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91

蓝绿双城首批战略投资者今年落地 预期2-3年内启动上市

新浪财经2020-11-08 19:25:502

由宋卫平、曹舟南发起创立的蓝绿双城,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成立刚满两年,就已经落地63个项目,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总裁余海涛更是表示,2021年,公司项目数量要破百,销售额要达到100亿,甚至200亿元。

随着今年首批战略投资者落地,蓝绿双城副总裁张玲波透露:“我们大概在2-3年之内会启动上市,公司前期会逐步做一些包括股权架构优化、境内外架构设置等基础工作。”

代建模式进入红海?

纵观房企的发展阶段,蓝绿双城研究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前20年是土地红利阶段,导致的结果是产品和服务品质粗糙,市场供不应求,产品短缺。

2010年后近10年,房地产行业盈利转为金融红利,房企围绕土地筹备规模、销售规模、销售收入结转规模进行比拼和竞争,借此可以得到发债、融资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因而,即使一块地测算下来会亏损,仍然有房企会拿走。但蓝绿双城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曹舟南认为,这种高周转带来了质量通病。

如今,三条红线提出之后,房地产行业逐步进入管理红利时代,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中国房地产30年粗放、外延式发展的道路要过渡到精细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最佳的途径就是共建。”曹舟南如是说,共建还有对房价的稳定等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而蓝绿双城也正是因此而走向了“共建”这一市场。所谓“共建”,即蓝绿双城以小股操盘、融资代建、合作开发等为主要方式,形成一个业主、投资人、事业合伙人、战略合作方的生态。

从绿城出走后的曹舟南,就一直在探索新赛道,希望不再拘泥于传统住宅开发以及代建业务。他表示:“代建和共建还是有差别的,代建是纯粹的委托代理关系,共建则必须是股东。”

在曹舟南看来,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叫做“代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井喷,大量制造业企业进行属地化拿地,但因为受到最严调控限制,很多类似企业既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团队,我们当时看中了这个商机。”他解释。

据他介绍,这样背景下的代建模式有几个特点,一是针对存量土地、存量项目展开的商业模式,类别包含政府代建、商业代建和资本代建;二是资本代建没有很好落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商业模式导致的惯性是代建方不要有任何风险,所有风险给了投资人。

“代建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进入到一片红海。”曹舟南认为,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头部房企集中度不断提高,资源倾向度进一步聚集;二是适应投资与开发加速分离的趋势,依托市场化法则和核心竞争力,各领域头部企业将以“共建互联”模式重新形成新的事业生态。

预期2-3年内启动上市

而主打“共建”的蓝绿双城,正是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据余海涛介绍,公司团队由初创的4个人发展到今天共810人;下辖子分公司共计44家,目前已经进入到国内40家城市和地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蓝绿双城土地储备与合作方式形成的各类土地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超过1000亿元,签约项目63个,其中,30多个项目进入实际开发阶段。

余海涛更是表示,2021年,公司项目数量要破百,销售额要达到100亿,甚至200亿元,“蓝绿双城目前最迫切的是发展,有质量的发展也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2021年,除了数字上的“双破百”,蓝绿双城更重要的是三个战略目标的落地。据余海涛透露,第一,共建模式全面落地;第二,以“双开发”、SOD、数字开发蓝绿双城特色产品的可视化呈现;第三,已呈雏形的开发服务板块、生活服务板块、城市服务板块的全面落地。

对于共建怎么做,曹舟南提到了五方面。首先是资本共建,通过蓝绿双城链接项目端与资本端,为项目方、合作方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为资本方提供优质投资项目,并通过蓝绿双城的开发落地能力实现投资价值,形成“投、融、建、管、退、运营”的闭环。

据悉,目前,蓝绿双城已经与光大、五矿、中铁、中交、国开金融、平安不动产、云南投资、山东高速、山东铁投、杭州地铁、南京地铁、浙商资产、爱达集团等50余家企业开展资本共建。

此外还有与产业共建、与供方共建、与客户共建以及与同行共建。以西双版纳悦景莊·桃源里二期项目为例,这是蓝绿双城新文旅生活方式的落地,该项目将打造成为西双版纳州内前沿的高端旅居度假综合性社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住宅产品由合院、洋房、公寓组成。而此项目正是由蓝绿双城和平安不动产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初,光大信托就成为了蓝绿双城的战略股东,持股比达4.76%。张玲波透露,随着2020年首批战略投资者落地,大概在2-3年之内会启动上市,公司会逐步做一些股权架构优化、境内外架构设置等基础工作。(文/许旻)

责任编辑:张熠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