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880

先声药业喜庆上市 创始人开口居然先自我反思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0-27 21:08:381

先声药业喜庆上市,创始人开口居然先自我反思!

来源:IPO日报

原创 王莹

“过去高瓴+基石+孖展火爆=大涨,现在怎么变成暗盘跑得快模式了!”

“从嘉和生物上市后,难道是医药股不香了?”

10月27日,港股的投资者,尤其是打新者们(即申购新股后,上市首日卖出获利)经历了希望和失望交织的一天。备受关注的先声药业港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开盘大幅下跌20%。

创业者总是带着“寒冬将至”的焦虑,先声药业创始人任晋生的几次公开发声中也充满着自我批判。在敲钟仪式后的演讲中,任晋生自我检讨道,“先声回归资本市场,此时此刻,我和同事们应该保持冷静、值得认真思考,如何客观诚实地面对和审视自己的不足,如何真正吸取十年前的深刻教训,如何不辜负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家属及广大投资者对我们的热切期待?”

{image=1}

登陆美股遭冷遇退市

任晋生说到深刻教训,难以回避的便是登陆美股。

先声药业1995年成立于江苏南京,当时任晋生的创业资金只有2万元,用任晋生演讲的原话来说,“对创业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钱、厂房,创业公司的注册资本其实是一种精神,敢于从零开始、创造新事业的勇气,以及敢于向不可能挑战、面对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

12年后,先声药业在美股上市,成为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化学生物药公司,其2.26亿美元的募资金额刷新了当时的亚洲化学生物药企的IPO纪录,市值也一度超过10亿美元。

不过,上市之后,先声药业外部环境明显恶化,先是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后遇浑水做空中概股大潮,内部方面,在任晋生反思看来,公司“变得有点保守,逐渐走向平庸”。

美股时期,先声药业股价长期被低估,在宣布私有化之前,每天只有几千股至一万多股的成交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再融资的需求。

2014年,先声药业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彼时,任晋生已经萌生在港股重返资本市场的念头。“港股的可能性大,A股则比较难”是当时任晋生接受媒体采访时的预言。

回归港股认购火爆

今年6月初,先声药业向港股递交了IPO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此时,先声药业已经成立了25年,成长为一家年位居“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十强”和“中国制药工业百强”的医药企业。

根据业绩数据,2017年至2019年,先声药业总收入从38.68亿元增至50.37亿元,年化增长率14.1%。公司净利润由2017年的3.5亿元增至2019年的10.04亿元,年化增长率高达69.2%。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先声药业大力发展新药研发,2017、2018、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5%、9.9%、14.2%及23.6%,近年来突增。

先声药业主要开发肿瘤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和高壁垒仿制药。包括5种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产品、3种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产品、4种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产品、3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产品、15种用于治疗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产品以及多种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产品。

相比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的研新药,市场投资者更期待的是,阿巴西普注射液、“先必新”、KN035接下来的表现。

此次港股上市,先声药业在港股市场发行2.61亿股股份,每股发行价13.7港元。高瓴资本、奥博资本等7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1.9亿美元的股票,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此次IPO发售总量约41.25%。

“先声药业是一家处于转型期的公司,是有一定不确定性,本次IPO后的市值为315亿港元-357亿港元市值,对应今年的业绩预测PE在58倍-65倍左右,估值不便宜。但有高瓴资本做基石投资者,打新还是没什么可担心的。”众多资深投资者用申购对先声药业投出了看好票。

因此,公开配售申购人数362035人,先声药业获得590倍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达5%。

市场情绪不佳的连锁反应

先声药业不错的中签率让不少打新者感到奇怪。“以往大肉签融资申购中一签就不错了,结果先声药业中了好几签,惊喜中有点担忧”。

随后,先声药业股价10月26日下午暗盘大跌,让打新者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27日,先声药业开盘11港元,最低探底至10.1港元,跌幅超过26%,盘尾大幅回升至10.98港元,总市值为286.1亿港元。

对此,有资深投资者感叹,“卓越、第一服务的表现也不好,最近的市场情绪不佳,再加上先声药业目前处在转型期。而嘉和、云顶、巨诺多是亏损的创新药,没有已验证的商业化运营,医药股打新的表现才会这样。”

有投资者仍然较为看好股价的后续表现,“从嘉和生物上市后一路下跌,港股打新的风向就变了,毕竟新股上市涨跌和市场情绪有较大关系,散户就是乌合之众,经常会看着孖展火爆就抢额度,看着破发就践踏跑路。投资还是要看长期的价值。”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