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285

蚂蚁上市 又一场创新红利的财富盛宴

羊城晚报2020-10-30 13:11:380

□金谷明

全球最大IPO,香港H股认购盛况空前。A股网上认购本周四进行……无疑,蚂蚁集团成了近日资本市场上最大最热的话题。透过这个话题背后,聚焦的是两个字——造富。从业务上看,蚂蚁集团是金融行业一个成功的创新者,人们羡慕之余则思分享其硕果,尽管这个“硕果”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广大的“埋单者”;但不能不承认,这就是创新的巨大魅力,这场盛宴本质上是创新红利的盛宴。

蚂蚁集团上市,首先得益的是集团的股东和相关员工。“谁在分享蚂蚁造富盛宴:客服员工身家过亿,赵薇等隐身其中”,众多类似新闻霸占了诸多传媒的重要版面。可以明白大众的关注点。

这条新闻有一定的代表性,称以2013年就入职支付宝的P7员工为例,仅其入职激励部分价值就已超过4000万元,再叠加绩效奖励等,身家可能早已过亿。“忍一忍,到上市。”据说这是近两年部分蚂蚁集团员工的普遍心态。

一个典型案例:三年多前在上海安家的张先生加入蚂蚁集团,开始“双城生活”,每周一早上五点多赶乘城际班车到杭州,周五下班后再乘班车返回上海。工作强度不仅大了数倍,经常还因为出差或者加班无法按时周末返沪,支撑他的动力就是蚂蚁集团提供的丰厚的“股权激励”。一旦蚂蚁成功上市,张先生的这笔“股权激励”价值有望达到千万元。

关键是,这并非“画饼充饥”,在这之前就有过一个强烈的示范:2014年,蚂蚁集团的关联公司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当时就造就了1万多名千万富翁。因此,有人甚至愿意降薪30%左右到蚂蚁集团就职,目的就是抢一张蚂蚁上市前的“饭票”。这就难怪,据说蚂蚁集团7月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时,蚂蚁集团杭州总部大楼传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被网友戏称为“财富自由的声音”。

不过,不要只看到张先生们入职蚂蚁的动机和期盼,也要看到张先生们在其中所付出的大大超出一般职场水平的艰辛和努力。据报道,蚂蚁的工作氛围“狼性十足”,压力很大,“入职公司3-6个月后,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胖至少10斤。不是因为伙食太好,而是压力、焦虑导致的。”“入职3个月是离职高峰期,太多人无法承受这样的节奏和压力。”据笔者观察,这正是当下许多创新型科技公司的工作常态。

蚂蚁集团上市采取的是A+H股模式。相对于A股市场,由于港股打新采用普惠机制,中签率相对较高,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投资者认购盛况空前,甚至影响到港元汇率。这就是大众“分一杯羹”心理的强烈写照。

从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看,IPO属于一级市场,目标是二级市场上市,这场财富盛宴正处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扩张态势。

蚂蚁的成功首先是业务的创新和颠覆。最近马云在回顾其历史时就提到,“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银行系统是工业化年代的产物,时代变了,全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也成为了生产资料,是另类“石油”。正如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一样,微贷、花呗、借呗等表面上看是贷款或消费金融,实质上其产生信用的方式跟传统银行不同。传统银行是通过房产或收入证明,而蚂蚁让数据产生了价值。有人更进一步分析认为,蚂蚁IPO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标志。

从这些角度去看待蚂蚁的上市,可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认识这一场财富盛宴的内涵和意义,而不仅仅是一般财务上的意义。我们更希望,这样的财富盛宴、创新红利不仅仅停留于一般市场意义上,可以更进一步体现在类似于全民共享的意义上。

10月25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现场“喊话”台下的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希望多给一些IPO认购份额。“从高站位的角度,你给我(社保基金)就是给全国人民。”

社保基金被称为“全国人民的养老钱”,目前是蚂蚁集团最大的外部股东,2015年蚂蚁A轮融资时就重仓参与,持有蚂蚁6.99亿股,持股比例2.94%。这部分股权价值已超过480亿元,5年间增值超过6倍。在蚂蚁IPO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全国社保基金追加投资70亿元,认购超1亿股新股,是除阿里集团外认购金额最大的战投。也许可以这样说,蚂蚁的这一次创新红利、财富盛宴,可能你我都会有一份,也分上“一点羹”。

责任编辑:马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