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29

最新发言惹争议 为什么不少人不再站马云?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0-26 15:55:209

蚂蚁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马云动不动就怼银行的底气是什么?

来源:紫金商业评论

作者:萧小峰

今天有市场消息称,蚂蚁集团已确定上市定价,预计将于近期开始招股,冲刺A+H上市。

蚂蚁集团虽自称“蚂蚁”,如果说是蚂蚁集团专注小微贷款和个人业务来说是准确的,但如果从体量上来说,蚂蚁集团不仅不是蚂蚁,反而是一头大象。脱胎于支付宝、目前拥有超10亿支付宝app年度活跃用户的蚂蚁集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都是一个巨无霸。

不仅如此,蚂蚁集团过去3个月的估值节节攀高,根据媒体推测,最新上市市值可能超过3万亿,这个市值超过工商银行(1.8万亿)、农业银行(1.1万亿)、中国银行(9500亿)和建设银行(1.6万亿)。蚂蚁集团的估值还在往上走,最新估值预期已经提高到4600亿美元。

蚂蚁集团上市,从舆情方面来说,管控的还是非常好的。但是马爸爸的一番讲话,反而引起了大面积的舆论反弹。

10月24日,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我们必须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

{image=1}

他直言当下“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最怕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不发展的风险。”

他还表示,中国怎么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是不是应该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诞生的?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01

蚂蚁集团也在赚息差

马云所说的银行的当铺思想,是指银行存在了几百年的,一直到现在都是主要的风控方式:抵押和担保。确切的说,银行不是没有数据,银行积累了几十年的数据,但是银行的数据并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

如果马云是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么讲话没有问题。因为毕竟蚂蚁集团已经将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较好的应用于风控领域,这一点,银行只能说保存了数据,但没有应用数据。

但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来讲,银行的主要收入不是理财等其他业务,而是赚取息差。数据显示,国内银行有7成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贷款利息。银行作为负债经营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就是把钱从个人和非金融机构收上来,再通过以风险定价的手段,把钱放出去,中间利息的差额,就是银行的主要收入。

而蚂蚁集团呢?现在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既不是来自支付的手续费,也不是帮助用户理财的服务费,而是融来资金或利用自有资金,再放贷出去,这也是在赚息差。

数据上也可以加以佐证:2020年上半年,从收入侧来看,微贷科技平台占比高达39%,是其第一大营收来源。华泰证券甚至测算蚂蚁集团超7成利润来自微贷。而在占了蚂蚁一半以上营收的数字金融中,微贷业务又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收入。在蚂蚁集团中,仅金融板块旗下的微贷一项业务,就超过了整个支付板块的营收,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主要的增长引擎。

{image=2}

马爸爸“吐槽”银行,从营销和要政策的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要说从业务的本质上说,蚂蚁集团跟银行一样,息差是主要收入。所以说骂银行不思进取,靠赚息差生存,这句话还真禁不起推敲,容易遭人怒怼。

不同的是,蚂蚁集团在业务过程中是有创新的?银行嫌贫爱富,给个人的贷款主要是房贷按揭和车贷,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人,难以从银行获得经营类的贷款。

因为银行做风控调研也是有成本的,一个小企业,贷款十万,风控成本可能就好几千,银行覆盖不掉这部分费用,但如果是一家大企业,贷款10亿,银行可以轻松的覆盖掉成本。所以小微企业对银行来说,根本不是赚钱的生意。

但这对蚂蚁集团就不一样了,随着蚂蚁集团大数据能力的提升,在风控上的成本会越来也小,对风险定价的能力越来越高,进而进一步降低蚂蚁集团放贷的成本,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对于银行来说,10万的贷款,或许都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而对于蚂蚁集团来说,别说十万,几千块钱的借款,通过成本趋近于零的风控能力,依然是可以赚钱的。

这就是蚂蚁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也是马云动不动就怼银行的底气之一!

微贷业务,顾名思义,是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这是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上所说的,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线下渠道可能无法触达用户,客户洞察相对有限,因而无法充分服务小微贷款的需求。

阿里通过互联网为客户创造消费环境,随后让蚂蚁集团来服务客户的资金需求。简单理解就是阿里创造金融需求,蚂蚁服务金融需求。

02

银行为什么嫌贫爱富

蚂蚁的模式简单理解,就是用高频但低利润的支付业务来积累用户,然后用微贷业务,来制造利润。

而资金来源,98%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放款或者证券化融资带来的资金放款,蚂蚁自营业务放款比例很低,大概只有2%,这部分钱与其说是自营,不如说是蚂蚁拿这部分钱探路,并分析贷款人的基本特征,研究如何完善风控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这部分用户一旦成熟,蚂蚁当然乐于将这部分用户继续提供给合作伙伴,以扩大规模,捆绑金融机构继续往前走。

那么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为什么愿意和蚂蚁集团合作呢?还是那句话,银行自己放贷给小微企业和个人,以银行的风控体系和标准,成本太高,这就不是一门生意。

若小企业想自己从银行借钱,那就得拿出足够的抵押资产。对于银行的这个“坏毛病”,马云昨天的批评还是很一针见血的:“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

虽然银行也成立了小微企业部,但有一个算一个,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银行的小微企业部门是大有作为的,银行的运营结构和风控水平不变,小微企业部门难有作为。既然难有作为,那就不如跟蚂蚁集团合作,赚确定的钱,岂不是更好?

{image=3}

这就是马云十年前所说的,“我听过很多的银行讲,我们要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我听了5年了,但是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在做呢?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所以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一边挨着马云的骂,一边提供者蚂蚁集团扩大业务规模的资金。而马云一边赚钱,一边卖乖,时不时把金融机构拎出来,骂一顿,顺带给蚂蚁集团争取政策和利益。

03

蚂蚁集团的道德风险

蚂蚁集团成功吗?单单从大数据风控这个角度来说,就解决了金融机构一直想解决,但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是成功的。

但蚂蚁集团在收获赞誉的同时,吐槽的声音也不少。有投资大佬私下表示:“这些年中国给了支付宝足够创新的机会,理念上很宽容,世界上也领先,脱离于央行之外的资金流,美国都没这么开明。现在做大了要高估值上市了,反过来怼监管。这几年监管不仅没有制止支付宝,还把它的对手都干掉了,所以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可以。”

在《紫金商业评论》看来,马云怼监管,目的不在于怼,可能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要政策,要空间,要机会。银行也可以要啊,但你没机会要,你一个金融机构必须要在强监管之下。蚂蚁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科技公司的属性?因为只有科技公司,才不会像金融机构那样,被套上各种各样的紧箍咒。

{image=4}

换句话说,金融机构是戴着镣铐跳舞,蚂蚁集团在自由奔放的飞奔,二者本来就不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那位私募大佬说对了一半。

另外一个方面,阿里作为电商,之前一直支持大家剁手买买买,自从有了蚂蚁之后,现在改成借钱买买买了。

以花呗为例,其最低利率是万二,平均利率是万四附近,人均贷款余额是2000元左右。通俗的理解,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如果要提前消费,找马云借2000元,年化利息15%左右。马老师一手借钱,一手风控,拿捏的年轻人死死的。这不仅是拿住年轻人的购物需求,还要年轻人透支未来买单。

蚂蚁要立志做小微普惠,那为什么不能在做到精准画像低违约率的前提下,给大学生类似建行快贷、招行闪电贷5-6%甚至更低的年化利率呢?为什么要一边怂恿大学生提前消费,一边要从大学生那里赚取暴利?让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在刚毕业甚至是还没毕业就背上一屁股贷款,真的有利于社会么?

一个已经证实的事实是,人们受益的是竞争的环境,不是垄断,不是淘宝和天猫如何进化,提供了多少方便。人们真正从中受益的是,京东和拼多多加入竞争。比如京东物流改变了人们网购的方式,拼多多让五环内的人们了解五环外,五环外的人们的生活也被改变了。

只有充分竞争,才是市场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利好。面对已经成长为巨兽的蚂蚁,创新机会自然要给,但如何加强监管和避免垄断,永远保持竞争的市场格局,才是监管层和公众需要考虑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玫

0009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