠杆率上升的态度具备一定容忍度,与2019年4月不同。
国内货币政策考虑因素是多元的,综合考虑海外疫情不确定性、国内通胀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以及对杠杆的容忍度等,我们维持认为当前不应过于担心货币政策主动收紧。
而考虑到社融增速对经济的领先性,我们预计本轮经济复苏至少将大概率延续至明年年中。
{image=7}
{image=8}
{image=9}
{image=10}
{image=11}
{image=12}
{image=13}
2. 如果拜登胜选,有望带来全球清洁能源变革
2.1. 拜登胜选概率上升,详解大选最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形
在美国时间9月29日举行的美国总统第一次电视辩论中,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姿态并未获得选民的认可,相反有轻微口吃、被认为不擅辩论的拜登获得了更多选民的好感。而10月2日特朗普被确诊新冠病毒阳性后支持率大幅下滑。拜登与特朗普之间支持率差距拉升至今年以来最高水平。根据RealClearPolitics收集的民调数据,目前全国民调支持率拜登大幅领先特朗普。截至10月14日已有的民调数据,拜登支持率为51.8%,领先特朗普10.2%个百分点(注:本文中民调数据均为近14天内多家民调结果均值)。
考虑到美国大选的选举人制度,各摇摆州的情况更为关键,目前特朗普在多个关键摇摆州同样表现落后,当前民调显示拜登:摇摆:特朗普三方票数为116:187:125,如果将当前摇摆州选票按照目前民调分配则拜登:特朗普票数为358:180,拜登优势明显。
{image=14}
{image=15}
除了总统选举,参众两院也同样迎来部分或全部改选。当前参议院两党选情胶着,从当前民调来看民主党略微占优,或将勉强达到多数席位。在众议院当中民主党优势更为明显,如果不出意外,民主党将有望拿下众议院。
综合分析最新选情,我们给出了本次大选,最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形:
情形一(结果1):拜登胜选,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可能性:36.6%-最高。从当前民调来看,拜登和民主党获胜概率较大。按照美国大选通常结果,新总统的第一任期胜选时所在党派往往能同时拿下参众两院形成完胜的局面。该情况下拜登的施政主张有望得到贯彻,包括经济刺激计划、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加税政策、外交政策调整等。对资本市场来说,拜登获胜带来的确定性有望极大提升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同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短期利好也将对冲加税政策的中期利空。行业利好:清洁能源、芯片、医疗、交通等;利空:传统能源、金融等。
情形二(结果2):拜登胜选,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可能性:21.5%-较高。目前参议院选情胶着,共和党占多数的可能性不低。如果该情况出现,两院分割的局面将限制拜登的施政。我们预计届时经济刺激计划和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仍有望实施但规模或将大幅缩水。同时加税政策的落地也将遇到巨大的阻碍。外交上对华政策有望出现调整。对资本市场来说,拜登胜选带来的确定性同样有望令风险偏好获得提升,但力度不及上一种情形。行业利好:清洁能源;利空:传统能源。
情形三(结果5):特朗普胜选,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可能性:18.9%-中等。特朗普仍有一定的连任概率,但在美国大选中,总统的第二任期其所在党派往往会输掉两院选举成为“跛脚鸭总统”,其政策主张在第二任期往往难以实施。鉴于目前美国的政治状况,这种状况一旦出现,未来四年美国政坛将深陷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当中,难以出台有影响力的经济政策或改革法案。这种政治上的极大不确定性也将导致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甚至在某些时点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外交政策上对华的极限施压或将继续。行业利好:传统能源;利空:清洁能源。
情形四(结果6):特朗普胜选,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即维持现状。可能性:11.1%-偏低。在该情形下,特朗普有望继续共和党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减税方案,但这些政策也将遭受执掌众议院的民主党的强烈抵制。短期经济修复有望持续,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下降。外交政策上对华的极限施压或将继续。行业利好:传统能源;利空:清洁能源。
{image=16}
(详细分析见专题策略报告《美国选战观察:拜登胜选将带来什么?》)
2.2. 拜登决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球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变革
拜登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十分重视,为确保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并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拜登提出了“绿色新政”七大政策:
(1)十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于清洁能源研究和创新计划;
(2)加快电动车的推广,在2030年底前部署超过50万个新的公共充电站;
(3)恢复全部电动车税收抵免,以鼓励购买这些汽车;
(4)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
(5)取消石油燃料方面的补助津贴;
(6)禁止公共用地石油天然气的新开采;
(7)新的燃油经济标准。
拜登计划在第一任期内总投资2万亿美元,以实现绿色新政并促进美国经济恢复发展。他提出的气候与环境正义提案将在未来10年内为联邦政府提供1.7万亿美元的投资,利用额外的私营部门、州和地方的投资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有望创造大量工作岗位解决目前美国大量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image=17}
虽然拜登能否胜选尚未可知,但在中国和欧洲的大力支持下,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已经并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今年9月,中国强力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60碳中和远景目标的确立,是中国的重大承诺,较此前的政策目标进一步提升。将对能源行业和用能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如果全球按照新的高标准减排目标制定政策,我们预计全球碳排放将在2020-2030年间达到峰值,石油需求将在2020-2035年间达到峰值,煤炭需求在2020年前就达到峰值,天然气将在2025-2040年间达到峰值。
中国2060碳中和远景目标确立,极大提振了全球实现高标准减排目标的信心。预计拜登的清洁能源投资(如果能够胜选);欧洲的碳中和、新能车政策加速推进;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将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带来持续催化。
{image=18}
3. 欧美疫情恶化,但疫苗也渐行渐近
欧美疫情已经出现二次爆发,未来需警惕海外疫情反复对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扰动。9月下旬以来,法国、英国、美国中西部等多地疫情发展迅速。法国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以及马赛、里昂、图卢兹等八个大都会区已经自17日起实施宵禁,这也是法国自二战以来首次实施宵禁。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多国也开始分别实施封锁措施以应对疫情。我们认为,当前秋冬季疫情风险仍存,需要密切关注欧美疫情发展。由于欧洲疫情爆发,封城措施的不断推出或将对欧洲股市带来短期冲击,同时对四季度欧洲外需造成一定的压制。另一方面,疫情对海外供应链的打击,也可能使得在一些行业中国供应链的份额上升。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到来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嘉兴、义乌两地已开展新冠疫苗接种(2次,200元一支,共400元,消息来源:嘉兴、义乌疾控中心),预计未来全国各地都将陆续开展紧急接种。美国制药公司辉瑞(Pfizer)于当地时间16日表示,假使可从后期人体试验中获得积极的疗效和安全的数据,那么该公司可能会在11月底前申请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
{image=19}
{image=20}
{image=21}
{image=22}
{image=23}
4. 市场内部特征观察:市场明显升温
从换手率来看,本周主要指数换手率均有所上升,市场明显升温。本周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的流通市值换手率分别为0.83%,3.14%,7.41%,0.42%,0.69%,1.42%,1.33%,分别较前周变动0.17,0.80,2.36,0.10,0.16,0.33,0.35个百分点,分别处在58%,20%,80%,75%,69%,42%,67%分位数水平。
{image=24}
{image=25}
本周大盘表现较为强势。当前市场强势个股数量占比68.6%,较上周大幅上升3.0个百分点,超买个股与超卖个股之差占比4.1%,较前周上升3.4个百分点。创业板来看,强势个股数量占比86.6%,较上周上升2.9个百分点,超买个股与超卖个股之差占比10.6%,较前周上升7.4个百分点。
{image=26}
{image=27}
{image=28}
{image=29}
{image=30}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如期重回震荡向上格局:当前阶段A股企业盈利预期将继续上修,流动性预期将趋于平稳,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建议稿等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美国大选拜登当选概率上升也有利于中美关系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强势,值得警惕的是欧美秋冬季疫情的二次爆发则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阴影,未来同样需要关注疫苗进展。当前阶段重点关注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十四五”政策的顺周期成长方向。重点关注:光伏、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电子、军工、白酒、家电、银行、保险等。主题关注:十四五、跨境电商等。
{image=31}
■风险提示:1.欧美疫情二次爆发;2.美国选战胶着;3.全球经济疲软。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