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后续配置依然关注顺周期和高景气内需板块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安信策略】后疫情时代的机构配置:景气扩散、内生修复与制造业回归
来源: 陈果A股策略
疫情下的机构配置:景气扩散、内生修复与制造业回归
——三季度基金季报深度解读
安信策略
前言
在此前4月外发专题报告《疫情下的机构配置:逻辑、动因和转变》中,我们提出了在疫情背景下行业配置的“四阶段”路径。从目前披露的基金三季报来看,我们此前的结论得到进一步验证,三季度机构配置将逐渐进入第三阶段,经济活动逐步接近正常,开始逐渐脱离直接受益于疫情的板块,边际上看增长弹性,进入以顺周期+内需高景气为主导的配置方向中。这点我们也在7月专题《疫情下的机构配置2:阶段变化、核心因素与行业轮动》中进行了及时提示。同时,随着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在三季度的修复,我们在今年6月外发的深度专题《估值分化行情:逻辑在、转机和抉择》中提出“估值分化收敛”的判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
当然,面对这份新出炉的基金三季报,我们认为最为核心的特征是机构配置已经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发掘后疫情时代的配置线索成为关键。同时,在步入后疫情时代,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出口链的超预期修复以及复苏斜率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于后续的机构配置又有了新的思考。在此,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站在基金三季报时点,机构配置仓位变化有哪些特征,为何我们认为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
2、后疫情时代,经济基本面驱动力开始从此前稳企业保就业下的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也就是总供给扩张,逐渐转移到以“双循环”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也就是总需求扩张,这会对机构配置的思路产生哪些影响,后续将如何演变?
3、Q3主动型机构配置大幅增减持了哪些上市公司,哪些行业配置拥挤度偏高?
以上三个问题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够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需要提醒的是我们选用主动型基金重仓股配置作为整体仓位研究对象,数据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误,仅供广大投资者参考。此外,若无特殊说明,风格研究采用中信风格指数。
{image=1}
正文目录:
{image=2}
核心结论:
■Q3 机构仓位:顺周期+内需高景气。在估值收敛的背后,是 Q3 机构配置转向 与经济板块相关性较高的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例如金融(非银、银行)和周期 (汽车、交运、机械、有色等)领域。同时,增配了具备较高边际业绩弹性的 内需高景气板块,例如军工、电气设备等。绝对净增仓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 (+3.30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15pct)、非银行金融(+1.04pct)、 国防军工(+1.03pct)和交通运输(+0.85pct)。绝对净减仓较多的行业有医 药(-5.83pct)、计算机(-3.23pct)、传媒(-0.88pct)、商贸零售(-0.74pct) 和通信(-0.61pct)。我们发现 Q3 机构仓位大幅降低了对医药和计算机的配 置比例,说明机构配置逐渐脱离在疫情时期青睐直接受益疫情的逻辑,例如医药、计算机均出现了大幅减仓。其仓位变化背后的一个核心支撑是目前国内经济已经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一系列宏观经济增长数据开始由负转正,各领域均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复苏,微观企业活力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从 Q3 开始,机构配置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区别于此前集中在单一的“喝酒吃药”行情, 现如今已经开始转向更多高景气领域。
{image=3}
{image=4}
{image=5}
■站在当前来看,Q3-Q4 仍将处于第三阶段,也就是经济活动接近正常,边际 上看增长弹性的阶段,后续配置依然关注顺周期和高景气内需板块,主要集 中在上中游制造业和出口链领域。其中,当前汽车、电气设备、家电、机械 等中游制造业呈现高景气趋势已经呈现。同时,受益于在国外疫情仍然没有 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出口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其中自行车、摩托车、纺 织、集装箱船、家电、家具、灯具等出口提升迅猛。
{image=6}
{image=7}
{image=8}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当 前制造业投资和社零数据的修复是一个显著的信号,代表着内生经济修复正在进一步增强。虽然当前国内需求回升相当程度受益于“薄利多销”模式,但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化推动,总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 扩张,意味着在当前通过薄利多销模型带动资产周转率回升后,后续整体销售净利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回归是大概率事件,景气修复也将进一步扩散至相关制造业投资和下游消费领域。当前建议配置:保险、家电、白酒、建材(玻璃)、纺织、家具、银行、 电气设备、汽车。
{image=9}
{image=10}
{image=11}
■结合各行业近年来各行业仓位中枢水平趋势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Q3 消费者 服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仓位所处历史分位水 平高于 80%。具体而言,处于低 位:房地产、电力及公用设备、纺织服装、商贸零售、建筑、煤炭、钢铁、 通信、银行、非银行金融、家电;处于高位:消费者服务、电子、电力设备 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医药;处于均位附近:轻工制造、国防军 工、农林牧渔、建材、有色金属、计算机、综合金融、机械、传媒、汽车、 基础化工。
{image=12}
{image=13}
此外,我们在此也列举了2020Q3主动型基金持仓变动前20的上市公司,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image=14}
风险提示:模型测算存在误差,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
正 文:
1.Q3机构仓位:估值收敛下的顺周期+内需高景气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三季度A股行情的关键词:估值收敛。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安信策略A股行业估值分化指数在三季度的明显回落。三年期的A股估值分化指数从2020年6月高点11.87%,回落至8月底的低点6.77%,截止目前该指数为7.97%,较最高点回落3.9pct。这符合我们在今年6月外发的深度专题《估值分化行情:逻辑在、转机和抉择》中提出“估值分化收敛”的判断。
{image=15}
在估值收敛的背后,是Q3机构配置转向与经济板块相关性较高的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例如金融(非银、银行)和周期(汽车、交运、机械、有色等)领域。同时,增配了具备较高边际业绩弹性的内需高景气板块,例如军工、电气设备等。
绝对净增仓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3.30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15pct)、非银行金融(+1.04pct)、国防军工(+1.03pct)和交通运输(+0.85pct)。从二级行业来看,酒类、电源设备、物流、保险、光学光电等加仓明显。
绝对净减仓较多的行业有医药(-5.83pct)、计算机(-3.23pct)、传媒(-0.88pct)、商贸零售(-0.74pct)和通信(-0.61pct)。从二级行业来看,生物医药、化学制药、计算机软件、文化娱乐、计算机设备等领域减仓明显。
{image=3}
{image=4}
{image=18}
其次,我们发现Q3机构仓位大幅降低了对医药和计算机的配置比例,说明机构配置逐渐脱离在疫情时期青睐直接受益疫情的逻辑,例如医药、计算机均出现了大幅减仓。其仓位变化背后的一个核心支撑是目前国内经济已经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一系列宏观经济增长数据开始由负转正,各领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微观企业活力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从Q3开始,机构配置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区别于此前集中在单一的“喝酒吃药”行情,已经开始转向更多高景气领域。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稳步改善,三季度GDP单季度同比增长4.9%,环比二季度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成功实现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2.7%。
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其中,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4%,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从微观层面来看,长江商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CI)来看,该指数从2月的低点37.30回升至9月的55.20,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的48.10,可以说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生产活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image=5}
{image=20}
2.后疫情时代的机构配置:景气扩散、内生修复与制造业回归
2.1.当前景气依然维持在上中游制造业和出口链领域
在此,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此前在4月外发专题报告《疫情下的机构配置:逻辑、动因和转变》中所提及的疫情背景下基于基本面的视角的“行业四阶段”配置逻辑。在此,我们再次强调并请广大投资者重视。
阶段一:营收急剧收缩,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这时候高经营杠杆服务业首当其冲,例如航空、酒店和部分餐饮。
阶段二:营收边际改善,看ROE,高经营杠杆服务业度过至暗时刻。在疫情后阶段1,经济活动缓慢开启,各行业复工复产,营业收入边际改善,前期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开始修复,尤其消费领域开始复苏。但由于消费相对弱于生产,库存上升,制造业修复依然受到压制。同时,海外疫情导致全球需求萎缩,依然会引发未来收入持续性的担忧,此时市场更注重高ROE部门。从结构来看,直接受益于疫情和具备稳定内需的领域依然维持较高景气;高经营杠杆部门随着营业收入边际改善,基本面度过至暗时刻,例如交通运输(航空、机场)、休闲服务(景点、酒店和旅游餐饮)。
阶段三:经济活动逐步接近正常,边际上看增长弹性。疫情后期阶段2,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各行业营业收入开始大幅回升,此时市场更注重收入增长以及盈利相对收入的波动弹性,高景气内需板块具备最强优势,例如军工。同时,边际上存在3条新增逻辑:1、国内经济在经历最困难的阶段后逐渐恢复,之前受经济基本面压制的领域开始向好,例如金融、地产和周期。2、涨价逻辑,部分领域供需矛盾并没有出现有效缓解,依然存在涨价的可能,例如有色和农林牧渔领域。3、毛利率提升逻辑,我们在关注到部分领域受益于前期成本端下行同时近期价格提升,使得毛利率提升,进而业绩出现大幅提升的公司,例如化工领域。
阶段四:疫情长期结构性影响显现,看总资产规模扩张能力。疫情后期阶段3,经济活动基本已经不受疫情影响,这时候疫情的长期结构性影响开始显现,有些行业已经摆脱疫情的影响,但有些行业依然会受到疫情的长期牵制,市场更注重总资产规模扩张能力,政策大力支持的领域将成为重点方向。例如,以新基建为核心的科技领域。
{image=6}
站在当前来看,Q3-Q4仍将处于第三阶段,也就是经济活动接近正常,边际上看增长弹性的阶段,后续配置依然关注顺周期和高景气内需板块,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制造业和出口链领域。具体而言:在目前总供给扩张明显高于总需求扩张的背景下,出口链的超预期修复与中游制造业的景气回升是最受市场关注的。其中,当前汽车、电气设备、家电、机械等中游制造业呈现高景气趋势已经呈现。同时,受益于在国外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我国出口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其中自行车、摩托车、纺织、集装箱船、家具、灯具等出口提升迅猛。这点可以在三季报层面得到一定侧面印证。三季报业绩增长态势比较好的领域主要集中以下几个领域:医药(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农林牧渔、电气设备(光伏、风电、高低压设备)、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化工(化学化纤)、食品饮料(食品加工)、通信(终端和传输设备)、有色(黄金)等。从环比改善的角度,最为明显的是汽车产业链(新能源车)的景气趋势修复。这也在10月以来的市场中均得到了相应程度的进一步验证,10月涨幅排名靠前的行业是汽车(9.90%)、电气设备(6.76%)、纺织(6.27%)、化工(6.08%)、家电(5.92%)。
{image=7}
{image=8}
{image=24}
{image=25}
2.2.后续转向经济内生修复,景气修复进一步扩散至制造业和下游消费
当然,目前顺周期板块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是:复苏的斜率开始放缓。核心原因在于总供给扩张的速度仍然要大于总需求,在出口开始放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的复苏进度相对较慢。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1.2%,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9%,不断提升的工业增加值说明随着复工复产的进行,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不断恢复,总供给在不断扩张。然而,出口速度却在9月环比出现回落。具体来看,自2020年6月开始,我国出口总值同比快速抬升,当月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7月同比增长10.4%,8月同比增长11.6%,9月数据显示出口当月同比增速回落至8.7%,累计同比增速的提升夜有所放缓。这使得市场开始忧虑在国内需求尚无法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复苏的斜率开始放缓,甚至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而这在9月的工业企业经营数据中看出了一些苗头。2020年9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增速10.10%,低于前值19.10%,而1-9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的回升也有所放缓。
我们认为当前出口增速虽然已经见顶,但后续更可能是高位温和回落的过程。由于我国疫情防控的效果显著,率先复工复产,海外大量需求转向我国,包括家用电器(冰箱、微波炉、洗衣机)、家具(家具零件、灯具)以及纺织服装,日常出行使用的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出口增长也较为显著。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国外疫情反复爆发,复工阻碍重重的背景下,国外的消费需求却在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率先复苏,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需求的增长会边际放缓,但过程相对温和。即便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步控制尤其是疫苗的投入使用,全球经济开始逐渐步入正轨,海外制造企业的复工虽然会使得这部分需求重新回流到当地,但防疫物资与居家生活用品出口的下滑也会被国内外共振式修复下其他出口产品的回升对冲。
{image=26}
{image=27}
同时,我们认为当前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的分化格局不可持续,上中游制造业景气终将逐步向下游领域转移。从目前来看,工业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主动补库的行为,1-9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8.2%,高于前值7.9%。从结构来看,上中游企业多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下游企业多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后续库存能否顺利被消化从而转化为企业利润,依赖于国内需求端的顺利复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需求的修复想当大程度上是依赖“薄利多销”的模式。从PMI的角度看,站在供给端,我们观察到企业的新订单和库存持续提升而出厂价格则见顶回落,这一反常现象意味着企业为了消化库存而采取降价策略,以薄利多销的方法增收。价格信号也支持这一结论,从PPI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出现分化,生产资料PPI同比增速自7月以来不断收窄(-3.5%、-3.0%、-2.8%),而生活资料PPI同比增速则在近三个月掉头向下(0.7%、0.6%、-0.1%),这也意味着企业利润向中上游集中,下游企业受制于定价能力而无法提价,这一点从不断下行的CPI可以等到印证,CPI当月同比增速从今年1月5.4%的高点一路下行至9月的1.7%。
{image=28}
{image=29}
{image=30}
{image=10}
但是,如果相信长期利率代表着基本面修复的话,根据十年期国债利率和CPI的历史相关性,这段时间以来的背离并不可持续,也意味着后续CPI的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换句话说,在通过薄利多销模型带动资产周转率回升后,后续整体销售净利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当前制造业投资和社零数据的修复是一个显著的信号,代表着内生经济修复正在进一步增强。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动,总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张,总供给强于总需求的格局将逐渐缓解,景气会扩散至前期表现较弱行业,例如相关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领域。当前建议配置:保险、家电、白酒、建材(玻璃)、纺织、家具、银行、电气设备、汽车。
{image=32}
{image=9}
3.增减持标的和配置拥挤度:消费者服务等行业拥挤度过高
结合各行业近年来各行业仓位中枢水平趋势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Q3消费者服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仓位所处历史分位水平高于80%。
处于低位:房地产、电力及公用设备、纺织服装、商贸零售、建筑、煤炭、钢铁、通信、银行、非银行金融、家电
处于高位:消费者服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医药
处于均位附近:轻工制造、国防军工、农林牧渔、建材、有色金属、计算机、综合金融、机械、传媒、汽车、基础化工。
{image=12}
{image=13}
此外,我们在此也列举了2020Q3主动型基金持仓变动前20的上市公司,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image=14}
4.附注1:2020Q3基金加仓股票——基金仓位监测
从基金总规模来看,全部基金规模有所上升,主动型基金规模也有所上升。2020Q3全部基金资产总值为184513.60亿元,较上季度178626.66亿元环比上升3.30%;主动型基金资产总值为25262.12亿元,较上季度18912.83亿元上升33.57%。
2020Q3主动型基金高仓位比例增加。根据基金持股仓位的区间统计数据,2020Q3全部基金持股仓位较高(80%以上)的基金比例减小,从2020Q2的52.76%下降至51.47%,主动型基金持股仓位较高(80%以上)的基金比例增大,从2020Q2的84.43%增至86.15%。相应地,全部基金持股仓位较低(70%以下)的基金比例增加,从2020Q2的37.02%增至37.90%,主动型基金持股仓位较低(70%以下)的基金比例增大,从2020Q2的5.90%增至7.05%。此外,43.83%的全部基金选择增仓,增仓资金占43.81%,35.02%的全部基金选择减仓,减仓资金占31.52%;42.11%的主动型基金选择增仓,增仓资金占比41.64%,39.67%的主动型基金选择减仓,减仓资金占34.61%。
{image=37}
{image=38}
{image=39}
4.1.大类资产配置:Q3主动型基金股票配置被动减少约3.28pct
2020Q3主动型基金受发行规模扩大,股票仓位被动下降。全部基金方面,2020Q3全部基金增加对股票的配置,比例由上季的20.47%上升至24.35%。全部基金对债券和现金的配置依然保持在较高位置,对债券的配置比例由上季的54.22%下降至50.14%,对现金的配置比例由上季的18.46%上升至21.45%。主动型基金方面,主动型基金股票配置比例有所下降,由上季的88.16%下降至84.88%;债券配置比例有所下降,由上季的1.94%下降至1.83%;现金配置比例有所上升,由上季的8.78%上升至8.83%。总体来看,全部基金对股票配置上升3.88pct,主动型基金对股票的配置下降3.28pct。
全部基金的债券和其他资产投资比重下降,股票和现金比重上升。2020Q3全部基金持有股票、债券、现金和其他资产占基金净值的比重分别为24.35%、50.14%、21.45% 和11.74%,较上季度分别变动+3.88pct、-4.07pct、+2.99pct和-3.62pct。
主动型基金的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投资比重下降,现金比重上升。2020Q3主动型基金持有股票、债券、现金和其他资产分别为84.88% 、1.83%、8.83%和3.26%,较上季度分别变动-3.28pct、-0.11pct、+0.05pct和-0.06pct。
{image=40}
{image=41}
4.2.主动型基金行业配置:Q3加仓制造业和金融,减仓信息技术
从行业配置情况来看:制造业超配,金融业低配
位居超配前五位的行业有制造业(+9.35pct)、卫生社会(+1.14pct)、科研技术(+0.93pct)、信息技术(+0.70pct)和租赁商务(+0.58pct)。
位居低配前五位的行业有金融业(-9.60pct)、采矿业(-2.80pct)、水电煤气(-2.15pct)、建筑业(-1.24pct)和交运仓储(-1.20pct)。
从绝对增减仓情况来看:金融业类、采矿业类加仓,信息技术、文化体育类减仓
金融业(+1.02pct)、采矿业(+0.27pct)、租赁商务(+0.16pct)、交运仓储(+0.11pct)和卫生社会(+0.03pct)等净加仓;
信息技术(-1.78pct)、文化体育(-0.23pct)、批发零售(-0.20pct)、房地产(-0.12pct)和建筑业(-0.09pct)等净减仓。
从相对增减仓情况来看:制造业、金融业加仓,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类减仓
制造业(+1.59pct)、金融业(+0.81pct)、租赁商务(+0.33pct)、交运仓储(+0.12pct)、卫生社会(+0.09pct)等净加仓;
信息技术(-2.42pct)、批发零售(-0.41 pct)、房地产(-0.40pct)、文化体育(-0.23pct)、农林牧渔(-0.21pct)等净减仓。
从行业配置效果来看:
2020Q3行业涨幅与配置比例净变化的秩相关系数为0.179(前值为0.374),说明基金整体配置效率较2020Q2下降。
{image=42}
{image=43}
5.附注2:Q3普通和偏股型基金重仓股配置
5.1.重仓股板块配置:主板、中小板净增,创业板净减仓
从板块层面来看,2020Q3创业板净增仓,主板、中小板净减仓。具体情况如下:
从绝对增减仓看,2020Q3主板净增仓2.92pct,中小板配置净增仓0.68pct,创业板净减仓3.60pct;
从相对增减仓看,2020Q3主板净增仓3.35pct,中小板配置净增仓0.77pct,创业板净减仓4.13pct;
从配置比例来看,2020Q3主板(+2.92pct)和中小板(+0.68pct)处于超配,创业板(-3.60pct)低配。
{image=44}
5.2.重仓股行业配置:加仓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减仓医药、计算机
超配比例较大的行业有食品饮料(+10.15pct)、医药(+5.89pct)、电子(+4.93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62pct)等;
低配比例较大的行业有非银行金融(-6.18pct)、银行(-5.30pct)、电力及公用事业(-2.11pct)和建筑(-1.74pct)、房地产(-1.33pct)等;
绝对净增仓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3.30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15pct)、非银行金融(+1.04pct)、国防军工(+1.03pct)和交通运输(+0.85pct);
绝对净减仓较多的行业有医药(-5.83pct)、计算机(-3.23pct)、传媒(-0.88pct)、商贸零售(-0.74pct)和通信(-0.61pct)。
相对净增仓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2.43pct)、银行(+1.50pct)、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2pct)、电子(+0.86pct)和交通运输(+0.81pct);
相对净减仓较多的行业有医药(-5.20pct)、计算机(-2.47pct)、传媒(-0.65pct)、商贸零售(-0.60pct)和房地产(-0.37pct)。
2020Q3行业配置行为与涨跌幅相关度小幅回落。行业指数涨幅与净增仓变化的秩相关系数为0.15(前值为0.18)。
{image=45}
{image=46}
5.3.行业仓位历史水平:消费者服务、电子、电新、食饮、交运仓位偏高
结合各行业近年来各行业仓位中枢水平趋势与历史分位水平来看,Q3消费者服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仓位所处历史分位水平高于80%。其中,我们认为交运行业交易拥挤度偏高。
处于低位:房地产、电力及公用设备、纺织服装、商贸零售、建筑、煤炭、钢铁、通信、银行、非银行金融、家电
处于高位:消费者服务、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医药
处于均位附近:轻工制造、国防军工、农林牧渔、建材、有色金属、计算机、综合金融、机械、传媒、汽车、基础化工。
{image=47}
5.4.重仓股个股配置:Q3主动型基金投资集中度略有提升
Q3重仓股投资集中程度上升。2020Q3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持股总市值前20的个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立讯精密、隆基股份、中国中免、腾讯控股、泸州老窖等,持股总市值4569.64亿元(前3189.42亿元),占股票投资比重41.93%(前值34.94%),从占比的角度来看较2020Q2集中度略有提升。
{image=48}
{image=49}
行至篇末,我们还是想再次强调在此前4月外发专题报告《疫情下的机构配置:逻辑、动因和转变》中所提及在疫情背景下行业配置“四阶段”路径:站在当前来看,Q3-Q4仍将处于第三阶段,也就是经济活动接近正常,边际上看增长弹性的阶段,后续配置依然关注顺周期和高景气内需板块,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制造业和出口链领域。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动,总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张,当前制造业投资和社零数据的修复是一个显著的信号,代表着内生经济修复正在进一步增强,景气扩散与制造业回归将是大概率事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